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6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真题备选题库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2014.全国卷Ⅱ)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据此完成1~2题。1.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A.塔里木河流域B.长江流域C.雅鲁藏布江流域D.黑龙江流域2.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A.水田改旱地B.植树造林C.覆膜种植农作物D.修建梯田解析:1.A2.C第1题,塔里木河流域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蒸发强,故其绿水比例最大。其他三条河流流域降水多,蒸发量所占比例较小。第2题,在干旱和半干旱区,覆膜种植农作物可以减少地面蒸发,水分被农作物吸收,植物蒸腾增强,从而提高生产性绿水比例。水田改旱地,无法避免水分蒸发;干旱和半干旱区不适宜植树造林和修建梯田,故无法阻止地面蒸发。(2014.四川高考)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回答3~4题。3.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A.湖泊水B.地下水C.冰雪融水D.沼泽水4.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A.地表风沙少B.山麓青青草C.树上柑橘红D.草场牦牛跑解析:3.C4.B第3题,由图示信息可知,该流域全年降雨量并不丰富,夏季降雨量较多,且在气温高的月份,径流深度快速增大,故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冰雪融水。第4题,根据该流域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可知,该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地表多风沙;柑橘性喜温暖湿润,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草场牦牛跑”反映的是青藏高原地区的地理现象。(2013四川高考)下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回答5~6题。5.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解析:选D本题考查水循环,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图可知,该地降水量最大的季节在冬季,冬季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最活跃,因此该季节水循环最活跃。6.利用该地的典型农产品,可发展的工业是()A.棉花纺织B.甘蔗制糖C.葡萄酿酒D.大豆加工解析:选C本题考查地中海气候区的工农业生产,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该地位于北半球亚热带地区,且冬季降水量最大,因此该地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该地的典型农产品有柑橘、葡萄、橄榄等,因此可发展的工业是葡萄酿酒。(2013重庆高考)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下图,回答7~9题。7.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距海距离B.地形条件C.局地水域D.植被分布解析:选B本题考查区域空间定位和影响降水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材料和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47°N,128.5°E)附近,地处我国长白山附近;长白山走向与海岸线大致相同,甲地海拔较高,其东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量大,故甲地年降水量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条件。8.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A.虫害B.冻害C.滑坡D.洪水解析:选B本题考查自然灾害,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乙地位于三江平原,所处的纬度较高,春季受寒潮影响,强烈降温对农作物造成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可能形成洪涝灾害,但不及冻害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突出;乙地海拔较低,地势起伏不大,不易发生滑坡;三江平原冬季寒冷干燥,气温较低,冻土广布,因此春季虫害较少。9.材料所示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A.含沙量高B.流程较短C.春、夏汛明显D.冰川补给为主解析:选C本题考查河流的水系和水文特征,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所示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平原地区东北部,该地区植被覆盖率高且地势平坦,河流含沙量不高;该地区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河流流程较长;该地区春季冰雪消融形成春汛,夏季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形成夏汛,故C正确;该区域河流补给水源有雨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主要是雨水补给。(2013大纲卷)在太行山南段东麓相邻的两条间歇性河流上分别建有甲、乙水库,它们的汇水面积大体相等。2009年雨季,乙水库入库水量912万立方米,甲水库却几乎没有入库水量。据此完成10~11题。10.甲、乙两水库上游流域()A.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B.自然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C.降水集中于7、8月份D.位于半干旱地区解析:选C本题考查太行山南麓自然地理特征,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太行山南麓位于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该地区的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植被主要为落叶阔叶林;降水集中于7、8月份;位于我国的半湿润地区。故C项正确。11.2009年雨季,甲水库无入库水量是因为其流域()A.几乎没有降水B.植被截留降水C.降水大量下渗D.人工拦截径流解析:选D本题考查水库的补给,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两水库所在流域相邻,气候类型相同,植被条件相同,且面积大体相当,但2009年雨季入库水量差别很大,这说明甲水库入库水量较少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2012天津高考)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题。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12.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上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A.a增加B.b增加C.c减少D.d减少解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水循环的构成环节a、b、c、d分别表示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使用透水材料铺设地面后,将直接导致下渗增加,进而使地下径流增加,而地表径流会减少;由于地表径流的下渗增加,地表土壤层的持水量增大,从长期来看,蒸发量可能会增大。综上可知,选项B正确。答案:B(2012全国卷)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完成13~14题。