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2016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三部分中国地理第一单元中国地理概况(第6课时)中国的农业课时作业
1第6课时中国的农业一、选择题下图表示我国某农作物在三个地区的位置。读图,完成1~2题。1.该农产品可能是()A.小麦B.棉花C.水稻D.花生2.①地生产该农产品的最有利气候条件是()A.降水丰沛B.地势低平C.光照条件好D.气温较高解析:第1题,在华北、西北、青藏高原三地都可种植的只有小麦。第2题,①位于青藏高原上,地势高,光照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答案:1.A2.C下图为我国2015年某经济作物年产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该作物产量前四位的省区简称是()A.新、鲁、豫、粤B.新、豫、冀、川C.新、鲁、冀、甘D.新、鲁、豫、冀4.某年份图中①省区冬春连续100多天无有效降水,农作物受灾达4150万亩,其中受影响最大的作物是()A.水稻B.春小麦C.玉米D.冬小麦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产量超过50万吨的省区有新疆、河北、山东和河南。第4题,①省区是河南,河南是我国冬小麦的主产区之一,冬春季降水少,严重影响冬小麦的生2长。答案:3.D4.D读下列两表,完成5~6题。表1我国蔬菜种植面积、总产量年份种植面积(万hm2)总产量(万t)197918.0896.01980360.616335.219991335.040513.520001523.742399.7表2我国商品蔬菜种植面积的分布区域1980年1999年大城市郊区70%20%其他农区30%80%5.1979~2000年我国蔬菜()A.种植面积2000年比前一年增加最多B.单位面积产量经历了高—低—高的变化C.单位面积产量下降D.城市郊区蔬菜种植面积减少6.从1980~1999年商品蔬菜种植面积分布的变化,可以推断出()A.沿交通干线出现一批蔬菜种植基地B.农村地区蔬菜的商品率降低C.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度缩小D.通过大规模垦荒,增加了耕地面积解析:分析表1可知,我国蔬菜的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但单位面积的产量在下降。分析表2可知,我国的蔬菜种植由城郊向其他农区转移,因蔬菜的保质期较短,对交通条件要求较高,因此最有可能是沿交通干线出现了一批蔬菜种植基地。答案:5.C6.A农田生产力用农作物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所能累积的有机干物质(包括植物的枝、叶、根、果实枯落部分)的数量来衡量。读不同地区农田生产力下降的耕地面积比例统计图,完成7~9题。7.我国各地均有不同比例的耕地农田生产力水平下降。农田生产力下降的耕地面积比例最高的地区是()A.黄土高原区B.黄淮海区C.西南区D.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8.我国农田生产力的分布规律是()3①山区高,平原低②平原高,山区低③东南高,西北低④南方高,北方低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9.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田生产力总体增加,其原因有()①改良土壤、推广良种②施用化肥、农药③改善交通、扩大市场④修筑梯田、扩大耕地面积A.①③B.①④C.①②D.②④解析:由图中可以直观看出,黄土高原区的农田生产力下降的耕地面积比例最高,已达50%;受我国气候的影响,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且耕地多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因此我国农田生产力的分布规律是平原高、山区低,东南高、西北低。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我国农田生产力的总体提高。答案:7.A8.B9.C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回答10~11题。10.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11.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北方农牧交错带主要位于我国的半湿润地区向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少,生态环境脆弱,荒漠化现象比较明显。从因地制宜的角度看,其农业的发展方向应是退耕还林(草),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使其成为东部农耕区的生态保护屏障。答案:10.D11.A读我国主要农业分布简图,回答12~13题。412.图中①②③④四大牧区中畜种的分布能体现出从沿海向内陆(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特征的是()A.①B.②C.③D.④13.甲、乙、丙、丁四区域中,存在“玉米黄,高粱红,大地笼罩青纱帐”这种农业景观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我国的四大牧区中,内蒙古牧区东西跨度最大,由东到西水分条件变化大,故由东到西畜种的分布体现出了从沿海向内陆(经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特征;高粱、玉米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传统粮食作物。答案:12.A13.A二、综合题14.读我国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以旱地为主的农耕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填写字母)气候区,这里的粮食作物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该区东北的商品粮基地有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生产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国的畜牧业主要分布在______气候区(填写字母)。(3)C气候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该作物种植区的特点是:小农经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机械化水平低,______________,科技水平低。该区域的商品粮基地中,水热条件最优越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农业地域类型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影响A气候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今后要建立与当地生态条件协调一致的生态系统,应有计划地________,发挥________业的优势。(5)C、D气候区内最主要的糖料作物是________,其生产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E气候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该区域海拔高,土地生产力的__________________非常显著。解析:解答本题应结合我国各地的水热条件状况,分析气候对我国各地农业生产结构、生产水平和农作物分布的影响。我国的耕地类型,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从图中可以看出,A气候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处于中温带、暖温带的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结构以畜牧业为主,农田主要分布在有充足灌溉水源的河流沿岸和有5冰雪融水灌溉的绿洲,该区域应发挥畜牧业优势;B气候区地处我国北方,属温带季风气候,粮食生产以小麦、玉米为主;C气候区位于我国南方,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以种植亚热带作物为主;D气候区位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E气候区为高原气候区,气候寒冷,农业结构以畜牧业为主,主要种植耐寒作物。答案:(1)B小麦玉米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人均耕地多,可开垦荒地多,粮食商品率高(2)A、E(3)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水利工程量大珠江三角洲混合农业(4)水资源退耕还草畜牧(5)甘蔗喜高温,需水量大,生长期长(6)青稞垂直差异15.读我国牧区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牧区与农区的界线大致是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2)分别说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牧区名称:A是________牧区,B是________牧区,C是________牧区,D是________牧区。(3)A牧区的主要优良畜种是______________。(4)商场出售的鄂尔多斯羊绒衫主要是________牧区生产的;牦牛绒衫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两牧区生产的。(5)我国农耕区的畜牧业可为我们提供的产品有哪些?(6)目前,四大牧区在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应如何发展?答案:(1)400(2)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3)新疆细毛羊(4)内蒙古西藏青海(二、三空可互换)(5)猪、牛、羊等肉类和鸡、鸭、鹅等禽类产品。(6)过度放牧、草场退化、交通不便、放牧方式落后等问题。今后应合理放牧,建设人工草场,改良牲畜品种,推广科学养畜的先进方法等。
本文标题:2016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三部分中国地理第一单元中国地理概况(第6课时)中国的农业课时作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499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