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2016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2筛选信息分析综合(解析版)
1【高频考点解读】对于高考文言文中“信息”的筛选,主要是在遵循原文内容事实的基础上对相关内容指向的理解和把握。近年来,由于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内容取材主要是人物传记文学,因此,在对文中涵盖信息的把握时就要充分理解材料,全面把握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成就等),事件(前因、后果、始末、经过、影响等)。尤其是对于传记中的主人公人物,一定要从文中准确把握与之相关的信息,特别是能够体现人物某种性格的信息。【热点题型】题型一筛选文中的信息例1、(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原文见本单元第一节第1课时“15分钟讲练”)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体现詹鼎才能出众的一组是()①辄能言诸生所诵②夜坐饼灶下,诵不休③为其府都事,有廉名④简牍满前,须臾而决⑤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⑥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提分秘籍】高考中用来命题的供被筛选的“文中的信息”可能包括以下方面:①表现人物行为主旨的,②体现人物志向或行为主张的,③反映人物才智或道德情操的,④展现人物性格的,⑤非传记类文本中反映事物特征的。筛选文中的信息试题,一般采用定向筛选的方式,即题干明确限定筛选范围,要求考生判断各选项所作筛选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这种题型通常采用两种命题方式:①题干中只规定一个信息指向,将6个或6个以上的句子组成4个选项,要求考生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一项。2②题干中规定两个信息指向,列四组句子作选项,要求考生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一组。【思维建模】一、明确设问方式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全部)表现(表明、体现、属于)……的一组是……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记述、描写、反映)……的一组是……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描写)……和……的一组是……4.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间接表现(描写、反映、体现……)的一组是……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不能表现(描写、反映、体现……)的一组是……二、把握命题特点这类题目经常因不明设题方式和选项设置陷阱而失分,因此透彻地理解把握题干要求,有利于准确排除选项,快速找出答案。下面就高考的设题方式和选项设置陷阱进行详细分析和说明。设题方式对应陷阱筛选主体主要人物非其人物主要事件非其事件主要观点非其观点主要景物非其景物筛选特征一个特点非给出的这个特点两个特点(分别表现)非给定的这两个特点或对应顺序不对或同属一个特点表现方式全部表现选项有一句或多句不能表现直接表现混入间接表现间接表现直接表现便为不妥作者评述他人评述或自述便是陷阱筛选角度能表现不能表现的需要剔除不能表现能表现的就要排除【举一反三】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密孝顺祖母的一组是()①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②臣侍汤药,未曾废离③非臣陨首所能上报④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⑤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⑥乌鸟私情,愿乞终养3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⑤⑥D.③④⑤解析题干要求筛选的是表现李密孝顺祖母的语句,联系全文可知,①表明祖母刘氏对李密的养育之恩,③表明对皇帝恩遇的感激;①③两项都不符合题干要求。再看其他四项,②叙述李密侍奉祖母的孝行。④上表,辞职,都是为了“终养刘氏”。⑤“不能废远”指不能停止奉养祖母而远离,“区区”形容孝情之切,态度坚决。⑥用乌鸦反哺的典故来表明终养祖母的愿望,表达至孝之心。当然,④“辞不就职”也可能由于李密仍在观望,暂不愿为新朝廷效力。但本题中,排除含有①③的项就可得出答案。