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5版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A)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上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2.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C)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问题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C.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D.世界的可知性问题4.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D)A.唯心论B.二元论C.诡辩论D.不可知论5.把金木水火土、气、原子等看成万物本原的观点是(D)A.辩证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6.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8.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B)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9.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B)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10.“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B)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11.在实践的基本形式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A)A.物质生产实践B.科学文化实践C.社会政治实践D.阶级斗争12.“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这种观点属于:(A)A.反映论B.不可知论C.先验论D.唯心论13.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通过:(C)A.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客观实在性B.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C.社会实践D.必要的物质手段和条件14.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1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6.对发展的实质的确切理解是(D)A.事物的不断运动B.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互相联系和转化C.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7.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D)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8.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19.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指:(B)A.人们在逻辑思维中所产生的矛盾B.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C.事物之间的斗争性D.事物之间的同一性20.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D)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21.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22.下列现象中属于辩证否定的是(D)A.昆虫被踩死B.禾苗被太阳晒死C.麦粒被磨碎后给人吃掉D.稻谷种在田里发芽生长、开花结果23.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辨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C)A.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B.坚持一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2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A)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不起作用25.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B)A.本原和派生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26.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D)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27.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规律的客观普遍性和复杂性2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C)A.根本属性B.运动方式C.存在形式D.时空坐标2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B)A普遍性和特殊性B同一性和斗争性C绝对性和相对性D共性和个性30.事物发展的道路是(C)A直线性与循环性的统一B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C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真理与谬误的统一3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D)。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32.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B)。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33.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C)A.事物变化范围的大小B.事物是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的范围D.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34.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D)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C.否认静止的存在D.设想不运动的物质35.矛盾问题的精髓是(D)A.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36.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它的理论依据是(D)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37.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首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看到取得成绩是主流,同时又不忽视支流。这在哲学上坚持了(C)A.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观点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3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AD)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2.下列关于时间空间的正确说法是:(ABC)A.时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B.时空都具有客观性C.时间是一维的空间是三维的D.时空是物质的根本属性3.“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有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AB)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4.下列关于物质和运动的正确说法是:(ABCD)A.物质都是运动的B.运动都是物质所作的运动C.脱离开物质的纯精神运动和不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存在的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5.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BC)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6.实践活动的特点有:(ABC)A.客观性B.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主观性7.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ABC)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C.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8.在人类意识产生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三次有决定意义的转变是:(ABD)A.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B.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C.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意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D.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9.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CD)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10.实践是人类的生存方式,是指(ABC)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C.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11.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者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ABCD)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B.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12.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BD)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13.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AB)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因时制宜,因地制宜C.物极必反,相辅相成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14.下列格言中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AD)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15.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ACD)A.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B.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C.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D.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16.辩证的否定是(ABCD)A.事物的自我否定B.事物发展的环节C.事物联系的环节D.扬弃17.割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会导致(BD)A.激变论B.直线论C.庸俗进化论D.循环论18.下列各项属于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有(BCD)A.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B.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C.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9.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的有(BCD)A.认真看书学习B.物质生产实践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D.科学实验活动20.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因的有(ABC)A.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C.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D.新事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2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是因为(BCD)A.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B.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D.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22.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或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有(ACD)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C.物极必反
本文标题:2015版第一章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62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