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汇编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选择题岳麓版
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一、选择题第1课孔子与老子1.(2015·山西太原二模·24)孔子曾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古罗马普卢塔克的名言:“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由此可见,古代东西方思想家都强调()A.崇德尚群B.济世爱民C.诚实守信D.礼法并施【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解析】由“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可以看出孔子是崇尚道德的,由“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可以看出普卢塔克也是崇尚道德的,故A项正确;济世爱民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诚实守信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礼法并施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2.(2015·浙江稽阳联谊学校二模·12)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倾向积极涉世,干预国家政治;有的倾向消极避世,内省修身。下列人物中,倾向积极涉世,干预政治的有()①孔子②老子③马丁·路德④孟德斯鸠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排列组合型选择题(精选)【解析】孔子的哲学观是对鬼神要敬而远之,要关注社会现实,要解决现实社会中的社会问题,体现了积极涉世,故①正确;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体现了消极避世,故②错误;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为积极涉世,故③正确;孟德斯鸠主张“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制,并且为了保证民主还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学说,体现了积极涉世,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3.(2015·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三模·2)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有“举贤才”之语,韩非子有“因能授官”之说,墨子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他们主张()2A.通过选官实现平等B.选官路径推崇荐举C.按照才能选拔官吏D.选官对象普及百姓【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解析】材料中三人的主张是关于按能选官都没有涉及平等,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选官的途径,故B项错误;从“举贤才”、“因能授官”、“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可知都是按才能选官,故C项正确;材料只提到按才能选官,没有涉及选官对象已经向百姓普及,故D项错误。【答案】C4.(2015·湖南雅礼中学高考模拟一·24)现代宇宙学的“爆胀宇宙论”认为,我们面临的宇宙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发端于时空极小的“奇点”的绝热膨胀,破除了神创宇宙论。下列哪位古代文化名人的思想与该理论有类似之处()A.老子B.荀子C.韩非子D.朱熹【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解析】老子强调万物的本源来自于“道”,道源于自然,且道生万象,这就用朴素唯物主义否定了神创万物的观点,符合题干要求,故A项正确;荀子主张“仁义”、“君舟民水”、“性恶论”,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韩非子主张法治和君主集权,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与材料意思不合,故D项错误。【答案】A5.(2015·福建福州二模·13)有学者将孔子视为平等主义者,这是因为孔子主张()A.克己复礼B.为政以德C.民贵君轻D.有教无类【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解析】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体现等级,与“平等主义”不符,故A项错误;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3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但与“平等主义”不符,故B项错误;孟子提出“民贵君轻”,故C项错误;孔子强调“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体现了“平等主义”,故D项正确。【答案】D6.(2015·北京通州一模·12)《潘天寿谈艺录》在谈到中国写意画的创作时提到:“无”实际上是“有”之根本。画“要耐人寻味,就要虚多。虚多者,即告诉人的少,藏起来的多,故人所思的就多。”下列著作中蕴含上述思想的是()A.《论语》B.《道德经》C.《春秋繁露》D.《四书章句集注》【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解析】《论语》是儒家经典,题干中并未提到与儒家思想相关的信息,故A项错误;题干中“无”实际上是“有”之根本这句话体现出了道家思想中有关朴素辩证法的观点,故B项正确;《春秋繁露》是董仲舒的代表作,题干中并未提到与董仲舒思想相关的信息,故C项错误;《四书章句集注》是一部儒家理学名著,题干中未提到与儒家思想相关的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B7.(2015·天津河北三模·1)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写到:“(孔子作《春秋》)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可见孔子作《春秋》的政治目的是()A.鉴古讽今,怀念上古之风B.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C.针砭时弊,提供王者之道D.维护周礼,力图恢复西周的统治秩序【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解析】材料中“《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可知推行《春秋》之义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而非怀念上古之风,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强调为政以德,故B项错误;4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对现实问题的批判,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可知孔子是为了维护周礼,维护西周的统治秩序,故D项正确。【答案】D8.(2015·北京怀柔高三查缺补漏·4)下列表格所列时间与史实,对应不正确的是()A前5世纪孔子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B16世纪黄宗羲著有《明夷待访录》,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创作《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等作品C19世纪魏源编撰《海国图志》,介绍西方历史地理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创立生物进化论学说D20世纪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爱因斯坦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相对论学说【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智者学派;文艺复兴;进化论;新思想的萌发;新文化运动;相对论;表格逻辑型选择题(精选)【解析】黄宗羲生活时代是1610年~1695年,即17世纪,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余选项所列时间与史实相吻合,故A.C.