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4高考四川卷语文(精校解析版)
第1页共14页2014年四川省高考语文试卷本试题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第一部分1至3页,第二部分4至6页,共6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种。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注意事项:1.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2.本部分共3大题,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一、基础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眼睑.(jiǎn)哺.育(bǔ)扎.辫子(zā)亘.古未有(ɡèn)B.嫩.绿(nèn)铲.除(chǎn)紧箍.咒(kū)一蹴.而就(cù)C.抽噎.(yē)迸.裂(bènɡ)户口簿.(bù)不屈不挠.(láo)D.愤懑.(mèn)要挟.(xiá)绊.脚石(bàn)恃.才傲物(shì)【试题答案】A【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级(识记)。【试题解析】2013年第一题也是考查字音辨析,不过却未出现拼音,而是给出了每个选项四组形近字(多音字),从选项中选出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2014年的该题,则增加了拼音,重新回到12年、11年的题型模式。此题主要涉及到多音字如“扎”“簿”,更多的是四川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发音习惯的不同,如平翘舌、鼻音和边音、甚至于形声字的误读现象等考察。难度不大。A选项中,容易读错的音为“哺育”,“扎辫子”的“扎”有三个音,做动词“刺、驻扎、钻”等意思时,读成“zhā”;“挣扎”时读成“zhá”;只有在用成动词“捆,缠束”的意思时,如“~辫子”和当成量词“把儿,捆儿”,如“一~线”读“zā”。如B选项,错误的读音是“紧箍咒”的“箍”字,其实该字很常见,如《西游记》和应该读作“ɡū”音,但四川方言常读错。而“蹴”字,容易读错成“jiù”,这次没有错。C选项中,错误的字音是“不屈不挠”的“挠”,声母应为鼻音“n”,读成“náo”。D选项中的愤懑不太常见,有考生可能易错。该选项中错误的是“要挟”一词,应读成“xié”,《三国演义》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也。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打蜡顷刻生死攸关口干舌噪B.飙升印证贻养天年扶摇直上C.巨擘清澈历久弥新所向披靡D.皱褶荧屏风生水起精简机构【试题答案】D【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形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级(识记)。【试题解析】此题与2013年题型一致,均是安排两个词语加俩个成语组成。字形题是比较常规的,难度不大,没有偏怪难出现,都是我们常见的易错字。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2页共14页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能力,平时要注意正确使用,运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区别,并及时积累。A选项中,“口干舌噪”的“噪”字,明显错误,既然口干,那明显该是“燥”。该字还容易考形近字“急躁”“枯燥”等。B选项“飙升”没有错误,错误的是“贻养天年”,应当是“颐养天年”。C选项中应当是“清澈”,指水透明度很高,而不是“清彻”。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李劼人偏爱用四川方言写作,这和他从小生在成都分不开,他爱到茶馆听评书,评书艺人生动幽默的话语,就成了他今后..文章中的语言。B.生态走廊如果建立得当,能够在不影响人类居住区域的前提下讲隔离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从而..将大大提升野生动物种群的稳定性。C.熊猫饮水,颇似酒徒贪杯,它总是喝的肚皮隆起,而后安之若素....地拖着笨拙的身躯,一摇一摆地向远处的箭竹林走去。D.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弹棉花、补锅钉碗等许多曾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老行业正逐渐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试题答案】D【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试题解析】该题考查的是词语(成语)的意思辨析。该题四个句子A和C选项的两个句子,体现了浓郁的四川地域文化,李劼人是川籍作家,熊猫是四川的标志性动物;而D选项则和传统的手工艺消失的现象相关。此题与2013年相比,尽管考查的内容均是2字词语加上4字成语的辨析,但去年考查的是给定词语,区别“不止”和“不只”、“无坚不摧”和“坚不可摧”、“自以为是”和“自行其是”这三组词语(成语)的意思(相当于6个词语),再做组合选择。词语的干扰更大,难度也就更大一些。而今年只给定了四个词语(两2字词语和两4字成语)组成,选出其中使用正确的一项。A选项中“今后”一词,是“此后,从这以后”的意思,“这”是一个时间点,而李劼人不可能听一次评书就掌握了四川方言中幽默的精髓,“以后”以此更恰当。B选项中“从而”一词的使用是与“进而”一词混淆了的。“从而”重在表目的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而”重在表递进关系。此外,如果进一步采取的行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看作是前一行动所产生的结果,那么既可以用“进而”,也可以用“从而”,但意思上还是有差别的。C选项主要是成语的意思理解错误,“安之若素”的意思是“表示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D选项中“息息相关”,是“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此处恰当。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向是()A.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B.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太阳神鸟”金箔,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典型代表,以其精致和神秘展示了古蜀人的智慧和魅力。C.全国规模最大的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已经收藏了10多万号标本,这些标本几乎覆盖了所有中国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D.音乐剧是19世纪默诞生的,它具有极富时代感的艺术形式和强烈的娱乐性,是它成为很多国家的观众都喜欢的表演艺术。第3页共14页【试题答案】B【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试题解析】语病题做题思路通常是:疏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者赘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谓、宾之间,句子的枝叶即定、状、补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否恰当;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该题是病句判断题。