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3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3
1【三维设计】2013高中生物阶段质量检测(一)应用创新演练新人教版必修3(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HCO-3、HPO2-4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解析:血红蛋白分布于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答案:A2.(2011·福建高考)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解析:酶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激素和神经递质都可以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相结合,从而起作用。激素中的性激素是固醇类物质;大部分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部分神经递质是单胺类物质。激素和神经递质与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并结合起作用,而酶的作用也具有专一性。激素和神经递质起作用后会在相应酶的作用下被处理而失去活性,即激素和神经递质起作用后会发生代谢性失活。答案:C3.甲状腺激素、胰岛素和性激素的共同点是()A.元素组成相同B.合成部位相同C.生理功能相同D.运输途径相同解析:A项中甲状腺激素含碘元素,而胰岛素和性激素不含碘元素;B项中激素均由相应的器官合成,故合成部位不同;C项中三种激素的生理功能不同;D项中激素分泌后直接进入血液,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故运输途径相同。答案:D4.下列生理活动中,哪项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有关()A.生物节律的控制B.血糖的调节C.语言、学习和记忆D.甲状腺激素的分泌2解析: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高级功能;生物节律的控制中枢在下丘脑。答案:C5.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兴奋,能引起()A.产热量大于散热量B.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C.肾上腺素分泌增加D.皮肤血管扩张汗液增多解析: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维持恒定,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可引起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但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不是由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引起的;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支配肾上腺,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寒冷条件下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减少。答案:C6.(2012·深圳检测)马拉松运动员到达终点后,在短暂的休息时间间隔内,她体内的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的活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A.胰岛A细胞活动加强,胰岛B细胞活动减弱B.胰岛A细胞和B细胞的活动都加强C.胰岛B细胞和A细胞的活动都减弱D.胰岛B细胞活动加强,胰岛A细胞活动减弱解析:长时间的运动消耗了大量的葡萄糖,此时体内的血糖浓度较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的活动加强,而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活动减弱,以维持正常的血糖浓度。答案:A7.在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中,发生了机械刺激(或其他刺激)转变为电信号、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以及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等变化。上述这些转变依次发生在()A.效应器、突触小体、突触后膜B.感受器、突触小体、突触后膜C.效应器、突然后膜、突触小体D.感受器、突然后膜、突触小体解析:机械刺激(或其他刺激)转变为电信号发生在感受器,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发生在突触小体,化学信号又转变为电信号,发生在突触后膜。答案:B8.当神经纤维的某一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产生的兴奋会向轴突两端进行传导B.刺激处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C.兴奋可以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D.神经细胞内的阳离子数比细胞外多3解析:当神经纤维的某一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只有刺激处膜内为正电位,而神经细胞膜膜外大部分仍为正电位,所以神经细胞内的阳离子数仍然比细胞外少。答案:D9.(2012·南京一模)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皮肤血管收缩B.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缺陷的主要原因是HIV破坏了T细胞C.人体内神经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将失去活性D.神经细胞释放的递质需要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解析: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组织液扩散至突触后膜,与其表面的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而不需要血液运输。答案:D10.(2012·东城检测)激素在调节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血糖含量升高会引起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B.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寒冷刺激会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引起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解析:血糖含量升高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具有反馈调节的特点,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寒冷刺激会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故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促使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增多,最终由垂体后叶释放,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增加,使尿量减少。答案:D11.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与神经系统的调节有关B.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血液中较高浓度的CO2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D.垂体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解析:下丘脑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答案:D12.如果某激素主要作用于机体内某器官的细胞,而对机体内其他器官的细胞影响不大,则该激素的特异性强。下列哪一组激素的特异性最弱()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性激素4B.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C.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D.促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解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只作用于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促性腺激素只作用于性腺,而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对人和动物体内的所有细胞都起作用。