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2016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二章语言表达和运用考点六图文转换课件
考点六图文转换——读懂图表,实现图文的“无缝”对接第二章语言表达和运用语言文字运用Ⅰ精做江苏真题,把握复习方向Ⅱ掌握五类图文转换题的规范要求练出高分Ⅰ精做江苏真题,把握复习方向1.(2012·江苏)阅读漫画,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一句话。这幅漫画形象地提醒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漫画寓意的能力。做这类题要读懂画面,然后揣摩画面中蕴涵的意义。图中是一对父子,孩子哭着向父亲索要着什么,而父亲却一脸笑容,爽快地答应着,可脚下,已越过是非的底线。答案家长在满足孩子的要求时,不能越过是非的底线【试题评点】该题是图文转换题,考查的是将漫画转化为文字。做漫画题的关键是要读懂漫画。画面是父亲在满足孩子的“我要……”要求时正在跨越是非的界限,漫画的意图很明显。考生只要将“听”“要”“是”“非”四个词连在一起造句,偏离题意的几率就会降低很多。题干要求是“提醒人们”,这里的“人们”显然是那位家长,或者以“父亲”为基础上升为广义的“人们”则更好。虽然图文转换题并非新题,但出现在江苏卷中尚属首次。它体现了对当今“读图时代”特点的呼应,提醒师生要重视非连续文本的阅读。2.(2013·江苏)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比较图表中的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年龄人数作品20岁前21~25岁26~30岁31~35岁36~40岁41~45岁处女作72人95人36人7人代表作8人31人96人50人25人解析本题从图表的角度考查图文转换。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作家发表处女作的高峰年龄段是20~30岁,发表成熟时期的代表作的高峰年龄段却是31~45岁,这两者相差十年左右,这十年,就是写作逐步成熟的时期。答案大多数作家需要十年左右的创作积累,才能进入创作成熟期。【试题评点】该题是图文转换题,角度与2012年有所不同,是表文转换。做表文转换题,首先要看表(格)是针对什么问题或现象来作的调查或统计,要求考生从什么角度来答题;其次再看表中数据所体现的征象。题干明确告知两个信息:一是此表统计的是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到代表作的年龄,二是作家渐至成熟。这里要弄清楚的是什么是作家的“成熟”(代表作)与“不成熟”(处女作),这样就把表格数据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发表处女作的年龄,一部分是发表代表作的年龄。而表格中发表处女作人数(203人)主要集中在20岁至30岁,发表代表作人数(177人)集中在26岁至40岁。这说明什么?正好说明成熟的作家比不成熟的要晚10年左右。那么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来回答,正是答案所给的内容。这也是江苏卷首次考查表文转换,不过,相对于传统的表格题,该题难度较大,因为表格数据反映的信息较为曲折隐晦。考生必须走好三步:第一步,大多数作家发表处女作的年龄集中在20~30岁;第二步,大多数作家发表代表作的年龄集中在26~40岁;第三步,做减法,发表代表作的年龄与发表处女作的年龄之差,隐含作家渐至成熟的信息。3.(2014·江苏)阅读下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A.人如果不用眼睛看,而只用耳朵听,肯定会受骗上当。B.人生一般总是在两种互相矛盾的真理之间寻找中庸。C.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D.我们不仅希望我们自己幸福,而且也希望他人幸福。解析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对画面的理解。本题考查的实质是把握漫画的寓意。首先要读懂漫画,漫画的中间是一个写意的人,代表手的线条抓着一些东西。而头部后转,代表眼睛的黑点紧盯着未被抓住的东西。再比对选项,可以确定寓意为我们总是想不到我们已经得到的,而总是盯着(想要)我们未得到的。答案C【试题评点】该题是图文转换题,考查的是对漫画寓意的理解,同2012年高考卷相同,不过,题型由主观简答题改为客观选择题,而且,所给漫画非写实的,而是带有象征意义的,想一眼读懂漫画很难,不过对于此类题型,依据选项内容来读懂漫画是考场上最佳方法。其实,漫画由三部分组成:中间是一个人,右边是一条线挂着四条“鱼”,左边是一条线挂着一条“鱼”。人呢?眼睛盯着左边的那一条“鱼”,还有一只手正在往那一条“鱼”上伸过去。读漫画,先要抓住构图要素,再去抓住画面细节。命题探究及备考启示1.江苏卷在图文转换命题方面有何特点?答案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正处在“读图时代”,图文转换题也正成为高考试卷中的主流题型。江苏卷自2012年首次考查图文转换以来已连考三年。从这三年命题实践来看,主要有以下特点:(1)从所提供材料角度看,两次考漫画,一次考表格,总体上是以漫画为主。(2)富于变化。虽然图文转换这个大方向不变,但每年考的题型种类、所供材料都有所变化。(3)难度稍大。除2012年首考难度较小外,近两年的试题难度都较大。应该说,江苏卷目前考查的图文转换题尚属传统题型,与其他多年考图文转换题的省市卷相比略显拘谨。随着出现频率的增加,命题将会越来越成熟,而且更富于变化。2014年使用客观题形式考查,2015年可能又回归主观题。变化的命题时代,一切皆有可能。2.根据江苏卷的命题特点,我们应如何复习图文转换呢?答案(1)题型专攻。尽管在命题上每年都有所变化,但两大基本题型不大变化,即表文转换题和读图写话题。因此,要围绕这两类题进行专攻,从审题到材料的阅读再到答案的表述,都要经过严格、规范的训练,直至完全掌握,灵活驾驭。这里,尤其要突出读懂图表内容训练,它是做题的前提。(2)重视基本素养和写作基本功。语用题的考查,归根结底是对基本素养和写作基本功的考查,所以平时要特别注意生活积累和语言表达方面的积累。平时要多关注生活和社会,关注他人与自然,扎扎实实提高写作能力。(3)注意学科间的打通。像图文转换,需要很好的读图能力,而图表类在理科学习、一些文科综合分析题中经常出现。因此,在这些学科内容的学习中,要有意识地训练读图能力,尤其是图表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准确的转换能力。Ⅱ掌握五类图文转换题的规范要求一、漫画类转换题(一)如何阅读漫画1.阅读下面这幅华君武的漫画(漫画上的题字为“永不走路,永不摔跤,永处襁褓”),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A.溺爱是有害孩子成长的,劝诫父母教育子女要勇于放手。B.讽刺那种因惧怕失败而自我保护不思进取的人。C.讽刺小人物幻想在自己的“安乐窝”中获得平静的生活。D.讽刺那些对新生事物充满恐惧,有一点风吹草动就极为不安的人。