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6年高考试题分析及2017年高考备考策略
刘玉华昌邑市文山中学2016年高考试题分析及2017年高考备考策略一、考纲解读(一)考试范围《考试大纲》规定了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内容为必修一到必修三三个必修模块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选考内容为《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三个选修模块。(二)大纲要求:1、学会从地理学科本身的内在逻辑入手,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分析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2、联系区域,以图为纲,提高学科能力。以图示材料作为载体提供信息,突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二、试题分析(一)试卷内容统计题组选材考核内容能力要求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景德镇与佛山陶瓷产业变化结合文字材料分析工业区位与产业转移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与技能二20世纪50年代以来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的城市空间规划运用文字信息分析与说明城市地域空间结构、产业活动及土地利用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与技能三渤海湾沿岸贝壳堤的堆积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地表形态变化及外力作用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与技能四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积累量的垂直变化读取图文信息分析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与技能题型题号分值选材考核内容能力要求综合题36(1)6广西横县茉莉花种植与茉莉花茶比较两地影响农业的气候条件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与技能阐述事物与原理论证和探讨问题(2)8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3)6分析影响工业集聚的因素(4)4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综合题37(1)6勘察加半岛自然环境与生态特点分析地形对气候的影响(2)10分析地理环境对动物数量的影响(3)6分析地理环境对动物分布的影响高频考点有:①地球运动②大气运动③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④区域可持续发展⑤水循环和洋流⑥综合题。第36题考查:(1)(2)小题分析当地地理现状形成的原因(3)(4)小题相对开放性较高,多半带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第37题考查:区域现状、地理位置、分布现状、现状成因。变化1:地理是无图不成题的,但是今年的图形比以前少很多,前6道选择题中找不到任何一个图形。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图少了更意味着对大家分析文字材料能力要求就会更高一些;变化2:就考察点来说,变化较大的是第二组题,考的是城市空间结构,这跟去年飞机的问题有很大的差别。第三组题,虽然仍然考察的地域是渤海湾,贝壳堤与海冰厚度相比难度明显加大,考试中同学们失分较多;(二)、与2015年比较,试题五大变化变化3:今年的大题难度较低,去年青藏高原的热棒问题,大家会觉得特别难,不知道怎样入手,今年考察的是半岛问题,主要分析了半岛的地形、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等,不是特别难,36题考察的类型与去年也比较相似,基本考察区位因素分析问题;变化4:36(4)设问自由、选做自由,能很好的评价区域发展观,也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该开放性的问题与以前的高考试题略有变化,在所给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一改过去正反观点进行选择然后进行自圆其说论证的情况。变化5:选修部分与去年相比难度变化不大,无论是旅游地理、自然灾害还是环境保护,考察的都是常规知识,是身边的、有用的地理知识。(1)自然灾害考察的是泥石流的问题,2015年考的是水灾的问题,主要都跟降水有关;(2)考察地域,去年有青藏高原地区,今年也有青藏高原地区,所以说今年已经考过了地方,不是说明年就不考了;最明显的命题理念是“以人地关系的分析”为支点,通过考查广大考生对“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等”人地关系的认识与态度,引导考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形成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地理命题延续了全国卷“联系实际接地气,知地明理重逻辑”的特点,整体较去年简单,材料题立足区域,注重问题的探究性。与我们上届高三平日的备考统考一脉相承,有利于我们的考生平稳登陆。2016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地理试题总体特点(一)、突出了对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高要求,打好解题第一步;学生必须首先充分寻找文字和图像信息(虽然今年试题中地理图的使用较少,读图能力考查难度低)才能做好题。如选择题第4、5题三、试题特点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4—6题。4.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C.服务范围D.服务人口5.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A.技术创新B.空间集聚C.市场拓展D.产品升级做好第4题和第5题的关键信息就是材料中“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这一句话,然后判断做出正确选择。考点:城市地域空间结构和城市规划.4.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这可知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服务种类。核心城市的服务范围和服务人口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不受影响,因而城市的服务等级也没有受到限制。5.