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B9.(2015·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24)孔子认为:管仲为相,使齐国“称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众至今仍受惠于他的功德,并大力赞赏他“如其仁”;而孟子则猛烈抨击管仲背弃旧主、不知礼仪。孔孟对于管仲的不同评价,反映出()A.儒学内部存在激烈的分裂与斗争B.儒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教条化C.孟子生活的时代社会秩序相对稳定D.孟子有选择性地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解析】题干材料论述的是孔子和孟子对管仲的不同认识,不能说明儒学内部存在激烈的分裂与斗争,故A项错误;孟子对管仲的认识出发点不一样,不能说明随着儒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教条化,故B项错误;孟子生活在战国时代,社会动荡不安,并非相对稳定,故C项错误;孟子对管仲的评价不同于孔子,说明孟子有选择性地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故D项正确。5【答案】D10.(2015·河南商洛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2015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孔子第78代嫡孙孔维克提案建议将教师节改期到孔子诞辰日,即9月28日。下列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是()A.民贵君轻B.无为而治C.因材施教D.兼爱非攻【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解析】民贵君轻是孟子的思想,不是孔子思想,故A项错误;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故B项错误;因材施教是孔子关于教育方面的思想,主张对不同的人,根据不同的情况实施不同的教育方式,故C项正确;兼爱非攻是墨家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C11.(2015·安徽黄山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这被称为“春秋笔法”。对孔子这种做法认识正确的是()A.所作《春秋》不足为信B.孔子力图废除分封制度C.是对“礼崩乐坏”的反应D.制约了当时的诸侯争霸【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解析】题干中既有“记述历史”的客观存在,也有“春秋笔法”的主观反映,不能片面判断《春秋》不足为信,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述及孔子关于分封制的看法,故B项错误;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分封制、宗法制等趋向崩溃,奴隶社会的原有秩序日益瓦解,包括孔子认可的一些“尊者、亲者、贤者”也都可能存在着部分缺点,从维护周礼的目的出发,孔子只能采用委婉的方式来记述,故C项正确;“制约诸侯争霸”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答案】C12.(2015·四川乐山高二第一学期期末·2)阅读下表内容。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体现的共同思想是()思想家思想主张孔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6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A.教育思想B.农本思想C.民本思想D.重农抑商【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解析】孔子的“有教无类”是教育思想,而材料中孟子和荀子的思想均无教育方面的涉及,故A项错误;农本思想实际上是重农思想的另一种表述,材料中三个人的思想均无涉及,故B项错误;材料中孔子的“仁”的思想,孟子“民贵君轻”、“仁政”思想,荀子的“君舟民水”思想都体现出了对人民的重视,是民本思想的体现,故C项正确;三个人的思想既没有涉及到重农也没有体现抑商,故D项错误。【答案】C13.(2015·四川宜宾高二第一学期期末·1)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反映了孔子()A.赞成用“俑”随葬B.仁者爱人的思想C.对鬼神敬而远之D.恢复周礼的意图【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解析】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孔子赞成用“俑”随葬,故A项错误;据材料“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和“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可知用“佣”替“人”陪葬,可知符合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鬼神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与恢复周礼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14.(2015·湖北天门高三期末·25)1948年在起草《世界人权宣言》过程中,中国代表张彭春提议将孔子的一个主张翻译成“conscience”放进宣言之中,并写入了宣言的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与“conscience”对应的孔子观点是()A.礼B.义C.仁D.忠7【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解析】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反映了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故C项正确;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即以待自己的态度对待别人,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15.(2015·北京顺义高三期末·2)莫格在《他说的仍在实行》中指出:“和柏拉图一样,孔子认为‘明君’治国可以创造一个好的社会,但在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上,都是失败的政治家。”柏拉图和孔子成为“失败的政治家”的主要原因在于二人的思想()A.与当时的现实政治脱节B.缺乏思辨性和系统性C.未能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治国实践中遭致失败【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柏拉图【解析】春秋晚期,诸侯争霸,攻伐不断,诸侯国君如果不想亡国进而征服他国,必须实行强硬政策消除异议,强化对人民的统治,增加赋税,扩充军事,孔子在这种背景下宣扬王道和以德治民显然不合时宜;古代雅典直接民主在智者学派的影响下过度泛滥,迎合了普通民众,此时柏拉图强调理性和精英治国,同样不合时宜,故A项正确;孔子流传后世的主要是语录式内容,但是柏拉图已经对理性思想有了系统的发展,故B项错误;孔子的思想后来经过发展,成为中国主流思想,柏拉图的理性后来同样成为了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想,故C项错误;孔子在当时就没有被各国国君接受,不存在治国实践,故D项错误。【答
本文标题: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汇编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选择题岳麓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434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