答案B【精要点拨】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它多从政治事件和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颂扬某些人或事。它一般由标题、画面、寓意三部分组成。读漫画,要特别抓住其突出特征:坐标曲线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尤其是“高峰”与“低谷”(俗称“抓两头”);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特别是“比重”与“临界点”;生产流程图要抓住先后顺序、核心工艺等。(二)如何做漫画类转换题2.阅读下面的漫画,回答问题。(1)这幅漫画形象地提醒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漫画拟写一个富有讽刺意味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为孩子树立好榜样。榜样(或有其父必有其子)3.请用简洁的说明性文字介绍下面这幅漫画,然后用一句话写出它的寓意。答案(介绍:)这是一幅标题为“解决问题”的漫画。画面左下角是一个内有“问题”二字的大大的没有盖子的黑色窨井;右边有一个人手拿小小的窨井盖,边跑边扭过头说:“正在着手解决!”(寓意:)讽刺(批判)了那些口头承诺解决问题而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或“不负责任”“敷衍塞责”等)的人或行为。(或:讽刺了一些人对于出现的问题,不是切实想办法解决,而是应付上级,妄图遮掩隐瞒的行为。)【精要点拨】1.审题(1)审清题干要求,特别注意是要“描述画面”还是“介绍画面”之类的区别。(2)审漫画:①审标题,仔细审读漫画的题目,认真分析思考题目的含义;②审主体画面,准确把握漫画的主题;③审题注和画注,题注和画注往往是对漫画的特别提示,这也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漫画的主题思想。在审题结束后不要急于解答,要认真分析思考漫画反映的问题有什么典型性,有哪些实际意义等,至少应弄明白两个问题:一是从观察漫画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来看,漫画直接说明了什么问题,直接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二是在欣赏之余闭上眼睛想一想,漫画间接说明了什么,即在作品内容的背后反映的问题或原因是什么。在解题时,还要将漫画这一直观图像所反映的内容同社会现实联系起来。2.答题(1)拟标题。标题是漫画的眉目,它有暗示漫画寓意或揭示讽刺对象的作用。拟定标题先要弄清漫画讽刺的主体和漫画的主题,然后围绕讽刺的主体或主题拟加标题。拟题可直接以讽刺或颂扬的主体命名,也可扣住漫画的主题命名。(2)说画面。描述画面,就是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描述时要注意对象,留意方位,按照顺序,准确表述。描述时只要求对漫画内容本身加以说明,不可超越漫画所给的图文信息添枝加叶,用主观想象代替画面中并不存在的东西。另外,如是说明画面,语言要客观;如是描述画面内容,语言可以形象些。(3)挖寓意。要仔细品味画中的文字或解说,还要注意漫画夸张的细节,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需要联系与漫画相类似的人或事。二、图表类转换(一)如何阅读图表所谓“图表”,是指表示各种情况和注明各种数字的图和表的总称,如统计表、示意图等。阅读图表,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②区别不同图表的特点。具体而言,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遗漏信息。③重视数据变化。我们要重视图表中的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个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出观点的源头。④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中有一些细节不可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表下面的“注”等。(二)如何做图表类转换题4.(2014·大纲全国)根据下面图表提供的信息,将2008年至2012年五年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的特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解析本题是一道图文转换题。这个图表,主要内容为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特点的情况的对比,一是两者都在逐年增加,二是两者增幅有别。解题时要注意横坐标、纵坐标所标注的数据,全面、准确地分析表格中的数字以及呈现出的规律,通过比对、概括,得出答案。答案(示例)图表显示,2008年至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均逐年增加,而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增幅大于农村居民,二者的差距在逐年加大。5.(2014·辽宁)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根据其中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空缺的内容(不得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1)您希望开设礼仪教育的课程吗?A.非常希望B.希望C.不希望D.无所谓调查对象选项学生市民A19.08%11.90%B68.79%59.52%C5.20%5.95%D6.94%22.62%(2)您认为礼仪教育的承担者应该是(多项选择)A.家庭B.学校C.社会D.以上都是调查对象选项学生市民A20.23%22.62%B9.83%15.48%C8.67%13.10%D65.32%58.33%调查显示,学生与市民对礼仪教育的认识有诸多相同之处。在是否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的问题上,学生与市民中①。在礼仪教育承担者的问题上,学生与市民中②;同时,也都认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家庭是最重要的礼仪教育承担者,然后依次为学校和社会。但学生与市民的认识也存在差异,例如对礼仪教育的需求,③。解析本题以表文转写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首先要明确图表所
本文标题:2016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二章语言表达和运用考点六图文转换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06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