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2016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中外现代文明的演进专题提升练(三)
1专题综合提升课(三)中外现代文明专题提升练(三)中外现代史(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5·江苏苏锡常镇四市调研)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在《俄罗斯史》中写道:“1917年布尔什维克的胜利与列宁的活动分不开。列宁在他的《四月提纲》中采取了极端不妥协的立场。”这个“极端不妥协的立场”是指()A.宣布要以暴力方式夺权B.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C.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D.提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解析1917年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不是“暴力方式夺权”,故A项错误;《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是“极端不妥协的立场”,故B项正确;在攻打冬宫的炮声中,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幕,通过了《和平法令》建议立即缔结停战协定,后来,苏维埃政权同德奥集团达成协定,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在《四月提纲》之后,故C项错误;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消灭俄国的封建土地制度,时间在《四月提纲》之后,故D项错误。答案B2.(2015·江苏泰州二模)“仅在实施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按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不超过5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和以前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材料所反映的经济变革有()①部分恢复私有制②实行商品贸易③用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④禁止私人贸易2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解析依据材料“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小作坊”信息可知,当时的苏维埃政权部分恢复了私有制,故①正确;依据材料“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信息可知,当时恢复了商品贸易,故②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用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故③错误;禁止私人贸易是“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即经济变革之前,不符合题意,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3.(2015·江苏泰州一模)美国作者狄克逊·韦克特在《大萧条时代》中写道:美式幽默的溶解剂早已开始向这场危机发起进攻。有些冷笑话,说的是高盛集团的每一股都配发免费左轮手枪。还有笑话说,客房服务员会询问每位登记者:“是用来睡觉,还是用来跳楼?”针对上述现象,罗斯福政府的应对举措主要是()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推动工业复兴C.帮助民众克服恐慌的心理,恢复对未来信心D.发放紧急救济金,加强救济工作解析整顿财政金融体系主要是应对股市危机,材料中没有提及,故A项错误;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是应对工业产品盲目生产,材料中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材料中“是用来睡觉,还是用来跳楼?”显然是人的恐慌心理,故C项正确;发放紧急救济金主要是对付社会贫困,材料中没有信息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C4.(2015·江苏南通、扬州、淮安、泰州调研)下面是1930年和1940年美国部分机器产量数据变化表,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罗斯福新政()19301940拖拉机92万台156.67万台谷物联合收割机6.1万台19万台玉米摘收机5万台11万台A.推行“以工代赈”B.致力于国家工业复兴C.整顿财政金融体系D.实施农业减耕减产政策3答案B5.(2015·河北邢台七校联考)哈瑞·杜鲁门总统1947年3月12日在致国会的咨文中提到,要求对希腊和土耳其进行援助,被普遍地认为是“美国的外交政策上的一个新的急剧转变”。对这一“转变”理解正确的是()A.关贸总协定使美国走向全球扩张B.美国在政治经济上支持西欧国家C.杜鲁门最先提出反社会主义立场D.美国外交政策促使“冷战”的形成解析关贸总协定是关于关税和贸易准则的多边国际协定和组织,与题干无关,故A项错误;美国援助希腊和土耳其是防止其建立社会主义政权,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最早提出遏制共产主义的是前英国首相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故C项错误;从“被普遍地认为是‘美国的外交政策上的一个新的急剧转变’”,可知美国开始确立了遏制共产主义的杜鲁门主义,从此与苏联开始了冷战,故D项正确。答案D6.(2015·江苏宝应调研)2014年11月,中国设立“新丝绸之路开发基金”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助力。有人说:“马歇尔计划远不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这是因为该计划实际上是()A.美苏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的产物B.导致当代世界政局不稳定的根源C.以隐蔽的手段稳定和控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D.美国蓄意分裂德国和扶持西德解析马歇尔计划实施时两大军事集团尚未正式形成,故A项错误;冷战时期世界政局不稳定的根源在于美苏均势下国家利益及意识形态的冲突,而非马歇尔计划,故B项错误;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在于通过经济援助稳定资本主义阵营,实现对其控制,达到扩大美国影响,实现霸权的目的,故C项正确;马歇尔计划并非针对德国,故D项错误。答案C7.(2015·江苏南通、扬州、淮安、泰州调研)1948年夏,为了对付美、英、法三国在西德实行统一办法以及在那里实行货币改革进行报复,苏联封锁了柏林,切断了通过东德到达西柏林的所有铁路和公路。美国开辟了大规模的“空中补给线”来应对封锁。美苏的这4一对抗直接导致()A.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柏林墙的出现和冷战的加剧C.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建立D.两大阵营对峙局面正式形成解析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杜鲁门主义”,不是“1948年夏”,故A项错误;1961年,民主德国政府筑起了“柏林墙”,不是“1948年夏”,故B项错误;随着“冷战”的开始,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故C项正确;1955年“华约”成立,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故D项错误。答案C8.(2015·江苏无锡期中)20世纪90年代,有人评论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则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A.当今世界是日本、俄罗斯、欧盟、中国和美国共同主导下的五极世界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正式形成C.