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2014高考历史常考基础20练20
2014高考历史常考基础20练20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1·福州模拟有一首山歌里唱道:“朱毛红军到福建古田,工农当家掌政权;瓦片也有翻身日,半夜做梦笑连连。朱毛红军到古田,一人分到十担田,从此肯累就有食,地主发愁断火烟。”这首山歌反映的历史时期应该是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2.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过:“……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B.长征胜利完成[来源:Zxxk.Com]C.遵义会议的召开D.找到井冈山的革命道路3.针对党内“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述,作出了肯定的回答。毛泽东所说的红色政权,最先建立的是A.中央革命根据地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川陕革命根据地D.川陕甘革命根据地4.1931年,毛泽东在给江西省苏维埃政权的信中指出:“过去分好的田即算是他私有,别人不得侵犯。以后一家的田,一家定业,生的不补,死的不退,租借买卖,由他自由。田中生产,除交税外,均归农民所有。”这段话表明当时根据地的土地制度是A.土地国有制B.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C.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农民集体土地所有制5.2011·山东省泰安统考井冈山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其英雄的业绩与壮丽的山河交相辉映,构成得天独厚的特色风光。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A.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来源:Zxxk.Com]B.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C.最终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6.毛泽东同志很早便被称为“毛主席”,该称呼最早可能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出现A.秋收起义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7.1933年10月,红卅军政治部驻扎在四川达县,秘书长魏传统在一家地主宅院的门楼两旁石柱上写下如此楹联:镰刀割断旧乾坤,斧头劈出新世界。这一史料能够佐证的是A.红军长征途中注重革命宣传B.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深入展开C.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D.中国革命渡过难关转危为安8.2011·安徽淮北调研2009年7月14日发布的一首诗中写道:“迷雾遮天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行程二万通华北,□□□□挽国邦。”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处应该填写A.中国共产党成立B.国共合作C.抗战胜利D.遵义会议9.下图是60周年国庆节通过天安门广场的江西彩车“崛起江西”。其主体构造为井冈山上一轮喷薄而出的红太阳。彩车平台两侧,是四组金色浮雕,代表江西辉煌的红色历史。其内容不包括来源学科网A.井冈山会师B.南昌起义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旧址D.四渡赤水10.“红日照遵义,长征排万难。突破重围去抗日,高举红旗上延安。转危为安靠谁人?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主席!”遵义会议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是指①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②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③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④工作重心转向农村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11.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此时,中央工农红军A.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来源:Z|xx|k.Com]B.粉碎国民党的第五次军事“围剿”C.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来源:Z&xx&k.Com]D.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12.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他《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说:“从红军1934年10月16日在华南渡过浅浅的于都河,直至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长征把中国这段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下列能说明长征与这段历史联系的是①长征精神对中国人民争取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②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③长征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由农村到城市的转移④长征撒下了革命火种,成为人民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来源:学科网ZXXK]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第13题22分,第14题18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这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就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材料二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8分2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是怎样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引上胜利的道路的?8分3从上述材料和民主革命的重大事件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6分14.2011·湖北团风中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2年10月国民政府以“鄂豫皖剿匪总司令部”名义颁布了《剿匪区内各省农村土地处理条例》。这个条例规定,凡被国民党军队攻占的已经实行过土地革命的地区,均组织“农村兴复委员会”,对已被“分散之田地及其他不动产”,“一律以发还原主确定所有权的原则”。材料二以邓演达为代表的第三党在纲领文件《政治主张》中规定由国民会议规定土地法,确定农户占有耕地的最高额与最低额及国家收买土地的定价法。国家以全国土地为抵押,发行50年长期公债,将最高限额以外的私人土地和公共团体的土地买为国有;将一切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及其他反革命团体的全部财产没收为国有;将所有收为国有的土地,分配给耕作的农民,但农民只有使用权和收益权,土地不得私行买卖。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制定的分配土地的方法是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以农民原来所耕种的田地为基础,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1材料一中的土地政策有何特点?反映了什么问题?4分2归纳指出材料二中有关土地问题的主张和特点。6分3指出材料三与材料二中主张的相同点,据此谈谈你的认识。8分答案与解析1.解析:由“工农当家掌政权”和“一人分到十担田”可判断是土地革命时期。答案:B2.解析: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1927年”理解“孵出小鸡”,即指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又转危为安,继续发展。而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探索是革命继续发展的正确道路。答案:D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答案:B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认识能力。解题时可依据有效信息“私有”“除交税外”“均归农民所有”来判断。[来源:学科网]答案:B5.解析: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建立于广州起义后;最终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应是在中央事实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地位时,即遵义会议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是南昌起义。答案:B6.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时,毛泽东被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故B符合题意。A项秋收起义发生在B之前,但当时毛泽东并未担任主席职务;C、D两项都发生在B之后,故都可排除。答案:B7.解析: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解题关键是注意材料中的时间。红军长征开始于1934年10月,据此可排除A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两者均发生于1927年,1933年,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排除C项;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渡过难关转危为安,而长征胜利结束是1936年10月,据此又可排除D项;只有B项土地革命的深入展开废除了根据地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使农民分到了土地,符合题意。答案:B8.解析:这首诗描写的是长征。前半部分指出了红军反“围剿”失败以及长征初期失败的疑惑;后半部分表现了红军长征焕发的活力。长征期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的是遵义会议。答案:D9.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四渡赤水在贵州省,不能代表江西辉煌的红色历史。答案:D10.解析: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④应该发生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时期,排除。[来源:Zxxk.Com]答案:B1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A、B、C三项在时间上不符合。答案:D12.解析:①④是对长征意义的正确表述;②是对遵义会议意义的正确评述。长征只是革命的中心地区发生了转移,党的工作重心仍然在农村,③错误。[来源:Zxxk.Com]答案:C13.解析:回答第1问要注意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提取信息。第2问重在把握“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引上胜利的道路”,注意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思考。第3问,首先肯定中国人民的抗争;其次,指出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因自身的局限性而失败,无产阶级完成了革命任务。答案:1主题:外争独立,内争民主。或独立与民主、反帝反封建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或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封建专制的统治8分2以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8分来源3中国人民为了争取独立和民主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6分14.解析:本题以20世纪30年代各阶级、派别的土地政策为主题组织三则材料,考查学生分析、归纳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国民政府的土地政策可结合材料信息分析得出,应从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分析问题的实质。第2、3问,根据材料二、三,可以看出第三党和中国共产党都反对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但二者的手段不一样。答案:1特点:恢复地主土地所有制。问题:反映出国民党在农村以地主经济为基础。4分2主张: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主张耕者有其田。特点:反对暴力手段,主张用和平收买方式解决农民土地问题。6分3相同点:都反对封建土地制度,主张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与第三党都反对大地主的统治而要求民主,这也正是二者以后合作的基础。8分
本文标题:2014高考历史常考基础20练2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411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