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6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复习化学卷
试卷第1页,总6页2015-2016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复习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10每小题2分,11~20每小题3分,共50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某气体能使品红溶液退色,则该气体是SO2B.向无色溶液中加入氯水后振荡,再加入CCl4振荡,下层显示紫红色,则原溶液中有I-C.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有SO42-D.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产生可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则原溶液中有NH4+2.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下列反应符合“原子经济”原理的是A.Cu+2H2SO4(浓)CuSO4+2SO2↑+2H2OB.Cu+4NHO3(浓)=Cu(NO3)2+2NO2↑+2H2OC.CH2=CH2+Br2→CH2Br—CH2BrD.+Br2+HBr3.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O2+H2O+NaOH或HClA.硅B.硫C.氮D.铁4.为减少雾霾、降低大气中有害气体含量,研究机动车尾气中CO、NOx及CxHy的排放量意义重大(注CxHy为可燃烧的有机物)。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含量与空/燃比(空气与燃油气的体积比)的变化关系示意图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燃比的增大使氧气的浓度增大,因而CO、CxHy的含量会慢慢变小;B.当空/燃比达到15后由于燃油气含量减少,燃油气燃烧放出的热量相应减少,环境温度降低,故NOx减少C.空/燃比的增大,燃烧产生的高温及火花塞放电能促使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直接生成NO2;D.在机动车尾气出口处使用催化剂能将CO、NOx转化为无害的N2和CO25.将64g铜与一定浓度的浓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为33.6L,欲使反应生成的气体在NaOH溶液中全部转化为NaNO3,至少需要40%的双氧水的质量为A.85gB.79gC.116gD.58g6.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下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选项A中的物质B中的物质C中收集的气体D中的物质A浓氨水CaONH3H2OB浓盐酸MnO2Cl2NaOH溶液C稀硝酸CuNO2H2OD浓硫酸Na2SO3SO2NaOH溶液试卷第2页,总6页7.现有MgCl2、AlCl3、CuCl2、FeCl3、NH4Cl五种溶液,如果只用一种试剂把它们区别开来,这种试剂是A.氨水B.AgNO3C.NaOHD.H2SO48.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装置),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B.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有二氧化碳C.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亚硫酸钡D.Z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9.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装置甲中铜片表面产生气泡B.装置甲溶液中SO42ˉ向铜片做定向移动C.装置乙中电子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D.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2H++2eˉ=H2↑10.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顺序为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原子序数:X>Y>ZB.非金属性:X>Y>ZC.原子半径:X>Y>Z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11.在223NH32NH的可逆反应中,自反应开始至2s末,氨的浓度由0变为0.41molL则以氢气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在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是A.0.311molLsB.0.411molLsC.0.611molLsD.0.811molLs12.a、b、c、d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H2bO4,则a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aH3B.若b的单质可作半导体材料,则c的单质不可能为半导体材料C.若b的单质与H2易化合,则c的单质与H2更易化合D.a与b之间容易形成离子化合物13.已知4NH3(g)+5O2(g)4NO(g)+6H2O(g)△H0,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A.上述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关系:2v(NH3)=3v(H2O)B.若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经3min后NH3的物质的量由10mol变为7mol则v(NH3)=0.5mol·L-1·s-1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若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将会减小14.苏轼的《格物粗谈》有这样的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按照现代科技观点,该文中的“气”是指A.脱落酸B.乙烯C.生长素D.甲烷试卷第3页,总6页15.“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下列与之相悖的是()A.开发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B.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将废弃的秸秆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C.大力开采煤、石油和天然气,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D.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如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以减少碳、氮氧化物的排放16.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2H2+O2===2H2O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ΔE表示转化过程中所吸收的能量)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A.H2(g)+12O2(g)=H2O(g)ΔH=(a+b)kJ·mol-1B.2H2(g)+O2(g)=2H2O(g)ΔH=2(b-a)kJ·mol-1C.H2(g)+12O2(g)=H2O(l)ΔH=(b+c-a)kJ·mol-1D.2H2(g)+O2(g)=2H2O(l)ΔH=2(a-b-c)kJ·mol-117.对于可逆反应A(g)+2B(g)2C(g)(正反应吸热),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18.一定温度下,有可逆反应:2A(g)+2B(g)C(g)+3D(g)ΔH<0。现将2molA和2molB充入体积为V的甲容器,将2molC和6molD充入乙容器并使乙容器在反应开始前的体积为2V(如图1)。