病句辨析相对于1、2、3题难度要大一些,但今年难度与去年相当。A选项中是动宾搭配不当,“提高”不能搭配“文化特色”。C选项语序不当,“所有中国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应当为“中国所有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D选项语义重复,“具有”和“极富”都有“含有、拥有”的意思,此处应当去掉一个。关于病句,考生只要在平时训练中,准确掌握如句式杂糅、搭配不当等常见的病句类型,就能准确得分。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工业化时代,学校教育映射了工业化集中物流的经济批量模式:铃声、班级、标准化的课堂、统一的教材、按照时间编排的流水线场景。这种教育为工业时代标准化地“制造”了可用人才。而大数据教育将呈现另外的特征:弹性学制、个性化辅导、社区和家庭学习、每个人的成功。世界也许因此安静许多,而数据将火热地穿梭其中,人与人(师生,生生)的关系将通过人与技术的关系来实现,正如现在过春节拜年,不通过短信、电话、视频、微信,还能像20年前那样骑自行车挨家挨户拜年吗?大数据时代,无论你是否认同技术丰富了人类的情感,技术的出现,都让我们再也回不到从前了。一个学生考试得了78分,这事是一个“数字”;如果把背后的因素——家庭背景、努力程度、学习态度、智力水平等与78分联系在一起,就成了“数据”。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相比,有非结构化、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特点,这些写特点正好适应了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学习变化。目前教育变革的讨论,过多集中于在线教育(远程、平板、电子、数字),这正像任何一种科技让人们最先想到的都是偷懒的哲学,自动化时代最先想到的是卓别林电影中的自动吃饭机,多媒体时代最先想到的是游戏。在线教育本身很难改变学习,在这场教育革命的浪潮中,由在线教育引发的教育从数字支撑到数据支撑的变化,却是很多人没有在意的巨大金矿。教育环境的设计、教育实验场景的布置、教育时空的变化、学习场景的变革、教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和运用。这些过去靠“拍脑袋”或者理念灵感加经验的事情,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变成一种数据支撑的行为科学。教育将成为继经济学之后,一门不再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将变成一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目前的经济社会,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的大数据时代,人与机器的主流社会关系逐渐转向人与数据之间的关系,若干年后社会的竞争将以服务和创新为核心。然而我们今天的教育还受制于减少犯错和标准化的“魔咒”。大数据教育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标准化的教育将转向网络完成。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将主要由学校承担:越来越小的班级、越来越近的学校、越来越聚焦的教育支持、越来越个性化的培养方式。这将使教育摆脱工业化时代的模式。5.下列关于数据教育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工业化时代的教育标准化地培养人才,导致人才的个性和创新性不足,这样的弊端直接催生了大数据教育。第4页共14页B.大数据教育的特点是非结构化、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C.以数据支撑为标志的大数据教育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社会效益,但不少人没有对它给予应有的关注。D.大数据教育将不再是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而会成为继经济学之后的第二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试题答案】C【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试题解析】科学类或论述类文章往往围绕某一新知识、新理论展开,因此文中出现贯穿全篇的重要概念(词语)也就顺理成章了。通读全文后,要对该词语(概念)的内涵、外延准确把握,与原文有关语句逐项比对备选项,以免出现偷换概念、以偏概全、范围失当等问题。A项,强加因果,大数据教育并不是工业化时代的弊端直接催生的。B项,理解不当,文中第一段明确表明“大数据教育将呈现另外的特征:弹性学制、个性化辅导、社区和家庭学习、每个人的成功。”D项,“第二门”无中生有,第三段“教育将成为继经济学之后,一门不再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将变成一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6.下列不属于大数据讲给教育带来的变化的一项是()A.教育环境的设计、教育实验场景的布置、学习场景的变革、教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和运用等有数据支撑。B.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甚至他们与家长、社区交流的大量信息得以处理为数据,可以丰富教育资源。C.将优质课堂教学资源传送到教育发展滞后的学校,学生们在校即时同步学习,扩大优质课资源的覆盖面。D.累积足够的学生个体信息并据此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从而最大可能的实现每个人的进步与成功。【试题答案】C【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是C级(分析综合)。【试题解析】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C项,“将优质课堂教学资源传送到教育发展滞后的学校”可扩大优质课资源的覆盖面。而“学生们在校即时同步学习”中“即时”与否,与“扩大优质课资源的覆盖面”不密切。实际来讲,将优质课传到落后地区,有同步和不同步两种情况。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数据教育”中的“数据”不是鼓励的“数字”,而是对数字及其相关资料、信息进行处理所形成的“数据”。B.大数据教育时代,随着教育时空的变化、学习场景的变革,情感交流和思想教育将会出现新的情况。第5页共14页C.工业化时代的教育培养的少犯错和标准化的人才,难以适应后工业化大数据时代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D.大数据教育由网络完成标准化教育,而学校主要承担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工作,教师需求量将大为减少。【试题答案】D【试题考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本文标题:2014高考四川卷语文(精校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411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