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2016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微专题强化练考点6地表形态的变化
地表形态的变化读河套平原周边地区图,完成1~2题。1.据图推断河套平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断裂抬升、风力侵蚀B.断裂下陷、风力堆积C.断裂抬升、流水侵蚀D.断裂下陷、流水沉积[答案]D[解析]据图可知河套平原附近为高原,而且此处有较多断层。如果断裂抬升就无法形成地势较低的平原,排除掉A、C;结合黄河流经此地,可知还与流水沉积作用有关。选D。2.距图示区域不远处,陕西省宜川县有黄河第一大瀑布——壶口瀑布,每年壶口瀑布都后退,关于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是下切侵蚀,变深后退所致B.主要是向河谷两岸侵蚀,加宽所致C.主要是溯源侵蚀,后退所致D.内力作用,断层相对下降所致[答案]C[解析]下切侵蚀使河谷变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使河谷变宽;只有溯源侵蚀能使河谷变长,河谷后退。选C。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其中“天坑”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地质景观,因地下溶洞的顶部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回答3~4题。3.关于该区域“天坑”等地貌的形成过程,推断最可能正确的是()A.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B.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C.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D.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答案]A[解析]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先是在海底沉积形成石灰岩,然后是石灰岩地区受内力作用抬升为陆地,最后是在流水侵蚀和溶蚀等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喀斯特地貌。选A。4.溶洞的形成与地壳的抬升、沉降作用有关,当处在地质稳定期时,通常形成水平溶洞。下列有关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地至少经历了三次地质稳定期B.河谷的形成与河流侵蚀有关,与地壳抬升无关C.该处降水偏少,故溶洞内无水D.石灰岩多裂隙,故地下水多且埋藏浅[答案]A[解析]此题的关键信息是“当处在地质稳定期时,通常形成水平溶洞”。当然河谷的形成不仅与河流侵蚀有关,还与地壳抬升导致的下切侵蚀有关。喀斯特地貌一般发育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降水较多;因为溶洞有多层,且水往低处流,所以地下水埋藏不一定浅。选A。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约34°33′N,114°49′E附近)不同时期城市位置变迁图,据图回答5~6题。5.图示时期,该地地貌变化的自然原因是()A.流水沉积B.流水侵蚀C.风力沉积D.风力侵蚀[答案]A[解析]由图可以看出,该地河流较多,甲乙两地海拔增高,主要是河流携带泥沙堆积而成。故选A。6.图示区域城市搬迁原因及选址区位说法正确的是()A.风沙掩埋背风坡B.风沙掩埋迎风坡C.水灾高地D.水灾远离河流[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的城市搬迁主要是向高地搬迁,主要是为了防止水灾。故答案选C。下图为“某种地质演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该地质演化过程的正确排序是()A.d-e-g-f-b-a-h-cB.d-g-e-a-c-h-b-fC.g-e-a-c-h-b-f-dD.d-f-b-h-c-a-e-g[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大陆漂移-板块构造-海底扩张学说,地质演化过程是“先生长后消亡”,最后是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地缝合线,内力作用渐进入休眠期,外力作用隆重登场,在外力作用下,高山被侵蚀变低,但地缝合线仍在,最后板块处于休眠静止期,孕育新一轮的地质演化过程,故选择C。8.下列地貌形成和上图地质演化过程对应正确的是()A.马里亚纳海沟-eB.喜马拉雅山-bC.东非大裂谷-cD.雅鲁藏布江谷地-f[答案]D[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马里亚纳海沟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形成的,故对应的是h;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形成的,故对应的是b;东非大裂谷是裂谷期形成的,故对应的是e,故选择D。(2015·北京)下图为“华北某地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第9、10题。9.图中()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喀斯特地貌是在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基础上形成的,图中没有石灰岩分布,不可能有喀斯特地貌,A错;泥石流多发于山区,乙地位于山前平原,距离山口较远,地势低平开阔,难以发生泥石流现象,B错;丁村位于山前砂砾石地带,丙村位于距山口较远、由粉砂组成的平原地带,因此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C正确;丁村比丙村距离山口近,海拔高,地下水埋藏应更深,另外根据剖面图中的地下水位线也可知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深,D错。10.图示地区()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根据指向标,地形起伏和水流方向可知,该地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A错;山前平原地势低平,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B错;该地为华北局部地区图,降水差异较小,因此洪积扇的面积主要取决于来自山区松散堆积物的多少,C错;图示渠水分布区的地下水位很浅,渠水主要通过蒸发参与水循环,D正确。11.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贺兰山区是我国东西部气候的分界线,属季风气候向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山前平原降水200—300毫米,受山地垂直地带性的影响,高山区降水可达430毫米,集中在夏季。近几年该地推广免耕覆盖技术,即收割时留茬20厘米左右,收割后将秸秆均匀撒在地表,次年春播时采用免耕播种机播种。下图为“贺兰山东部某区域地貌示意图”。(1)指出图中地貌类型,说明沉积物分布的特点。(2)说出图中细砾石滩地与前缘沙土平原之间多地下水出露的原因。(3)说明推广免耕覆盖技术的有利影响。(4)分析前缘沙土平原是该区域重要聚落带的原因。[答案](1)冲积扇(洪积扇)。呈扇形分布,从扇顶到冲积扇体边界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2)夏季贺兰山东部降水丰富,易形成山洪,由于冲积扇顶表层沉积物颗粒大,一部分洪水从较大颗粒的缝隙下渗变为地下水,形成地下径流;由于冲积扇边缘沉积物颗粒小,透水性能差,地下径流受到阻挡,形成了一座天然“地下水库”,当“水库”中积蓄的地下水水位超过了一定高度,地下水就会涌出地表。(3)覆盖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对土壤的侵蚀;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提高春季土壤温度,减轻春季冻害;抑制土壤盐碱化发展;可减少对地表的破坏。(4)冲积扇前缘有丰富的地下水,可提供宝贵的水资源;冲积扇前缘沉积物形成了肥沃土壤,这些为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聚落的形成。地形平坦有利于交通线的建设,为其他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聚落的形成,所以前缘沙土平原成为重要聚落带。[解析]第(1)题,据图可判断地貌类型为冲积扇,沉积物的分布特点据图分析可得出。第(2)题,图中细砾石滩地与前缘沙土平原之间多地下水出露的原因,可从地下水的来源和地下水的形成等方面分析。第(3)题,覆盖的有利影响,主要从减少土壤侵蚀、保温与保水、减轻土壤盐碱化等方面回答;免耕的有利影响主要从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等方面回答。第(4)题,前缘沙土平原是该区域重要聚落带的原因,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种植业发展的条件,二是交通线建设的条件。
本文标题:2016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微专题强化练考点6地表形态的变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498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