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恢复期患者。一、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编码:BNG08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编码:I63)。(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010年)。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风火上扰证痰瘀阻络证痰热腑实证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2-2008)。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TCD编码:BNG080)和脑梗死(ICD-10编码:I63)的患者。2.疾病分期属于恢复期。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4.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3)凝血功能(4)心电图(5)胸部透视或X线片(6)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必要时选择加做颅外段)(7)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B超)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影像学检查(CT、MRI、MRA、DSA或CTA等)、C反应蛋白、超声心动、高同型半胱氨酸、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D-2聚体、双下肢血管B超等。(八)治疗方案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以活血通络为主,辨证予以平肝、清热、化痰、通腑、益气、养阴等法。(1)风火上扰证:清热平肝,潜阳息风。(2)痰瘀阻络证:化痰通络。(3)痰热腑实证:化痰通腑。(4)阴虚风动证:滋阴息风。(5)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2.针灸治疗3.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选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4.中药熏洗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5.推拿治疗:根据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6.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香疗、蜡疗等。7.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呼吸功能维持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血压血糖的调整、颅内高压和脑水肿、合并感染及发热的处理原则与方法等。可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8.康复训练: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9.护理:辨证施护。(九)出院标准1.病情好转,主要症状有所改善。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3.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二级预防方案。(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严重者可退出本路径。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4.进入路径的患者虽然经过急性期抢救已病情平稳,进入恢复期,但仍然存在意识障碍者,病情较重,会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二、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TCD编码:BNG080、ICD-10编码:I63)疾病分期为恢复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8天实际住院日:天时间年月日(第1~7天)年月日(第8~27天)年月日(第28天)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康复评估、认知功能评价和预后评估等□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判断□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防治恢复期并发症□与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上级医师查房:诊断、确定治疗方案□确定危险因素□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判断□形成个体化二级预防方案□防治恢复期并发症□健康宣教□疗效、预后与出院评估□向患者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和随访方案,预约复诊日期□完成出院总结□形成个体化二级预防方案重点医嘱长期医嘱□中风病护理常规□分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或糖尿病饮食□中医辨证□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针灸治疗□推拿治疗□中药熏洗治疗□其他疗法□康复训练□辨证静点中药注射液□内科基础治疗临时医嘱□康复评价□认知功能评价□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凝血功能□心电图□颈动脉B超长期医嘱□中风病护理常规□分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或糖尿病饮食□流食或半流食或鼻饲饮食□中医辨证□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针灸□推拿□中药熏洗治疗□其他疗法□康复训练□内科基础治疗临时医嘱□康复评价□酌情进行认知功能评价□复查异常检查的项目出院医嘱□出院带药□门诊随诊□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X线片□TCD□双下肢血管B超主要护理工作□配合治疗□生活与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病情指导康复和锻炼□配合康复和健康宣教□配合治疗□生活与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病情指导康复和锻炼□配合康复和健康宣教□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出院指导□健康宣教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眩晕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以眩晕为主症的患者。一、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TCD编码:BNG070)。(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008年),及《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年)。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眩晕临床常见证候:风痰上扰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上炎证痰瘀阻窍证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8-2008)。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眩晕。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TCD编码:BNG070)的患者。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3.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3)心电图(4)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颈椎X线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颈动脉血管超声、头颅影像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痰上扰证:祛风化痰,健脾和胃。(2)阴虚阳亢证:镇肝息风,滋阴潜阳。(3)肝火上炎证:平肝潜阳,清火息风。(4)痰瘀阻窍证:活血化痰,通络开窍。(5)气血亏虚证:补益气血,健运脾胃。(6)肾精不足证:补肾填精,充养脑髓。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3.针灸治疗:急重期配合体针和耳穴治疗。4.其他疗法:根据患者情况,可选用耳尖放血疗法等。5.护理:辨证施护。(九)出院标准1.眩晕症状明显改善,基本痊愈。2.病情稳定,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时间年月日分(第1天)年月日(第2-3天)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采集中医四诊信息□中医证候判断□眩晕程度分级□完成初步诊断及评估□初步拟定诊疗方案□密切观察、防治并发症,必要时监护□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完成入院记录□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辨急重期与缓解期□上级医师查房□采集中医四诊信息□中医证候判断□眩晕程度分级□明确诊断□审订治疗方案□病程记录□辨急重期与缓解期□完成入院检查重点医嘱长期医嘱□护理常规□分级护理□流食或半流食饮食□静卧□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中药静脉制剂□针刺疗法□体针□耳穴临时医嘱□专科常规体检□TCD□入院全身情况评估检查□酌情安排影像学等检查(CT、MRI等)□对症支持治疗长期医嘱□护理常规□分级护理□静卧□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中药静脉制剂□针刺疗法□体针□耳穴临时医嘱□处理异常检查结果□对症支持治疗主要护理工作□护理常规□入院宣教□完成护理记录□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静脉抽血□完成病人心理与生活护理□安排各项检查时间□完成辨证施护□护理常规□完成护理记录□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完成病人心理与生活护理□完成辨证施护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二、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眩晕(TCD编码:BNG070)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天实际住院日:天时间年月日(第4-7天)年月日(第8-13天)年月日(第14天,出院日)主要诊疗工作□上级医师查房□采集中医四诊信息□中医证候判断□眩晕程度分级□审订治疗方案□病程记录□辨急重期与缓解期□上级医师查房,明确是否出院□采集中医四诊信息□中医证候判断□眩晕程度分级□审订治疗方案□病程记录□辨急重期与缓解期□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和随访方案□完成出院总结□通知出院重点医嘱长期医嘱□护理常规□分级护理□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中药静脉制剂□针刺疗法□体针□耳穴临时医嘱□处理异常检查结果□对症支持治疗长期医嘱□护理常规□分级护理□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中药静脉制剂□针刺疗法□体针□耳穴临时医嘱□处理异常检查结果□对症支持治疗出院医嘱□开具出院医嘱□出院带药□门诊随诊主要护理工作□护理常规□完成护理记录□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完成病人心理与生活护理□完成辨证施护□饮食指导□健康教育□护理常规□完成护理记录□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完成病人心理与生活护理□完成辨证施护□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协助办理出院手续□指导患者病后康复□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进行健康宣教□指导出院带药的煎法服法□送病人出院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骨折、胸椎骨折的患者。一、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单纯性胸腰椎骨折(TCD编码为:BGG000)。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单纯性胸腰椎骨折(ICD-10编码为:S32·001腰椎骨折;S22·001胸椎骨折)。(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
本文标题: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47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