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生物: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1)(新人教版必修3)
必修3第1章第1及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1、渗透压(770KPa)(1)渗透压的概念:简单地说,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2)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3)影响渗透压的因素: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2、酸碱度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2、酸碱度血浆pH维持在7.35-7.45之间;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2、酸碱度血浆pH维持在7.35-7.45之间;与含有的HPO42-和HCO3-等离子有关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2、酸碱度血浆pH维持在7.35-7.45之间;与含有的HPO42-和HCO3-等离子有关缓冲物质: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2、酸碱度血浆pH维持在7.35-7.45之间;与含有的HPO42-和HCO3-等离子有关酸过多:缓冲物质: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乳酸+NaHCO3乳酸钠+H2CO3肾脏排尿呼吸排出(碳酸氢盐)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2、酸碱度血浆pH维持在7.35-7.45之间;与含有的HPO42-和HCO3-等离子有关缓冲物质: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碱过多:Na2CO3+H2CO32NaHCO3肾脏排尿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2、酸碱度血浆pH维持在7.35-7.45之间;与含有的HPO42-和HCO3-等离子有关3、温度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2、酸碱度血浆pH维持在7.35-7.45之间;与含有的HPO42-和HCO3-等离子有关3、温度37℃左右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体体外外体体外外食物体体外外食物消化系统体体外外食物营养物质消化系统循环系统体体外外食物营养物质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淋巴血浆营养物质体体外外食物营养物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淋巴血浆空气营养物质O2O2体体外外食物营养物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淋巴组织液血浆空气营养物质O2O2体体外外食物营养物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淋巴组织液血浆空气营养物质O2O2细胞O2营养物质代谢终产物CO2体体外外食物营养物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淋巴组织液血浆空气营养物质O2O2细胞O2营养物质代谢终产物代谢终产物CO2体体外外食物营养物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淋巴组织液血浆空气气体营养物质O2CO2O2细胞O2营养物质CO2代谢终产物代谢终产物CO2体体外外食物营养物质尿液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淋巴组织液血浆空气气体营养物质O2CO2O2细胞O2营养物质CO2代谢终产物代谢终产物代谢终产物CO2体体外外食物营养物质尿液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淋巴组织液血浆空气气体营养物质O2CO2O2细胞O2营养物质皮肤汗液CO2代谢终产物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结论: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结论:1、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直接进行物质交换。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结论:1、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直接进行物质交换。2、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体温日变化规律的调查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体温日变化规律的调查(1)不同人的体温因年龄、性别的不同有微小差异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体温日变化规律的调查(1)不同人的体温因年龄、性别的不同有微小差异(2)同一个人的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不超过1℃)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体温日变化规律的调查(1)不同人的体温因年龄、性别的不同有微小差异(2)同一个人的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不超过1℃)(3)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体温日变化规律的调查(1)不同人的体温因年龄、性别的不同有微小差异(2)同一个人的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不超过1℃)(3)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体温日变化规律的调查(1)不同人的体温因年龄、性别的不同有微小差异(2)同一个人的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不超过1℃)(3)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体温日变化规律的调查(1)不同人的体温因年龄、性别的不同有微小差异(2)同一个人的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不超过1℃)(3)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体温日变化规律的调查(1)不同人的体温因年龄、性别的不同有微小差异(2)同一个人的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不超过1℃)(3)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2、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2、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2、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主要调节机制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2、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主要调节机制(1)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主要调节机制(1)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主要依赖于神经调节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主要调节机制(1)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主要依赖于神经调节(2)美国生理学家坎农: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主要调节机制(1)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主要依赖于神经调节(2)美国生理学家坎农: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主要调节机制(1)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主要依赖于神经调节(2)美国生理学家坎农: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3)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2、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2、内环境稳态的失调(1)例子:尿毒症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2、内环境稳态的失调(1)例子:尿毒症(2)思考与讨论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2、内环境稳态的失调(1)例子:尿毒症(2)思考与讨论(3)结论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2、内环境稳态的失调(1)例子:尿毒症(2)思考与讨论(3)结论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激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2、内环境稳态的失调(1)例子:尿毒症(2)思考与讨论(3)结论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激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2、内环境稳态的失调(1)例子:尿毒症(2)思考与讨论(3)结论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激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例题:例题:例题:例2:(01年天津理综试卷)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A.血浆量增加B.组织液增加C.组织液减少D.淋巴减少例题:例2:(01年天津理综试卷)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A.血浆量增加B.组织液增加C.组织液减少D.淋巴减少思考与讨论1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思考与讨论1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思考与讨论1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思考与讨论1图1-2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三)资料分析2.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3.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三)资料分析4.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5.提示:如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入内环境中。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肺,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通过形成尿液排出体外。(三)资料分析1.Na+和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思考与讨论22.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与H2O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思考与讨论2CO2+H2OH2CO3H++HCO3-HCO3-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3.提示: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详细内容可参考教材第2章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内容。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思考与讨论24.提示: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形成、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例如,血浆中的尿素主要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的CO2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由于血液中的CO2分压大于肺泡中CO2的分压,CO2就从血液中向肺泡扩散,再通过呼气运动将其排出体外。思考与讨论2
本文标题:生物: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1)(新人教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4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