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出多极化趋势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形成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解析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是“一超多强”,多极化发展,故A项错误;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只是一种趋势还未正式形成,故B项错误;多极化趋势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出现,并不是在两极格局瓦解后,故C项错误;通过题中材料可以看出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形成之中,过程是相对来说比较漫长,故D项正确。答案D9.(2015·江苏盐城期中)1983年3月英国撒切尔政府公布了一个为期4年的“中期金融战略”,宣布要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削减政府公共开支,严格控制财政赤字,同时降低最高工资税率和投资税率。依据这一战略,当时撒切尔政府最有可能的做法应该是()A.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加强中央统制经济5C.减少国家对福利的投资D.大力发展私有经济解析结合史实可知,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A、B两项错误;材料中国家在降低政府的开支和工资税率,结合史实可知福利规模的扩大增加了政府负担,故C项正确;D项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C10.(2015·江苏泰州一模)格·阿·阿尔巴托夫在《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一书中指出:“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也许,他真诚地相信,整个问题也就是这样,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作者意在说明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A.着力于批判个人崇拜B.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C.偏离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D.全盘否定了斯大林解析材料中“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说明不是批判个人崇拜,故A项错误;从材料“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可以解读出:赫鲁晓夫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主义,故B项正确;偏离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属于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赫鲁晓夫改革,故C项错误;“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说明不是全盘否定了斯大林,故D项错误。答案B11.(2015·江苏南京、盐城二模)1962年5月15日戴高乐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明确表示:“如果欧洲不包括法国人的法国,德国人的德国以及意大利人的意大利,我不相信这个欧洲还能有什么存在的现实性。……现在除了由各个国家组成的欧洲,不可能有别的欧洲。”由此可见,戴高乐()①坚持民族利益至上的国家观②不满马歇尔计划对法国控制③反对由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④表达对欧洲联合的强烈愿望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由材料内容其强调欧洲是欧洲人欧洲,不可能有别的欧洲,可看出其坚持民族利益至上的国家观,故①正确;马歇尔计划只是在二战后的最初几年时间里,大概在19526年左右就已经结束,与本题时间不符,故②错误;其强调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不可能有别的欧洲就是在反对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故③正确;欧洲是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的欧洲,既强调不受制于美苏,又强调联合,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C12.(2015·江苏南通、扬州、淮安、泰州调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实行金融改革,放松外国银行准入。大部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国家和地区都给予外国银行国民待遇。纽约、伦敦、东京、巴黎、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成为主要的证券交易中心。这主要说明当今世界()A.各国经济安全面临威胁B.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C.经济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D.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建立解析“世界各国纷纷实行金融改革,放松外国银行准入……都给予外国银行国民待遇”,是主动改革开放,故A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向全球化发展,各国主动改革开放就是表现,故B项正确;两极格局下,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是“开始出现”,故C项错误;新秩序至今还是努力方向,不是“已建立”,故D项错误。答案B13.(2015·江苏南通、扬州、淮安、泰州调研)“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它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本身。”材料中的这次“会议”()A.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B.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C.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宣告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解析据“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可知是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举行,大会通过了《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故A项正确;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7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但与“北平”不符,故B项错误;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与“北平”不符,故C项错误;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14.(2015·江苏南通、扬州调研)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末,广大亚非拉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形成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第二次建交高潮。该外交成就主要得益于中国()A.推动日内瓦会议达成了共识B.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C.
本文标题:2016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中外现代文明的演进专题提升练(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497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