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2016河南中考历史复习第二十一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43张)
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模块四世界现代史第二十一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目录上一页下一页末页CONTENTS目录1年代尺2知识导图3考点梳理4综合拓展5备战演练考点8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考点8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考点83罗斯福新政考点84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目录上一页下一页末页年代尺知识导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法西斯政权建立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目录上一页下一页末页考点8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胜的协约国集团欲缔结和约,对战后世界做出安排。时间、地点:1919年1~6月;法国巴黎。主导国:法、英、美实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考纲要求:知道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周年链接:2016年是华盛顿会议开始召开95周年!考点梳理目录上一页下一页末页概况:①参加会议的有27个国家,但会议被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三巨头”)操纵,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和其他弱国在和会上处于完全无权的地位;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重重,和会持续了五个月;③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巴黎和会“三巨头”克里孟梭(前排右二)、威尔逊(右一)、劳合·乔治(前排左二)目录上一页下一页末页内容:①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②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③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④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⑤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交由日本继承。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国际联盟:根据《凡尔赛和约》的规定,1920年1月成立了国际联盟。由于美国没有加入国际联盟,所以它被英、法控制。目录上一页下一页末页概况: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了一系列和约,它们与《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影响:①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②凡尔赛体系对战败国的处理极为苛刻,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目录上一页下一页末页背景: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日美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时间、地点:1921~1922年;美国华盛顿。主导国:美、英、日概况:①英、法、美、日签订了《四国条约》,相约尊重彼此在太平洋属地的权益;②美、英、日、法、意签订了《五国条约》,规定五国海军主力舰的吨位比例为5∶5∶3∶1.75∶1.75;③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华盛顿会议目录上一页下一页末页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对中国的影响:实际上肯定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它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概况: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影响: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目录上一页下一页末页形成: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从凡尔赛体系到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列强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世界新秩序。实质:是帝国主义国家战后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国际关系体系。评价:积极: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了世界局势的稳定。局限: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甚至还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胜国、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目录上一页下一页末页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目录上一页下一页末页【易错易混】1.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2.一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是国际联盟,不是联合国,联合国是在二战结束后成立的。【深度探究】联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谈谈对“弱国无外交”这句话的认识。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之一,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合理要求被英、法、美等列强拒绝,还将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交由日本继承,在华盛顿会议上强迫中国在《九国公约》上签字,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些都表明帝国主义国家奉行实力外交政策,而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中国在外交上没有自主权。这正验证了“弱国无外交”这句话。目录上一页下一页末页考点8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背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基本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一时,但蕴藏着严重的危机。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直接原因: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与劳动人民购买能力相对低下之间的矛盾。时间:1929~1933年爆发: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纽约股票交易所突然掀起抛售股票的狂潮,几天之内,股票价格连续暴跌。经济危机从这里开始迅速蔓延全美国,进而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考纲要求: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目录上一页下一页末页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持续时间比较长:1929~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破坏性特别大: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了三分之二。表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工人超过三千,就业工人的工资大幅度下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资本家为了保持商品价格,维持利润,大量销毁产品。影响: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激化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引起了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危机,政局动荡不安。目录上一页下一页末页认识: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在给世界带来灾难的同时也给世界格局的变化带来很大影响;在资本主义世界遭到经济危机的打击时,苏联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教训: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应根据国情进行改革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能走极端的道路;要注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国家要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目录上一页下一页末页考点83罗斯福新政背景: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时间:1933年开始实施目的:尽快消除经济危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特点: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考纲要求:以《国家工业复兴法》(《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罗斯福目录上一页下一页末页措施:①整顿银行,迅速恢复银行信用;②调整工业(中心措施),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并为遵守该法令的企业发放“蓝鹰”标志;③整顿农业,缩减耕地面积;④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和消费能力。[2015年17题][2012年17题][2011年16题]“蓝鹰”标志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坝目录上一页下一页末页影响: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认识: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罗斯福新政是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的,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易错易混】罗斯福新政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目录上一页下一页末页名称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背景十月革命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新的社会危机。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引发了社会危机。性质、前提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的调整目的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巩固工农联盟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减轻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方式以市场调节为主,利用市场与商品关系扩大生产,国家放松对经济的干预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侧重点以农业为主,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以工业为主,对工业进行调整作用使苏俄的工农业生产恢复到一战前水平,巩固了工农联盟促进了经济恢复,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相同点①都是在经济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推行的;②都缓解了危机,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巩固了统治;③都注意利用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④在农业政策上,两者都主张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分配进行干预或调节,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从而巩固政权。【对比归纳】比较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目录上一页下一页末页考点84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背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德国,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趁势发展壮大。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逐渐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称为国家元首。考纲要求: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法西斯的暴行。暴行:对内恐怖独裁:①纳粹党制造“国会纵火案”嫁祸德国共产党,追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②解散一切工会,取缔除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③强化专政机器,镇压、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战士;④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进步书籍;⑤残酷迫害和屠杀犹太人,逐步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2013年18题]德国法西斯迫害犹太人目录上一页下一页末页对外侵略扩张:大肆扩军备战,吞并了奥地利,侵略野心进一步膨胀。影响: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概况: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局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墨索里尼乘机组织法西斯政党,独裁统治应运而生。标志:1922年,墨索里尼率领法西斯党徒向首都罗马进军。暴行:墨索里尼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醉心于扩张,梦想恢复古代罗马帝国的疆界、地位和威严。1935年,意大利未经宣战,侵入埃塞俄比亚,肆无忌惮地屠杀埃塞俄比亚人民;还公然践踏国际公约,大量施放毒气,致使数十万人被毒气熏死。影响:法西斯专政在意大利建立起来。目录上一页下一页末页背景:经济危机打击下的日本,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以军部为主力的法西斯分子为摆脱危机怂恿对外侵略扩张。标志: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新内阁上台。暴行:①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地区,建立伪满洲国;②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③制造南京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④在中国进行细菌战、化学战等。影响: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目录上一页下一页末页1.主题名称归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综合拓展等待领取救济面包的长龙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坝德国法西斯迫害犹太人目录上一页下一页末页前两幅图片反映了在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影响下,大量工人失业、人们生活困苦的现象。后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在经济大危机背景下美国和德国的状况:美国实施“新政”,缓解了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的影响,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残酷迫害和屠杀犹太人,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
本文标题:2016河南中考历史复习第二十一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43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462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