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大纲
病病原原生生物物学学与与免免疫疫学学教教学学大大纲纲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大纲(供三年制临床、全科、麻醉专业使用)前言课程目标:《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是临床医学、全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通过免疫学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免疫应答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与免疫有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免疫诊断和疾病的特异性防治等;通过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常见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实验室检查法以及防治原则。同时,使学生认识人体与病原生物、感染与免疫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无菌观念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为学习有关医学基础课、临床医学及预防医学课程打下基础。考核内容与方式:考核内容主要涉及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内容中要求掌握和熟悉的内容(占90%以上)。理论考试占总评成绩80%(闭卷、笔试);实验考查占10%(考勤、实验报告);平时考查占10%(考勤、课堂提问、作业)。教学要求:本大纲教学内容按三级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教师应精讲,使学生理解、牢记,并能联系实际加以应用;熟悉的内容,教师应重点讲授,使学生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抓住重点;了解的内容,教师可概括讲解,使学生有一般理解和认识。本大纲按新修订教学计划及新版专科教材编写,总学时为9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72学时,实验教学18学时。教学内容绪论(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现代免疫的概念、免疫的基本功能;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2.熟悉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的组成与功能。3.了解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与与人体寄生虫学发展简史;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免疫与医学免疫学概述(0.5学时)第二节病原生物学概述(0.5学时)附:免疫学讲授内容简介;免疫器官(1学时)第一篇免疫学基础第一章抗原(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抗原的概念、特性;抗原特异性;医学上重要的抗原及其意义。2.熟悉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抗原的分类。3.了解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超抗原的概念及意义。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抗原的概念与分类(0.5学时)第二节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0.5学时)第三节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第四节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1学时)第二章免疫球蛋白与抗体(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抗体、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2.熟悉免疫球蛋白基本结构、功能区及其功能;各类免疫球蛋白特性及免疫功能。3.了解免疫球蛋白的抗原特异性;人工制备抗体的类型。二、教学内容概述:抗体、免疫球蛋白的概念(0.2学时)第一节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与类型(0.5学时)第二节各类免疫球蛋白特性及功能(0.5学时)第三节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0.5学时)第四节免疫球蛋白的抗原特异性(0.3学时)第五节人工制备抗体的类型第三章补体系统(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补体的概念及生物学功能。2.熟悉补体的组成、命名及理化性质;补体两条激活途径及特点。3.了解补体的异常。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补体系统概述(0.5学时)第二节补体系统的激活与调节(1学时)第三节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0.5学时)第四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概念。2.熟悉HLA复合体的基因组成及遗传特征;HLA的结构、分布与功能。3.了解HLA在医学上的意义。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0.5学时)第二节HLA的结构、分布与功能(1学时)第三节HLA的遗传特征第四节HLA在医学上的意义(0.5学时)第五节HLA的鉴定第五章免疫系统——免疫细胞(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T细胞、B细胞主要特点及功能;细胞因子的概念及种类。2.熟悉免疫细胞的概念及种类;T细胞的亚群及功能;NK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的特点及功能;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3.了解T细胞、B细胞来源、分化与分布;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免疫细胞(1.5学时)第三节细胞因子(0.5学时)第六章免疫应答(4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及其意义。2.熟悉免疫应答的概念、类型及基本过程;体液免疫的概念及其生物学效应;细胞免疫的概念及生物学效应。3.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免疫耐受的概念及意义;免疫应答的调节。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0.5学时)第二节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1.5学时)第三节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1.5学时)第四节免疫耐受(0.5学时)第五节免疫调节第七章超敏反应(4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与分型;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及防治原则。2.熟悉Ⅱ、Ⅲ、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及各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3.了解其他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二、教学内容超敏反应的概念与分型(0.5学时)第一节I型超敏反应(1学时)第二节Ⅱ型超敏反应(0.5学时)第三节Ⅲ型超敏反应(1学时)第四节Ⅳ型超敏反应(0.5学时)第五节四种类型超敏反应的比较(0.5学时)第九章免疫学的临床应用(理论2学时,实验4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人工自动和人工被动免疫法的概念、特点、用途;计划免疫的概念、程序、常用生物制品及注意事项。2.熟悉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免疫标记技术的概念,常用方法及用途;细胞免疫检测的原理及方法。3.了解过继免疫法的特点与制剂;免疫增强剂和免疫抑制剂。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免疫学防治(1学时)第二节免疫学诊断(1学时)三、实验内容实验一免疫学实验(一)(2学时)1.免疫器官(胎儿胸腺、腔上囊、淋巴结)展示2.补体溶血试验(操作)3.豚鼠过敏试验(示教或观看电教片)实验二免疫学实验(二)(2学时)1.