根据材料,各城市分工明确,同类产业活动集中在同一个城市,因而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空间集聚,技术创新、市场扩展和产品升级不是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是产生的直接影响。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广西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图5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6分)(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8分)再如36题的第(1)第(2)小题江苏与浙江的气候条件无现成材料,只能通过平日的学习在大脑中形成,思维空间的转换较大,两地的位置、气温、降水、光照等条件的优劣对比的难度自然加大了•该题以我国广西横县地理位置和茉莉花种植为背景材料,从地域认知到人类活动,设问细致灵活,注重考查学生地理思维过程与探究问题的能力。(1)依据文字材料中有关茉莉的生长习性,对比横县与苏浙地区气温和降水特点可得出答案。(2)设问精细,答题时需抓住河流冲积平原的土层厚,距河近便于灌溉等特点,还要明确地势较高的优势要读出题目中气候条件、地势较高这些限定提示语,就要回归到材料中寻找关键信息,才能加工形成答案。这些都考查了学生“着眼题干,获取素材信息,运用原理,分析说明”的能力。“慢审题,快答题”做好这类题目的关键是(二)、整套题目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材料丰富、新颖,突出学生的即时学习能力,使试卷有很好的区分度;如选择题:第1题看似简单,但真做就会发现选项ACD较难区分,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再如选择题7-9题,难度较大,需要学生耐心分析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解析】7.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则会有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这是海岸线位置稳定才会形成贝壳堤。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形成新海岸,不堆积,从而使得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变大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出现海岸线多次位置变动,同时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也大,从而形成多条贝壳堤知识理解和迁移转化能力要做好这类题目,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三)、探究性问题环环相扣延续了近几年全国新课标〡文综卷地理试题的特点,2016年的地理试题中,探究性问题环环相扣。除综合题第37题外,其余题目均是围绕同一主题递进式设问,实现了多层次、多角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探讨和论证问题”等地理学科能力的目标。第1~3题,围绕“陶瓷产业”主题,层层设问,考查了陶瓷生产的区位条件、陶瓷产业转移及其影响等知识点;第4~6题,围绕“城市空间规划”主题,考查了城市空间规划的区位条件及其影响;第7~9题,围绕“贝壳堤”主题,考查了河流堆积作用、海浪侵蚀及堆积作用等;第36题,围绕“茉莉花茶生产”主题,考查了茉莉花茶生产的区位条件分析、工业集聚的原因、对其它区域发展的借鉴意义及可持续发展措施等。例如(四)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其中第36题“茉莉花产业的发展”、第42题“民宿经营”、第43题“古乡沟的冰川泥石流”、第44题“我国部分沿海地区的高位虾池”等都是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切入,强调人地协调,注重区域可持续发展(五)、设置了开放性试题,学生自主选择,发挥学生特长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4分)(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4分)问题①: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问题②:为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考查考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和综合分析能力,应该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角度综合考虑作答。选择性强,人性化设计更有利于学生发挥。2017年高考备考策略1、了解考纲,把握复习方向。考纲规定了高考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及考试范围,是确定高考命题范围、难度的基本依据。要做到全面性和系统性。再就是要求每一位高三教师认真研究今年的全国卷及地方卷,要像高考一样下深水,亲自动手做一下高考题,对研究考纲及课标极有帮助。方向无偏差、时间无浪费、知识无遗漏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疑点要解决2、一轮复习要注重教材基础知识梳理,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对概念、原理等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理清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例如:区域定位(美国、珠三角)——区域命题素材积累(地形、气候、河流、人口、城市、产业、环境问题等)3、联系区域,学会综合分析。自然地理的复习要与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复习相结合。4、以图为纲,提高学科能力。以图示材料作为载体提供信息,突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是近年来地理试题命题的重要形式。5、二轮复习要通过专题复习和训练,突破主干知识,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在专题复习过程中,应突出地理的综合性和地域性特点,突出学科主干知识的应用等。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主要有自然地理的五大规律(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
本文标题:2016年高考试题分析及2017年高考备考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438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