答案C题型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例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原文见本单元第一节第1课时“15分钟热身”)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D.韩文刚者易折,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提分秘籍】对这类题,命题一般把阅读材料的整体切分为几个方面,然后以此为切入点来设置选项;在错误选项的设置上,为了增加试题的隐蔽性和迷惑性,往往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和分析中,设置一两处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地方,将测试点放在时间的推移和地点、事件的变化上,因为选项里所说的人和事是文中确实有的,只是因为试题移花接木、张冠李戴而隐含错误,所以考生不细心对照查证就很难发现。因此,做这类题应格外细心,不放过任何一个字。4【思维建模】1.通读全文,了解大意。2.抓住题干,读全读准。3.题文对照,逐项检查。4.利用选项,排除干扰。5.认真检查,全面验证。【举一反三】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张衡才华过人而不慕名利。他年轻时到三辅一带游学,前往洛阳到太学观光学习,于是擅长写文章,通晓五经,贯通六艺。公府屡次征召但拒不就任。B.汉安帝命公车特地征召张衡为郎中,两次升迁为太史令。汉顺帝时,张衡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由于不趋附达官显贵,多年得不到升迁。C.张衡先后制作浑天仪、候风地动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候风地动仪能准确测定地震的方位,史官记载地震由此开始。D.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力下移,张衡向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升为侍中后,直言进谏而得罪宦官。任河间相时,逮捕、拘押奸党,政绩卓然。【高考押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贞观十四年,特进魏徵上疏曰:臣闻君为元首,臣作股肱,齐契同心,合而成体,体或不备,未有成人。然则首虽尊高,必资手足以成体;君虽明哲,必藉股肱以致治。《礼》云:“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心庄则体舒,心肃则容敬。”《书》云:“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士康哉!”又云:“元首丛脞①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然则委弃股肱,独任胸臆,具体成理,非所闻也。其能开至公之道,申天下之用,内尽心膂,外竭股肱,和若盐梅,固同金石者,非惟高5位厚秩,在于礼之而已。昔周文王游于凤皇之墟,袜系解,顾左右莫可使者,乃自结之。岂周文之朝尽为俊乂,圣明之代独无君子者哉?但知与不知,礼与不礼耳!是以伊尹有莘之媵臣韩信项氏之亡命殷汤致礼定王业于南巢汉祖登坛成帝功于垓下若夏桀不弃于伊尹项羽垂恩于韩信宁肯败已成之国为灭亡之虏乎?又微子,骨肉也,受茅土于宋;箕子,良臣也,陈《洪范》于周,仲尼称其仁,莫有非之者。《礼记》称:“鲁穆公问于子思曰:‘为旧君反服,古欤?’子思曰:‘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故有旧君反服之礼也。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队诸渊。毋为戎首,不亦善乎,又何反服之礼之有?’”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忠臣之事君如之何?”晏子对曰:“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公曰:“裂地以封之,疏爵而待之,有难不死,出亡不送,何也?”晏子曰:“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何死焉?谏而见纳,终身不亡,臣何送焉?若言不见用,有难而死,是妄死也;谏不见纳,出亡而送,是诈忠也。”(选自吴兢《贞观政要·君臣鉴戒第六》,有删节)【注】①丛脞:细碎,无雄才大略。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必资手足以成体资:依靠,依赖。B.非惟高位厚秩秩:秩序,顺序。C.但知与不知知:知遇,相知。D.仲尼称其仁,莫有非之者非:非议,批评。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秩”的正确解释为“官吏的俸禄”。