凝集试验:玻片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操作、示教)2.沉淀试验:双向琼脂扩散试验、单向琼脂扩散试验(、示教)3.免疫标记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标记技术(操作、示教)4.细胞免疫的测定: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E-花环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示教)5.常用生物制品展示第二篇医学微生物学第十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理论2学时,实验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不同及其意义;荚膜、芽胞、鞭毛、菌毛的概念及其医学意义。2.熟悉细菌的大小和基本形态;细胞壁的功能;细菌核蛋白体、质粒的特性及功能。3.了解细菌细胞膜的特性与功能;细菌的形态检查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0.5学时)第二节细菌的结构(1学时)第三节细菌的形态检查法(0.5学时)四、实验内容实验三细菌形态学检查(2学时)1.油镜的使用与保护(操作)2.细菌的基本形态、特殊结构观察(示教)3.细菌涂抹标本的制作(操作)4.革兰染色法(操作)第十一章细菌的生理(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在医学上的重要意义。2.熟悉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细菌分解代谢产物及其检查法(糖发酵试验、靛基质试验、硫化氢试验)。3.了解细菌的繁殖方式和速度;常用培养基种类、人工培养的细菌的意义。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菌的生长繁殖(0.5学时)第二节细菌的人工培养(0.5学时)第三节细菌的代谢产物及意义(1学时)第十二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理论2学时,实验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消毒、灭菌、防腐、无菌及无菌操作的概念。2.熟悉热力杀菌法、紫外线及电离辐射杀菌法、滤过除菌法;常用消毒剂的种类及其对微生物的作用,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3.了解细菌在自然界(土壤、水、空气)的分布及意义。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菌的分布(0.5学时)第二节消毒与灭菌(1.5学时)三、实验内容实验四细菌人工培养、细菌分布检查及消毒灭菌法(2学时)1.常用培养基制备及培养基种类(示教)2.常用培养基的接种法与培养(示教、操作)3.细菌培养物性状观察(示教)4.细菌分解代谢产物的检查法(细菌生化反应检查法)(示教)5.细菌分布检查(空气、水、土壤、手指皮肤、咽喉部等处)(操作)6.消毒与灭菌法(紫外线杀菌试验、化学消毒剂抑菌试验、抗生素敏感试验、煮沸消毒试验、高压灭菌器简介)(示教)第十三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学时)一、教学目标1.熟悉L型细菌、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细菌变异的物质基础;细菌变异的实际意义。2.了解细菌的变异机制。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菌的变异现象(0.5学时)第二节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第四节细菌变异的机制第五节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应用(0.5学时)第十四章细菌的感染和免疫(3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毒力的概念、侵袭力的概念,细菌内毒素和外毒素的主要区别。2.熟悉构成毒力、侵袭力的因素;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特点及其组成;特异性免疫的概念、特点及其组成(细胞外菌感染的免疫,对外毒素的免疫,胞内菌感染的免疫);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的概念。3.了解侵入的数量、侵入的门户;感染的概念、感染的来源、感染途径、感染的类型。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菌的致病性(2学时)第二节机体的抗菌免疫(0.5学时)第三节感染的来源与类型(0.5学时)第十五章球菌(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葡萄球菌、链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2.熟悉葡萄球菌、链球菌形态、染色及分类;葡萄球菌肠毒素及其所致食物中毒的特点;抗“O”试验原理及意义;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的形态、染色及所致疾病;淋病奈瑟菌的形态染色、传播途径及所致疾病。3.了解病原性球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葡萄球菌属(0.8学时)第二节链球菌属(0.5学时)第三节肺炎链球菌(0.2学时)第四节奈瑟菌属(0.5学时)第十六章肠道杆菌(理论2学时,实验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志贺菌属、沙门菌属的致病因素和所致疾病;肥达反应的原理及结果分析。2.熟悉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大肠杆菌、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在肠道鉴别培养基上菌落的性状;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致病因素及所致疾病;肠道致病菌分离鉴定程序。3.了解肠道杆菌的微生物检查标本采取及其注意事项;肠道杆菌所致疾病的防治原则;变形杆菌特性、致病性。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0.5学时)第二节埃希菌属(0.2学时)第三节志贺菌属(0.3学时)第四节沙门菌属(1学时)第五节其他肠道杆菌三、实验内容实验五病原性球菌及肠道杆菌检查(2学时)1.病原性球菌检查(球菌形态观察、葡萄球菌和乙型链球菌培养物观察、血浆凝固酶试验、抗“O”试验)2.肠道杆菌检查(观察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革兰染色标本;肠道杆菌分离鉴定程序;肠道杆菌生化试验结果;肥达反应结果示教)第十七章弧菌属与弯曲菌属(1学时)一、教学目标熟悉霍乱弧菌的生物学特性、分型、致病因素、所致疾病、标本采集及防治原则;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布、培养特性及所致疾病;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性。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弧菌属(0.5学时)第二节弯曲菌属(0.5学时)第十八章厌氧性细菌(1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破伤风杆菌的感染条件、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破伤风的特异性防治原则。2.熟悉破伤风杆菌和肉毒杆菌的生物学特性;产气荚膜杆菌形态、染色性、特殊结构、培养特性、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肉毒毒素引起食物中毒的特点及防治原则。3.了解无芽胞厌氧菌的种类、分布、特点。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厌氧芽胞梭菌属(1学时)第二节无芽胞厌氧菌第十九章分枝杆菌属与放线菌(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核分枝杆菌致病因素与所致疾病,原发感染与继发感染的特点。2.熟悉机体对结核杆菌的免疫特点;结核菌素试验(OT试验)的原理及用途,结核病的特异性预防方法。麻风分枝杆菌的形态染色性、所致疾病。3.了解分枝杆菌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结核分枝杆菌(1学时)第二节麻风分枝杆菌(0.5学时)第三节放线菌属(0.5学时)第二十章动物源性细菌(1学时)一、教学目标1.熟悉布氏菌的形态、染色性、培养特性,致病因素、所致疾病及特异性防治原则;炭疽杆菌的形态、特殊结构、染色性、培养特性,致病因素、所致疾病及特异性防治原则;鼠疫耶尔森菌的形态、染色特性,致病因素
本文标题: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6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