13.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解析:读图b可知,甲、乙两个水文站都观测到了河流流量明显增大,说明此次暴雨对甲、乙两个水文站都有影响,若暴雨出现在①②③三地的话,暴雨只会影响到乙水文站的流量,故选D。答案:D14.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A.河道淤积B.河谷变宽C.湖泊分流D.湖水补给量减小解析:甲、乙两个水文站之间有个湖泊,在洪水期可以蓄洪,对下游水位起调节作用。答案:C15.(2012广东高考)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入湖径流量大而出湖径流量小,则湖泊蓄水,水位升高。由此可知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为①③。答案:C(2012江苏高考)下图是“2006~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读图,回答16~17题。16.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A.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B.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C.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D.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湖泊的水体面积都呈现先减小再增大然后减小的趋势;两湖泊水体面积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10年5月中下旬~2011年5月中下旬两湖水体面积均变化最大。答案:B17.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B.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C.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D.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解析:影响湖泊水体面积的主要因素是河水注入量。由于我国锋面雨带推移时间不一致,导致长江流域5月中下旬的降水状况不同(雨带推移到此则降水多,河流进入汛期,注入湖泊水量大增,湖泊面积增加;反之湖泊面积缩小),从而影响河流注入湖泊水量,进而影响湖泊面积变化。答案:A(2011安徽高考)如图为某河流局部水系及甲地月平均径流量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18~19题。18.图中甲地河流搬运能力最弱的时期是()A.11月至次年1月B.2月至4月C.5月至7月D.8月至10月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河流搬运能力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及图表分析能力。河流搬运能力与径流量大小及流速大小有关,流速快、流量大,则搬运能力强,反之则弱。图中11月至次年1月径流量小,搬运能力弱。答案:A19.甲地径流峰值显著滞后于降水峰值的主要原因是()A.蒸发旺盛B.河道弯曲C.地势起伏D.湿地调蓄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流量变化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沼泽等湿地可以涵养水源和调蓄水量,从图中可知,该流域沼泽广布,导致径流峰值滞后于降水峰值。答案:D(2010全国卷Ⅱ)下图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读图,完成20~21题。20.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A.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B.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C.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D.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沙量年份逐一对应解析:本题考查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及流域综合治理。图中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幅度要大于径流量的变化幅度,故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故选C。答案:C21.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A.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C.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D.水资源总量呈波动式下降解析:本题考查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及流域综合治理。从图中可以看出,1984年以来输沙量的减小幅度很大,径流量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故输沙量的减小应该是由于水土保持工作的加强和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答案:B第二讲大规模的海水运动(2014.江苏高考)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下图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读图回答下题。1.某年七月,一艘油轮在该岛以东附近海域泄漏大量原油,油污带可能漂向()A.印度西海岸B.澳大利亚西海岸C.非洲东海岸D.越南东海岸解析:选A七月份,北印度洋受西南季风影响,海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索科特拉岛以东附近海域的石油污染将随季风洋流向东漂向印度西海岸。某年3月P地(位置见下图)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导致附近某核电站核物质泄漏,泄漏到海洋的核物质主要通过洋流扩散。据此完成下题。2.上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环境受本次核物质泄漏影响最大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解析:选C由于日本东部有自西南向东北流的日本暖流经过,会把P地泄漏的核物质顺着洋流带到丙地,因此C正确。(2014.上海高考)3.读7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驱动索马里洋流的西南风的成因。(2)判断图中索马里洋流是属于寒流还是暖流,并说明依据。(3)1月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相对较多还是较少?为什么?(4)索马里半岛沿海有一条沙漠带,解释这里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解析:第(1)题,7月份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由于地转偏向力的改变而形成了西南季风。第(2)题,根据等温线的分布与洋流流向可以看出,洋流由水温低海域流向水温高海域,为寒流。第(3)题,1月索马里半岛盛行西南风,为来自陆地的离岸风,使沿岸表层海水缺失,底层海水上涌,带来海底丰富营养盐类,吸引鱼群。第(4)题,沙漠带的成因主要与冬夏季都是来自陆地的较干燥的风和夏季沿岸寒流有关。答案:(1)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强劲的西南季风,驱动索马里沿岸的洋流向北运动。(2)寒流。依据:因为索马里洋流从水温低于24℃的海区流向水温高于24℃的海区(索马里洋流的水温比流
本文标题:2016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真题备选题库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00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