答案B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是以伊尹/有莘之媵臣/韩信/项氏之亡命/殷汤致礼/定王业于南巢/汉祖登坛/成帝功于垓下/若夏桀不弃于伊尹/项羽垂恩于韩信/宁肯败已成之国为灭亡之虏乎B.是以伊尹有莘之媵/臣韩信项氏之亡/命殷汤致礼/定王业于南巢/汉祖登坛/成帝功于垓下/若夏桀不弃于伊尹/项羽垂恩于韩信/宁肯败已成之国为灭亡之虏乎C.是以伊尹有莘之媵臣/韩信项氏之亡命/殷汤致礼/定王业于南巢/汉祖登坛成帝功于垓下/若夏桀不弃于伊尹/项羽垂恩于韩信/宁肯败已成之国为灭亡之虏乎D.是以伊尹/有莘之媵臣/韩信/项氏之亡命/殷汤/致礼定王业于南巢/汉祖/登坛成帝功于垓下/若夏桀不弃于伊尹/项羽垂恩于韩信/宁肯败已成之国为灭亡之虏乎63.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将君臣关系比作脑袋与四肢之间的关系,认为只有头脑与四肢协调一致,才能成为一个整体,国君想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依靠臣子。B.周文王在凤皇之墟巡游,袜子带松了,周文王见身边无可使唤之人,便自己系上,这是周文王对待臣下能够尽礼的表现。C.微子是商纣王的同胞兄弟,箕子是商纣王的叔父,但都在周朝得到礼遇,此事因为得到了孔子的称赞,故后人没人敢于非议。D.作者借子思的话,批评了近代君主在用人之际待臣下以礼、辞退臣子时恨不得将其推下深渊的现象,这是魏徵对唐太宗的一种委婉的劝谏。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C项,“此事因为得到了孔子的称赞,故后人没人敢于非议”说法有误,孔子的称赞与后人的评议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此处强加因果。答案C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则委弃股肱,独任胸臆,具体成理,非所闻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内尽心膂,外竭股肱,和若盐梅,固同金石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译文】7贞观十四年,特进魏徵上书说:我听说国君就像是一个人的脑袋,大臣就像是一个人的四肢,只有同心协力地配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人的整体,缺少任何一部分,都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既然这样,那么脑袋虽然高贵重要,但必须依靠四肢才能成为一个整体;国君虽然英明,但必须依靠大臣的辅佐才能把国家治理好。《礼记》上说:“百姓把国君看成是自己的心,国君把百姓看成是自己的身体,内心端正,身体才会舒畅健康,内心肃穆,面容才会恭敬。”《尚书》上说:“国君英明!大臣贤良!百姓安康!”又说:“国君无能!大臣懒惰!万事不成!”既然这样,那么国君抛开大臣,按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独断专行,(还能)周密而有条理地治理国家,这样的事从来没有听说过。君臣能够秉持公正的道义,让天下人才发挥各自的才能,国君在内尽心尽力,大臣在外竭力辅佐,二者融洽得就像汤中的盐和梅,坚固得就像金石一样,(达到这样的境界)不是靠高官厚禄,而在于以礼相待罢了。过去周文王游凤皇台时,系袜的带子开了,他看了看周围的人没有一个可以使唤的,便自己把袜带系好了。难道周文王的朝臣全都贤良,(而今天的)圣明时代倒没有君子吗?只不过是赏识不赏识,礼遇不礼遇罢了。所以伊尹是有莘国的陪嫁之臣,韩信是从项羽手下逃亡的大将。商汤给伊尹以礼遇,在伊尹的帮助下,在南巢成就了帝业;汉高祖请韩信登坛拜将,在垓下成就了帝王的功业。如果夏桀不嫌弃伊尹,项羽施恩于韩信,难道会丧失已成之国而做亡国之虏吗?还有微子,他是商纣王的骨肉同胞,(武王灭商以后)受封于宋;箕子是位良臣,为周武王陈述《洪范》,孔子称赞他的仁德,没有人不赞成。《礼记》上说:“鲁穆公问子思:‘(被放逐的朝臣)仍为原来的君主服丧,古来有这种情况吗?’子思说:‘古代的君主,用人时以礼相待,辞退时也以礼相待,所以(虽不在朝)仍有为君主服丧的礼仪。然而现在的君主,用人时恨不得搂在怀里,辞退时恨不得推下深渊。不兴兵讨伐他就不错了,还谈得上什么为旧君服丧之礼?’”齐景公问晏子:“忠臣是如何对待君主的?”晏子说:“君主有了灾祸不以身殉主,君主流亡不去送别。”齐景公说:“君主为臣子分封土地,加官晋爵,为什么臣子要这样对待君主呢?”晏子说:“忠臣的建议被采纳,君主就会终身没有灾祸,忠臣还为谁而死呢?忠臣的规劝
本文标题:2016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2筛选信息分析综合(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439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