因此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的作用范围最广,特异性最弱。答案:C13.(2012淄博期末)某科研小组做了一系列的生理实验,将小鼠先后置于25℃、0℃、25℃环境中,每一环境中均生活15分钟,从开始到结束,每隔5分钟测一次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和皮肤血流量,共测了10次。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激素的分泌,测量结果(相对值)如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次数相对值指标项12345678910甲0.230.230.230.230.180.170.160.220.230.23乙0.450.450.440.450.550.550.520.500.460.45丙0.310.310.310.300.300.600.620.380.330.32A.进入0℃环境时,首先增加的是乙指标,即促甲状腺激素B.实验过程中,乙增加到最大值后,丙随之降低,这种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C.甲代表皮肤血流量,0℃时甲值降低,以减少热量散失D.0℃时,在甲、乙、丙共同作用下,小鼠产热增加,散热相对减少,但是小鼠体温仍然维持相对稳定解析:通过题目可知,第1、2、3、4次测量是小鼠在25℃条件下进行的,第5、6、7次测量是小鼠在0℃时进行的,第8、9、10次测量是小鼠在25℃条件下进行的,由此可以得出,甲指标是皮肤血流量;由表还可以看出,乙变化在前,丙变化在后,因此乙指标是促甲状腺激素、丙指标是甲状腺激素,故此调节方式应是正反馈调节而不是负反馈调节。答案:B14.(2012·南京模拟)如下图所示,用连着微伏表的两个电极测试受刺激后的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已知该纤维静息电位为-70mV,如果微伏表上发生一次持续约1ms的电位差的变化:由-70mV上升到0,再继续上升至+40mV,然后再下降恢复到-70mV,则刺激部位和微电极放置的位置,正确的是()5解析:依题意,微伏表上的指针将偏转1次,图A中微伏表上的指针将会偏转2次,图B中微伏表上指针不发生偏转;图C中微伏表上指针偏转2次,只有图D中微伏表上指针偏转1次。答案:D15.艾滋病是HIV感染所引起的人类免疫缺陷疾病。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HIV主要通过感染人体B淋巴细胞,从而影响体液免疫B.艾滋病人群患恶性肿瘤的比率与健康人相比没有差异C.HIV在繁殖过程中,利用其RNA和宿主的翻译系统合成病毒自身的蛋白质D.HIV主要感染人体B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对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下降解析:HIV主要感染人体的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对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下降。由于HIV破坏了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很多病人因患恶性肿瘤而死亡。答案:C16.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B.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D.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提高解析:正常情况下,神经细胞轴突末端的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能与肌肉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引起肌肉收缩。但重症肌无力患者因体内某种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而影响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特异性结合,故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答案:A17.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抗利尿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后仍具有活性,因为其具有高效性B.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体内的胰岛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C.在草原上快速奔跑的狼体内,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D.人体通过反馈调节的方式维持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含量的相对稳定解析: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体内的胰岛素分泌量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不增加,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但只能是单向的,而不能是双向的,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6答案:D18.(2012·烟台模拟)研究表明,同一突触小体中可能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此现象称为递质共存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中无递质B.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既有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C.同一突触后膜上可能存在多种受体D.共存的递质可能起协同作用也可能起拮抗作用解析:神经递质位于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也可有突触小泡,所以其内也存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释放是通过胞吐作用完成的,这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并与受体特异性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由于突触小体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那么同一突触后膜上必然相应地存在多种受体;从递质作用的性质来看,分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则同一突触小体中的递质若都是兴奋性的,可能起协同作用,促进兴奋加强,若既有兴奋性递质,又有抑制性递质,可能起拮抗作用,完成兴奋的传递功能。答案:A19.(2012·烟台调研)在人体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穿孔素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这些靶细胞解体死亡。下列与这一免疫过程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是其免疫反应的唯一表现B.靶细胞死亡后,侵入靶细胞的病毒也就死亡了C.在效应T细胞分泌穿孔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D.在上述效应T细胞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穿孔素属于抗体解析:靶细胞死亡后,只是暴露出抗原;高尔基体在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抗体只能由浆细胞产生。答案:C20.下图表示人体某一免疫过程,与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表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且细胞a是吞噬细胞B.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细胞b能大量分化成细胞cC.图中d为抗体,其能分布到血液或内环境中起作用D.若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T淋巴细胞[7解析:a为B淋巴细胞,b为记忆细胞,c为浆细胞,d为抗体;图中没有出现效应T细胞,所以不是细胞免疫;同种抗原进入机体后会被记忆细胞b识别,记忆细胞大量增殖分化出浆细胞;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组织液及细胞外分泌液中;HIV主要攻击的细胞是T淋巴细胞。答案:A二、非选择题
本文标题:2013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57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