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一部分专题三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专题三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1.(2011年广东卷)请在下列关联词语中,选取最恰当的3个,分别填入句子的空格中。既然不管尽管无论既而因而然而①________古代的一些现实主义作家,并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但是他们②________是现实主义者,思想中就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成分,③________他们能够从艺术描写中反映出一定的客观现实。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选词填空,首先要整体感知句(段)意,其次要根据句(段)意和关联词辨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这个语段相对较好理解,依次呈现转折关系、因果关系。据此即可得出答案。答案:①尽管②既然③因而2.(2007年广东卷)在下面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应该以实际运用能力来______我们的学习效果。②老百姓说得好,______常年无灾情,不可一日不防备。③这小伙子整体素质的确不错,______诚实温和。A.考查B.考察C.考查D.考察宁可宁愿宁愿宁可品性品性品行品行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结合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考查”和“考察”是一对近义实词。“考查”是指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考察”则是指:①实地观察调查;②细致深刻地观察。根据句①,“考查”符合句意。“品性”和“品行”也是一对近义实词。“品性”是指品质性格。“品行”则是指有关道德的行为。两者的区别在于“性”与“行”上:“性”指性格,“行”指行为。本题的第③句说的是“温和”,显然指的是“性格”,因此应用“品性”。“宁可”和“宁愿”都是虚词,在与“也不”搭配时,表示一种先舍后取的选择关系。两者有时可以互换,不过还是有些细微的差别。“宁愿”偏重于说明主观意愿,所选择的做法主要取决于人的主观意愿(“愿”是一种主观意愿)。“宁可”偏重于权衡利害得失,所选择的做法既可以是取决于人的主观意愿,也可以是取决于客观情况(“可”,更多是表达一种客观的条件或可能)。本题第②句中的“常年无灾情”是一种客观的情况,虽然也含有主观的愿望,但不可能由主观来决定,因此,应用“宁可”,而不用“宁愿”。答案:A3.(2011年广东卷)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一项是()近年来,我国历史文学巨匠的诗文专集、选集及各种汇编的整理问世,更是卷帙浩繁,蔚为大观。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繁盛,各国文学读物大量出现,使人自顾不暇,这里有各种文化珍品的精译精编,有各国新作的争奇斗艳,也有选材不严的作品,鱼目混珠,为读者所诟病,但就其主流来看,文学翻译家的辛勤劳动,大有益于我们文学的“外为中用”,大有助于文学新人的迅速成长,因此也是值得重视的。A.蔚为大观C.鱼目混珠B.自顾不暇D.诟病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答时要注意从词义、对象、色彩、语法功能等方面进行判断。A项“蔚为大观”形容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B项“自顾不暇”指照顾自己都来不及(哪里还能顾到别人)。语境中指作品繁多,应付不过来。该词不合语境,可改为“目不暇接”。C项“鱼目混珠”指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D项“诟病”意思是指责。答案:B4.(2010年广东卷)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殊途同归。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斗转星移,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今天,它们并没有因为现代高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A.殊途同归C.甚嚣尘上B.斗转星移D.销声匿迹解析:A项“殊途同归”指通过不同的道路,达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得到相同的结果。B项“斗转星移”指北斗转向,众星移位;表示时序变迁,岁月流逝。C项“甚嚣尘上”,原意是楚王说敌方晋军喧哗纷乱得很厉害,而且尘土也飞扬起来了。形容忙乱喧哗的情状。后以“甚嚣尘上”比喻对某人某事议论纷纷。现多指反动或错误的言论十分嚣张。此处属用错对象,且褒贬失当,因为高科技手段是新事物,对旧事物之冲击本为正常。D项“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现在也指事物消失。答案:C考纲内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E级(表达应用)考纲阐释词语包括一般实词、虚词和熟语(包括成语)。考查的重点是考生对于常用实词、虚词和成语的使用能力,即辨析近义实词,弄清易混虚词,判断成语使用正确与否。考点分布1.近义实词辨析,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六类。2.易混虚词辨析,主要包括副词、介词、关联词等。3.成语的辨析和使用。成语误用类型:望文生义、用错对象、搭配不当、褒贬误用、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重复累赘。◎考纲阐释◎◎考情分析◎近几年来广东卷都是将4个成语融入一个语境(语段)中进行考查,这是广东卷最具独特性的命题方式,2012年广东卷继续采用了这种命题形式,2013年将还会采用这种命题形式。因为,在同一语境中辨析词语的正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能较好地达到考查的目的。另外,广东卷近几年高考熟语题所涉及的熟语,绝大多数取材于教材,命题者意在引导考生立足教材,切实掌握课本中的熟语。考查的重点仍将是熟语中的成语,错误类型突出“三不辨”、“三不合”。“三不辨”是指不辨词义、不辨对象、不辨色彩;“三不合”是指不合语境、不合逻辑、不合习惯。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改变了以往全部考查成语的命题思路,所考查的四个词语中,三个为成语,一个为双音节词语,并且在语言表达题22题中设置了一个关联词填空题。