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5年春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7第3课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练习
专题七第3课一、选择题1.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A.“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B.“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C.“开垦、开垦、再开垦”D.“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答案】C【解析】A项是列宁执政时期的口号;B项是斯大林当政时期的口号;D项属于戈尔巴乔夫的主张;C项充分反映了赫鲁晓夫想积极解决人民的生活问题,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2.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A.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B.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C.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D.提出的目标不切实际【答案】C【解析】“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等信息,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急躁冒进、脱离实际,是缺乏实事求是思想的具体体现,但不能体现背离社会主义方向。3.(2013·安徽质检)从1953年到1964年间,苏联的钢产量从3810万吨增加为8500万吨,煤产量从3.2亿吨增加为5.5亿吨,石油产量从5280万吨增加为2.23亿吨,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资从1955年的76.2卢布上升到1965年的104.2卢布。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改革()A.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B.以发展工业尤其重工业为重点C.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答案】D【解析】材料所反映的改革是指赫鲁晓夫改革。通过材料可以看到,无论工业还是农业都有所发展,A、C两项说法是对的但片面;B项不符合这场改革。D项从整体上说出了这场改革的积极影响。4.1971年,苏共二十四大的一份报告提出:“党中央委员会和苏联政府的出发点是:指令性计划是主要的和有决定意义的……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来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段材料表明勃列日涅夫改革()A.开始冲击斯大林模式B.未能突破原有体制C.遵循了经济发展规律D.被迫转向政治领域【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勃列日涅夫改革。很明显,这份报告本身强调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政策,这是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仍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由此可以排除A、C、D。答案选B。5.就其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A.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B.重点放在农业上C.重点放在重工业上D.没有改变中央集权和经济体制【答案】D【解析】注意“实质”,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缺陷根本上在于未能彻底改变旧体制,同时,A、B、C三项的不足也是根源于D。6.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先后有多位领导人进行改革,有人评价其中某位领导人“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这位领导人是()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根据所学知识理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改革的手术刀“挥向了党的脖子”是指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7.(2013·河北名校名师模拟)1987年,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与新思维》中说:“改革就意味着坚决果断地破除已形成的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东西,破除经济管理中的陈旧制度和思维上的教条主义的清规戒律。”这主要表明戈尔巴乔夫改革()A.将以政治改革为突破B.试图利用市场调节经济C.将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D.宏观决策出现重大失误【答案】B【解析】从时间上看是1987年,从内容上看材料强调的是破除经济管理中的制度,可知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初期,主要是经济方面,强调改革计划经济,B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因为经济改革受阻后才转入政治改革;材料中未提及重工业地位问题和宏观决策失误,C、D两项不符题意。8.下图是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下列对1958、1963、1973、1978年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的分析,正确的是()A.1958年苏联GDP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B.1963年苏联GDP增长率低于世界是因为赫鲁晓夫改革的提前结束C.1973年苏联GDP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进行D.1978年苏联GDP增长率低于世界是因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答案】C【解析】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即已实现工业化,排除A项;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他的改革随之告终,排除B项;戈尔巴乔夫于20世纪80年代执政,排除D项。9.戈尔巴乔夫说:“多一些社会主义,意味着社会生活中多一些民主、公开性和集体主义……多一些公民对全国事务及其对国际事务的良好影响的关切。总而言之,就是多一些社会主义本质所包含的内容。”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苏联改革()A.实行对外开放政策B.背离了马克思主义C.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的含义,“民主化、公开性……社会主义本质”透露出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对外政策,A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否定了社会主义,C项错误;戈尔巴乔夫言论实质是背离社会主义方向,D项错误。10.1992年某日,莫斯科某学校一历史老师在上课时表示:“我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更不知道什么答案是正确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因为他()A.反对政府加强思想文化控制B.对社会剧变感到茫然不解C.惋惜苏联的历史走向终结D.感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答案】B【解析】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1991年底苏联解体,苏联的很多国民都对社会剧变感到茫然不解。C项是干扰项,这种“惋惜”的说法材料无法体现。二、非选择题11.阅读苏联1961~1990年国民经济增长情况统计表:年份1961~19651966~19701971~19751976~19801981~19851986~198819891990国民6.57.85.74.33.22.82.4-4.0收入请回答:(1)分别指出1961~1970年、1971~1980年、1981~1985年国民收入呈现的趋势和主要原因。(2)1985~1990年,国民收入呈现怎样的趋势?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1)1961~1970年,国民收入增长速度较快,主要原因是勃列日涅夫改革推行“新经济体制”,重点发展工业,取得成效;1971~1980年,国民经济呈停滞和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勃列日涅夫改革不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改革后期思想保守,步伐缓慢下来;1981~1985年,经济进一步下降,主要原因是勃列日涅夫之后的苏联领导人暮年上台,短暂执政,无法挽救苏联的衰败趋势。(2)经济继续下滑,1990年出现严重负增长。主要原因是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困难重重,难以奏效,政治改革引起国家混乱。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0年,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材料二赫鲁晓夫……不顾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各地区,在每一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普遍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之下,玉米的播种面积迅猛扩大……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这些地区种植原来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产条件不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的质量也没有预期的那样高。请完成:(1)依据材料一指出苏联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改革的有利条件。(2)材料二说明推广玉米种植带来了怎样的后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并联系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赫鲁晓夫改革的整体评价。【答案】(1)背景: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发展迅速;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发展缓慢;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有利条件:斯大林逝世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2)后果:玉米种植挤占耕地;导致其他粮食作物减产,玉米产量和质量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原因:忽视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用行政命令强制推广;生产管理不善。(3)整体评价: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规划和科学试验,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本文标题:2015年春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7第3课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25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