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学案7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习目标】①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②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③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响因素,并能够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一、大气组成与垂直分层1.范围下部边界为地球海陆表面,上部边界约在高空2000~3000km处。2.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组成含量作用2干洁空气氧二者占干洁空气体积分数的99%维持生命运动的必需物质,组成蛋白质的基本成分氮二氧化碳含量很少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起保温作用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水汽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固体杂质3.垂直分层(1)对流层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十分显著天气变化最大作用:与人类关系密切(2)平流层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呈明显递增趋势空气大多作水平运动作用:臭氧层保护生物,利于航空飞行(3)高层大层特点:密度非常小;存在电离层作用: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波3二、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热源(1)根本来源:太阳辐射。(2)直接来源(近地面大气):地面辐射。2.受热过程(1)地面增温:大部分A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2)近地面大气增温:地面以B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近地面大气增温。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代号名称起作用的大气成分特点①吸收作用臭氧、水汽和二氧化碳有选择性②散射作用空气分子和细小尘埃部分选择性③反射作用云层和较大尘埃无选择性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主要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同时大气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将大部分热量以C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4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部分,并非只在晚上存在,白天也存在,且白天比晚上更强。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14时左右,并不是在夜晚。1.为什么晴朗的早晨反而比阴天的早晨气温更低一些?答案:晴天的早晨,天空中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故较阴天的早晨气温低。三、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即地面冷热不均)。2.热力环流的形成具体如下图所示。(在下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2.空气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吗?答案: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但垂直方向上,则不然。空气的垂直运动主要是由于空气受冷收缩下沉,受热膨胀上升等热力作用引起的,并非取决于气5压的高低。四、大气的水平运动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该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2.受力不同情况下的风向类型高空的风近地面的风图示(北半球)受力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F2(地转偏向力)二力共同影响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F3(摩擦力)三力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与等压线斜交3.地转偏向力能不能改变风速?答案: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6一、选择题(2016·山东淄博月考)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3题。1.图中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A.①B.②C.③D.④2.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逆辐射D.大气辐射3.若大气中CO2增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减少B.②增强C.③增强D.④增强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及大气逆辐射含义判断属于大气逆辐射的数字。第2题,大气热量的主要的直接来源是地面辐射。第3题,CO2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答案:1.D2.B3.D在水库及其周围,地面比热容的差异导致了局部小气候的产生。据此回答4~5题。4.若该水库旁建有一度假村,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该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7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5.下列关于水库对库区周边地区的影响,正确的是()A.风力削弱B.雷电、阵雨等天气现象增加C.气温的年较差增大,日较差减小D.增加周边地区空气湿度解析:第4题,受水陆比热容差异的影响,白天时度假村温度高,形成上升气流,近地面气流由水库流向度假村;而夜晚时,水库的温度较高,形成上升气流,近地面气流由度假村流向水库。第5题,水的比热容较大,因此水库会使周边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减小,空气更加湿润。答案:4.B5.D6.(经典再现)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大气中()8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各箭头的含义。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是大气吸收太阳辐射,②是大气吸收地面辐射,③是地面吸收太阳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臭氧层破坏,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臭氧吸收紫外线)减少,故A项错误。二氧化碳浓度降低,空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透明度提高,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少,故B项正确。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故C项错误。出现雾霾天气,大气逆辐射增强,故D项错误。答案:B7.(2014·安徽卷)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下图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纬度的变化。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海—气热传导差额的曲线,依次是()9A.Q4、Q1、Q3、Q2B.Q3、Q4、Q2、Q1C.Q3、Q1、Q2、Q4D.Q2、Q3、Q1、Q4解析:海面的热量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其分布规律大致随纬度的增高而递减,由此可知Q1为辐射收支差额曲线;海面的热量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因副热带海区气温高、降水较少,海水的蒸发耗热量最多,故曲线大致呈马鞍形,由此可以确定Q2为蒸发耗热量曲线;世界大洋海面多年平均热量的收支是平衡的,但不同海区存在差别,低纬度海区热量盈余,高纬度海区热量亏损,故Q3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曲线;剩下的Q4则为海—气热传导差额曲线。故C项正确。答案:C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单位:hPa)”,回答8~9题。108.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A.O→P→M→N→OB.P→O→M→N→PC.M→N→P→O→MD.N→M→O→P→N9.下面图中正确表示N地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解析:第8题,气流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则近地面由M流向N,高空由O流向P;依据热力环流图可判断,图中M、N为近地面两点,O、P为高空两点,且O、P分别对应于N、M上空;M地气压高,说明是近地面气温较低处,气流由P下沉至M;则N为近地面气温较高处,气流上升至O。第9题,图中显示N地为近地面热低压区,故气温高于两侧,气压低于两侧同一高度。答案:8.A9.A下图为“1月某日欧洲西部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hPa)。读图完成10~11题。10.关于图示气压场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地气压值高于乙地B.乙地气压值高于丙地11C.丙地为低气压中心D.丁地为高气压中心11.关于甲、乙两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风力小于乙地B.此时,甲地天空中云量少于乙地C.甲、乙两地都吹偏西风D.甲地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解析:第10题,由图示知甲地气压介于1012~1016hPa之间,乙地气压为1024hPa,甲地气压值低于乙地;根据等值线分布规律,丙地和丁地气压都大于1024hPa,为高压中心;乙地气压为1024hPa,低于丙地气压。第11题,图中甲地等压线较稀疏,而乙地等压线较稠密,则甲地风力小于乙地。依据风向判读方法,甲地吹西南风、乙地吹偏东风;甲地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而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答案:10.D11.A二、综合题121314
本文标题: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大气7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29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