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考点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诗歌的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从高考命题情况看,一切用以增强诗歌表达效果的方法都在考查之列。高考试题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词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全国高考古诗词表达技巧鉴赏题存在着概念不清的混乱情况。如“对比”手法,在不同省市试卷中归属不同,有的归到“艺术手法”,有的归到“修辞手法”,有的归到“表现手法”。尽管如此,它们还是有一定的共性。一般来说,“艺术手法”“表达特色”“表达技巧”“写作特点”“艺术特色”属于同一关系的大概念。它下辖“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结构技巧”四个小概念。表达方式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借景(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咏史抒怀描写:正侧、点面、细节与白描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借代、设问、反问、双关、反复等表现手法:衬托、渲染、对比、用典、想象、联想、象征、抑扬等结构技巧:开门见山、卒章显志、层层深入、铺垫照应、首尾呼应等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一、明确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或手法)。3.诗歌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事物的?4.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5.诗歌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考向一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其中在诗歌创作中用到的主要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尤其是描写和抒情,用得最为普遍。(一)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分。1.正面描写。就是对诗歌中的人、事、物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的直接描写。可以从以下方面把握:(1)动静描写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又可分为:①以动(声)衬静,如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②动静结合,如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③以静写动,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庐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④化静为动,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2)虚实描写①虚写,不是写眼前的实景,而是写想象中的景象。“虚”包括三方面:第一,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第二,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的场景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此时却不在眼前。如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曾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是虚象。第三,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象: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②“实写”是指写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上阕写了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在诗歌鉴赏中重点考查的虚实描写有:①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样的情感。②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或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3)白描与细节描写①白描,指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不事雕琢,不加渲染铺陈,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要避免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②细节描写可以更加具体、生动、鲜明地反映人或物的外在特征及其内在本质,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强化作品的主题,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作者往往从人物形象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描摹。如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4)视角与色彩①视角:远近,高低,视觉,听觉,触觉等。因视角的变化,才形成了层次的不同: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等。如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②色彩。在古诗歌中,事物或景物往往会形成色彩对照:明暗对比、红绿搭配、冷暖色调等。2.侧面描写:用对其他事物的描绘来烘托所要着力表现的对象,从而使这一对象的特点更加形象突出,能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与联想能力。如《琵琶行并序》:“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二)抒情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1.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2.间接抒情。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中国古代诗歌追求含蓄,所以往往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常见的有:(1)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加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2)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词人的离愁别恨。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的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3)托物言志。托,寄托,借助;物,客观外物;言,表达;志,志向,志愿;托物言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即时小练]结合上面所讲知识,辨析下面的诗(词)句使用的表达方式,并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1.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林景熙《溪亭》)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节描写。诗人于清秋日暮时在溪亭散步,“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的孤独,“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2.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王昌龄《塞下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江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抒胸臆。作者贬居岭外,一面思念亲人,另一面又担心家人因自己而遭遇不幸,表现了作者对亲人的挂念之情。侧面描写。诗中并未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4.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武元衡《春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融情于景。词人将满怀的离愁融入设想的晓风残月的凄清之景中,表达了离别的怅惘之情。即景抒情。作者见到杨柳细雨、残花流莺所构成的暮春景色,而生乡思,从而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托物言志。借石灰表达不畏磨难、保持操守的志趣。动静结合。月光、清泉显示环境之幽静,而竹喧舟动又表现了人的活动,构成了生动鲜活的画面。8.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陆游《诉衷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虚实结合。夜深不眠,独剪残烛,听巴山夜雨,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想象共剪西窗红烛、共话巴山夜雨的情景——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用典抒情。“觅封侯”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复旧河山的壮志。考向二修辞手法通过下面这个表格,掌握高考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类别作用例句赏析比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梨花是洁白的,诗人把死后的杨贵妃比作梨花,不仅形象地描绘出作为仙子的杨贵妃的美貌,还与“温泉水滑洗凝脂”相照应借代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类别作用例句赏析夸张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的作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其十五)》]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对偶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
本文标题:2017优化方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2部分专题2考点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09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