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城市化这三幅图反映了什么问题?柳州变迁1934-2013柳州的变迁2016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目标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特征和意义。(重点)2.理解城市化的动力机制。(难点)3.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及其成因。(重点)城市等级上升城市数量增加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范围扩大乡村变为城市从图2.16中可以看出,1985年到200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等级和城市数目有哪些变化?一、城市化的含义1、概念1、含义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乡村人口城市化地域城市化1911年用地1949年用地1990年用地538万54万1911年1949年1990年1324万城市化可以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用地发生哪些变化?一、城市化的含义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农村人口城市人口农村地区城镇地区衡量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4.城市化的意义项目意义人口转化产业结构工业科技文化、思想、观念、吸收剩余劳动力,缩小城乡间的差距、有利于改善地区的产业结构、城市化与工业化是相互影响的、城市是区域科技和文化的中心,提高了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城市文化影响乡村的生产和生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6材料,找出“什么是乡村—城市转型”?在我国主要有哪些类型?【阅读教材P36材料】乡村—城市转变,是指乡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它强调的是在农村地区发生的城市化现象,实际上是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功能的现代化转变。在我国,乡村—城市转变主要有三种类型:①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②乡村集镇转变为现代化城市;③城市边缘区的乡村转变为市区。教材图2-13世界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化显著发展大城市化趋势明显。探究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提问:(1)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数量与城市化水平之间有什么关系?(2)城市化与三大产业有什么关系?14%30%47%13个82个410个1.城市化的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农业发展服务业发展剩余劳动力工业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城市化社会经济发展二、城市化动力机制国家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目前速度城市化水平所处阶段与经济发展关系主要原因后果读图“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以及教材P37-38的材料填表合作探究对比分析三、城市化特点三、城市化特点(一)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相对成熟,城市化水平多在75%以上,少数高达90%以上☆一些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外围地带人口显著增加,出现较多的卫星城和工业区(郊区城市化)☆市区范围明显加大,城市边缘地带发展较快☆出现高水平的大都市连绵带☆注重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重视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和文物古迹(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城市化水平总体还比较低,2000年仅为39.9%☆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迅速☆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很不平衡(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较低,南美则较高)☆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具有“虚假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本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南美洲国家尤为突出☆部分发展中国家表现为“滞后城市化”,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水平☆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进城市,给城市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进一步发展带来很大压力☆工业生产和城市拓展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国家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目前速度城市化水平所处阶段与经济发展关系主要原因后果后期中期早晚快慢高低相适应不相适应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虚假城市化、滞后城市化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三、城市化特点(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读下图“世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然后分析回答(1)根据城市化水平辨别图中表示发达国家的是____曲线,表示发展中国家的是________;①②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发展不合理虚假城市化滞后城市化3、下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到t4的历史发展过程,读图后完成下列要求:(1)、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①、。②、。③、。(2)、在这个过程中城乡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3)、此过程称为。t1t2t3t4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面积不断扩大由孤立的城市发展成城市群逐渐提高城市化4、中国的城市化1、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有何特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完成P40的表格。结合课本P39的阅读资料“中国的城市化”,思考:运用资料合作讨论城市化速度城市化动力产业结构变动人口流动城市建设环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与工业化的关系【P40活动第一题】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快,呈加速发展的态势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内地向沿海、农村向城市、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生态环境初步改善,但仍不容乐观基本协调,但问题仍有不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一个首要问题。工业能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城市发展促进工业化的进程课堂训练:1.下列有关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B.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C.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发展中国家普遍出现了“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现象2.由下图可知,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正确答案:1.C2.C3.A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①CC3.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化发展一般规律的是()6050403020100人口亿()(年)19201940196019802000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发达国家农村人口4下列叙述与下图相符的是()A.发达国家农村人口逐渐减少B.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逐渐减少C.发达国家城市人口逐渐增多D.20世纪40年代,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多于农村人口CA下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5~6题。7.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A.①B.②C.③D.④5.④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A.37.6∶17.4∶45.0B.31.6∶30.5∶37.9C.15.5∶24.5∶60.0D.37.6∶24.5∶37.9D6.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CDAC1.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错误的是()A.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B.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C.城乡居民劳动方式、收入、文化教育差别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趋同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CC3、.二战后,城市化发展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速度有所下降B.大城市发展速度很快C.中小城镇发展迅速D.城市用地规模不断减少2.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A.城市的用地规模B.城市的人口规模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D.特大城市数目B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A.起步早,发展慢B.城市化水平低C.城市发展较合理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5.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表现正确的是()A.起步晚发展快B.城市化水平低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美国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CB逆城市化现象时间: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发生空间: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含义: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一些国家城市化的过程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大多在75℅以上,英国是世界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国家,高达90℅1、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巴西贫民窟发展中国家的城乡移民19世纪末,英国城市人口已达75%。进入20世纪后半叶,市区人口逐渐迁往郊区居住:1971-1981年间市区人口减少了10.1%。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因其围绕中心城市象卫星一样,故名。相同点由于城市问题的产生而出现,是与城市化过程相伴的现象。不同点中心城区城市郊区乡村或小城镇郊区化逆城市化区别:郊区化与逆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迁移方向中心城区向郊区城市向乡村、小城镇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减少乡村人口数量减少增加①逆城市化②人口增长微弱,再城市化③城镇数目迅速增加,城镇人口比例提高④出现郊区城市化;形成英格兰城市带19世纪现象?20世纪?1950年来?现象现象近20年来?3412案例分析:英国的城市化进程3、中国的城市化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几个阶段我国五次人口普查城市水平①1949~1957年的起步阶段。②1958~1965年的振荡阶段。“大跃进”后的调整。③1966~1978年的停滞阶段。“文革”十年,经济停滞。④1979~1995年的正常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⑤1995年起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关键时期。1、我国城市化进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要求城市化必须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相互促进;要求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切实保护人文资源,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统筹城乡建设,完善城镇体系,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要求以人为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人居环境。2.我国城市化发展有何特点?为什么?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必须做好哪些工作?改革前,不仅速度慢,而且不稳定。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显著拉动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走上正常、良性的发展轨道。1978~2002年,我国城市化水平由17.9%上升到39.1%,到2002年底,我国共有城市660个。P39虚假城市化——城市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又称过度城市化、超前城市化。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的速度,城市化主要是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甚至是无工业化的城市化,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少数大中城市,城市人口过度增长,城市建设的步伐赶不上人口城市化速度,城市不能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必要的生活条件,农村人口迁移之后没有实现相应的职业转换,造成严重的“城市病”。虚假城市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二元经济结构下形成的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的不平衡(主要是推力作用大于拉力作用),而政府又没有采取必要的宏观调控措施。相当数量的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是这种城市化模式。南美洲国家突出。如墨西哥的工业化化与经济发展水平远远不如发达国家,但1993年其城市化水平已74%,明显高于同期瑞士的60%、奥地利的55%、芬兰的62%和意大利的67%。滞后城市化滞后城市化(underurbanization)——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滞后的原因主要是政府为了避免城乡对立和“城市病”的发生,采取种种措施来限制城市化的发展,结果不仅使城市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而且还引发了诸如工业乡土化、农业副业化,离农人口“两栖化”和城镇发展无序化等“农村病”现象。这是一种违背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规律的城市化模式。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城市化就是这种城市化的突出代表
本文标题: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47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