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2013高考历史三轮复习核心考点查缺补漏训练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文明(学生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文明(学生版)【考纲要求】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一、核心考点过关核心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真题回顾】1、(2012·浙江文综·T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011·海南单科·T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来源:学科网]【考情新动向】1.从考查频率和内容看:分封制与宗法制是高考命题的高频点,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影响相对考查较少。[来源:Zxxk.Com]2.从考查角度和能力看:特别注重分封制内涵、特点及影响,宗法制内涵、特点及对后世社会遗存现象的考查;主要运用我们较熟悉、与其有关的文史知识和社会理念的图文材料作为设问的新情境,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认识问题的能力;试题多以史论型材料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偶有链接考查。3.复习备考时,仍以宗法制、分封制作为重点,要重视运用史料,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加强对宗法制与分封制内涵、特点及影响的学习,特别注意对与宗法制有关的历史遗存现象的理解;注意史论结合,理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变式达标】1.(2013·山西模拟)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有“宝玉抢读贾环四不象灯谜”的场景。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在剧中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从传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影响B.个人素质的差异C.宗法制的影响D.封建家长的喜好2.(2010·新课标全国文综·T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对应考点】核心考点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真题回顾】(2010·新课标全国文综·T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考情新动向】1.从考查频率和内容看:本考点考查相对较少,考查的主要点是郡县制的内容、特点及影响。2.从考查角度和能力看:特别注重郡县制运作方式及与分封制的链接考查,命题多以材料为背景,考查对郡县制特点及影响的分析认识。3.复习备考时,仍以郡县制作为重点,适当链接行省制,理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规律与特点;同时要注意理解中国皇帝制度的特点。【变式达标】1.(2013·惠州调研)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尊旧礼,“五日一朝太公(刘邦父亲),如家人父子礼。”后来其父以尊礼待刘邦,口中还念念有词,“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这里的“天下法”是指A.分封制B.宗法制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皇位世袭制2.(2013·南通模拟)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写道:“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作者赞赏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皇帝制C.郡县制D.行省制【对应考点】1、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首先表现为皇权至上另一体现是“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2、中央集权制度内容(1)皇帝制度:①皇权至上,大权总揽;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军国大事操纵在皇帝手中。(3)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4)制订了一套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5)制定法律,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3、影响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核心考点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真题回顾】(2012·山东文综·T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考情新动向】1.从考查频率和内容看:中央官制(君相关系)、中央强化对地方的管理、古代选官制度等是命题考查的高频点。2.从考查角度和能力看:特别注重君主专制加强措施、特点及影响,选官、监察制度特点及影响的考查,非选择题主要突出中央集权制度的变化、官员选拔标准的变化等知识点的命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大制度变化的理解认识。【变式达标】1.(2013·广东六校联考)“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据此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A.重用亲信B.频换丞相C.分化事权D.废除宰相2(2013·湖南名校联考)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对应考点】1、汉武帝的集权措施(1)背景:①汉初郡国并行制的弊端。②汉景帝才难晁错的建议,着手削夺诸侯国的封地,结果爆发了七国之乱。(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①建立中朝②设置刺史监察地方。③实行推恩令—解决了诸侯国问题。(3)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唐朝三省六部制(1)结构:①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2)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3、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1)背景:唐末藩镇割据发展为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2)措施:①收精兵:原则是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调兵)。②削实权:在中央把相权一分为三(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用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地方上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③制钱谷:由转运使把地方财赋运到中央。使地方失去割据的财政基础(3)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4、元朝:元朝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即中书省。地方上推行行省制度。中央:①元废三省,设一省制(即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以提高行政效率。②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③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来源:Z+xx+k.Com]地方:设行省制(如云南、辽阳、岭北等),省的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行省制度巩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促进了边疆的开发,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奠定了明清时期的行政区划,影响深远。核心考点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真题回顾】(2011·北京文综·T13)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考情新动向】1.从考查频率和内容看:明朝内阁制的形成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历程的特征考查较多,其他相对较少。2.从考查角度和能力看:考查多是从内阁制特点、影响及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特征的综合性认识上命题;命题多是运用史料或情境,考查对明清强化君主专制措施、特点及影响的理解。3.复习备考时,仍以内阁制、军机处为学习重点,同时联系秦汉、唐宋元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综合理解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历程。【变式达标】1.(2013·淮北濉溪质检)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2.(2013·佛山顺德区测试)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是()A.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B.弥合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C.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D.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对应考点】1、明朝:废除丞相,相权、皇权合而为一,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明朝设立内阁: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借“胡惟庸案”废丞相,权分六部,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并不参与决策);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设厂卫特务机构。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2.明朝的内阁①明成祖设内阁大学士参与军国大事,“票拟与批红”。3、清朝设立军机处①时间:雍正年间②原因:处理西北紧急军务③职权:处理军务,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只跪奏笔录④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军国大事皆由皇帝裁决,专制皇权高度发展。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二、解题方法指导方法一选择题型及解答方法【题型特点】选择题属于客观型试题,是标准化、科学化考试的主体题型。选择题具有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准确性、知识范围的宽广性、知识要素的多样性的特点,在高考命题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新高考选择题的命制,特别重视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强调能力立意,从史证角度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问题、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进行辨析判断思维的能力。纵观近几年高考选择题的命题,据历史选择题命题呈现的方式、考查的角度、能力等方面,主要分为文字材料型选择题、图表型选择题、概念型选择题、结论型选择题、组合型选择题、比较型选择题、逆向型选择题、探究型选择题等重要类型。例[2011•课标全国卷]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来源:学科网]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方法总结】解答历史选择题必须注意审题、解题,巧用技巧。(1)审题要“三看三思”:①三看题干: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看材料和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②三思选项:一思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二思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材料和要求;三思备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2)运用“六步法”解答思路:审(审题考查范围和方向)→读(解读题干材料或情境)→抓(命题立意或中心思想)→找(求答项的关键词)→联(联系所学知识)→析(逐项分析,得出符合题意答案)。(3)运用技巧:选择题解答的主要技巧有四种:排除法、史实支撑法、转化法、理论分析法等。①排除法:即解答选择题过程中将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掉,进而得出正确答案。根据不同类型排除法可以分为排“误”法、排“正”法、排“异”法等三种方式。②史实支撑法:即以史实(现象、观点)证(判断、确定)史实、或以史实(现象、观点)证(判断、确定)观点,是广泛用于材料情境型、结论型、概念型、逆向型选择题等多种题型的解题技巧。③转化法:就是转换思维
本文标题:2013高考历史三轮复习核心考点查缺补漏训练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文明(学生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61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