关于两容器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容器中的反应先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两容器达平衡后升高相同的温度,两容器中物质D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C.两容器中的反应均达平衡时,平衡混合物中各组份的体积百分组成相同,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也相同D.在甲容器中再充入2molA和2molB,平衡后甲中物质C的浓度与乙中物质C的浓度相等19.在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2C(g)+D(s)△H=-akJ·mol-1,实验内容和结果分别如下表和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试卷第4页,总6页实验序号温度起始物质的量热量变化ABⅠ600℃1mol3mol96kJⅡ800℃0.5mol1.5mol——A.实验Ⅰ中,10min内平均速率v(B)=0.06mol·L-1·min-1B.600℃时,上述方程式中a=160C.6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是0.45D.向实验Ⅱ的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5molA和1.5molB,A的转化率将改变20.某化学反应其△H==-122kJ/mol,∆S==231J/(mol·K),则此反应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可自发进行A.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B.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C.仅在高温下自发进行D.仅在低温下自发进行21.甲醇(CH3OH)是一种优质燃料,(1)已知一定条件下88gCO2和足量氢气完全反应三可生成气态甲醇(CH3OH)和水蒸汽并放出98kJ的热量.请回答:①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②若生成3mol甲醇放出的热量为.(2)为探究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的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请回答: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反应速率:v(H2)=.②下列措施中能使v(CO2)增大的是.A.加入催化剂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D.升高温度③能够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A.恒温、恒容时,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B.恒温、恒容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C.一定条件下,CO2、H2和CH3OH的浓度不再变化D.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消耗3molH2的同时生成1molCH3OH.E.有2个C=O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22.氮元素的氢化物和氧化物在工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中都有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1)氮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为;(2)NH3与NaClO反应可得到肼(N2H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肼可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与氧化剂N2O4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已知:①N2(g)+2O2(g)=N2O4(1)△H1=-19.5kJ·mol-1②N2H4(1)+O2(g)=N2(g)+2H2O(g)△H2=-534.2kJ·mol-1试卷第5页,总6页写出肼和N2O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4)肼一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电池,该电池放电时,负极的反应式为。23.观察下面的元素周期表,并回答下列问题(1)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全部是金属元素的区域为。甲乙丙丁(2)用实线画出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在答题卷图上完成)(3)请问:仅用①②④三种元素(填“能”或“不能”)形成离子化合物;若能,请写出该物质的名称_________(若不能,此格不填)若用球棍模型表示①和③形成的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应该是。24.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含氯消毒剂,主要用于水的消毒以及砂糖、油脂的漂白与杀菌。以下是过氧化氢法生产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图:已知:①NaCl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产品NaClO2•3H2O;②纯ClO2易分解爆炸,一般用稀有气体或空气稀释到10%以下。(1)发生器中鼓入空气的作用可能是。a.将SO2氧化成SO3,增强酸性b.将NaClO3还原为ClO2c.稀释ClO2以防止爆炸(2)吸收塔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吸收塔中为防止NaClO2被还原成NaCl,需加的试剂可以选用的是(填序号)。a.Na2O2b.Na2Sc.FeCl2(4)从滤液中得到NaClO2·3H2O粗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是。(5)某学习小组用碘量法测定粗产品中亚氯酸钠的含量,实验如下:a.准确称取所得亚氯酸钠样品mg于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碘化钾晶体,再滴入适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将所得混合液配成250ml待测溶液。(已知:ClO2+4I-+4H+=2H2O+2I2+Cl-)b.移取25.00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几滴淀粉溶液,用cmol·L-1Na2S2O3标准液滴定至终点,重复2次,测得平均值为Vml。(已知:I2+2S2O32-=2I-+S4O62-)①达到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②该样品中NaClO2的质量分数为(用含m、c、V的代数式表示,结果化成最简)25.5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试卷第6页,总6页测定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2)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缺少的仪器是。错误之处是(3)实验中若用70mL0.50mol·L-1盐酸跟7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填“相等”或“不相等”).(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26.(1)用CaSO4代替O2与燃料CO反应,既可提高燃烧效率,又能得到高纯CO2,是一种高效、清洁、经济的新型燃烧技术。反应①为主反应,反应②和③为副反应。①1/4CaSO4(s)+CO(g)1/4CaS(s)+C
本文标题:2016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复习化学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492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