往年广东卷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考查,只考查熟语中的成语,这明显是有缺陷的。2013年的命题方式将可能是广东卷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新形式。一、近义实词辨析◎题型解说◎从近几年高考命题趋向看,实词的考查重点是辨析和使用近义词。近义实词的特点是“词中有异”或“大同小异”,只有弄清它们的细微差别,才能正确使用。因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从词义方面辨析1.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如:年华——年岁、风俗——风尚、边疆——边境、时代——时期,上面的组词中都有相同的语素,但左边的词义范围比右边所指的要大。2.词义侧重点不同有些近义词虽指同一事物,但往往所指的侧重点不同,使用就有所不同。如“诡辩”与“狡辩”都指无理强辩,但“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着重点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辩”就是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3.词义的轻重不同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的程度浅、性质轻。如:请求——恳求、批评——批判、担心——担忧、制造——创造、希望——企望等,以上各组词均是前轻后重。又如:“希望”与“企望”,两个词都是动词,也可作名词,都有“要求、盼望达到某种目的”的意思,与“失望”相对,但“企望”含有殷切期待的意思,在感情上比“希望”更强烈。(二)从用法方面辨析1.词语的习惯搭配不同在语言实践中,词和词的搭配有一定的习惯,不能任意组合。如:发扬——优点、作风、传统;发挥——创造性、积极性、作用;改进——工作、方法、技术;改善——生活、关系、条件等。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2.词性和句法功能的不同近义词一般词性相同,但也有词性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如“公然”、“公开”都含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之意,但“公然”是副词,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入侵”。“公开”是动词兼形容词,在句中可充当谓语,如“真相早已公开了”;可充当状语,如“公开表明态度”;可充当定语,如“公开的秘密”。3.适用的对象不同近义词在实际运用时,适用对象也有所区别。主要是根据谈话人或陈述对象所处的地位不同而使用的词语不同。如“爱护”与“爱戴”:“爱护”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同级同辈之间;“爱戴”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又如“关怀”与“关心”:“关怀”用于上对下、长对幼,只用于对人;“关心”对人对物均可用。此外,词语还有敬辞、谦辞之分,如“鼎力”与“全力”:“鼎力”是对别人帮助的感谢,“全力”则指尽力去帮助别人。又如“惠赠”与“敬赠”:“惠赠”指对方赠予,“敬赠”则指赠予对方。又如“府上”与“舍下”:尊称别人的家是“府上”,谦称自己的家是“舍下”。再如“光临”与“拜访”:宾客来到说“光临”;看望别人说“拜访”。(三)从词语色彩方面辨析词语的色彩是指词义附带的某种倾向、情调。有的表现为感情上的,叫感情色彩;有的表现为使用场合的不同,叫语体色彩。1.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词语中包含的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情感。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褒义词:具有肯定或赞许的感情。如:鼓励、成果、果断。贬义词:具有否定或贬斥的感情。如:煽动、后果、武断。中性词:不表示褒或者贬。如:鼓动、结果。2.词语的语体色彩词语除褒义和贬义之外,还有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文和白以及雅和俗等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的场合,我们称之为语体色彩,主要表现为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书面语有文雅、庄重的风格,多用于郑重场合;口语具有通俗、易懂、朴实生动的风格。如:陵墓——坟、兹——现在、苍穹——天空、谈话——聊天、措施——办法、恐吓——吓唬、母亲——妈妈等。◎方法指导◎对实词的辨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辨析词义包括词义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②辨析词语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适用对象等。③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辨析近义词常用以下几种方法:1.结构分析比较法:通过对构成近义词的语素及其结构方式的分析,找出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2.句中对照替换法:把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经过对比、分析和替换,找到它们各自不同的适用范围、搭配关系以及词性、语法功能方面的差别。3.运用反义词推究法:通过近义词的各自相应的反义词的不同来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别。辨析近义实词的一般应试思路:①分析词语本身所蕴涵的意义是否符合具体语境;②分析使用对象是否超出了词语的使用范围;③分析词语的感情色彩是否与具体语言环境相吻合;④分析词语的语法功能是否有所越位;⑤分析词语的使用程度是否恰如其分。此外,要多侧面、多角度地仔细辨别,全面考虑,不可先入为主,主观臆断,凭想当然来判断。要善于通过上述五点来选择突破口,灵活运用平时解题时积累的各种方法,准确、快速解题。二、易混虚词辨析◎题型解说◎近几年高考虚词考查内容有三类:①辨析虚词使用正确与否;②修改使用不当的虚词;③辨析选择用法相近或易混的关联词语。虚词考查的重点对象是副词、介词和关联词语等,主要命题形式有选择与填空两种。◎方法指导◎虚词的使用正确与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虚词搭配要正确虚词大多数是单独使用,也有配套使用的,尤其要注意关联词语的搭配,如:不但……而且,尽管……还是,尽管……却,除非……才,既然……就,无论……还,不管……都,即使……还,宁可……也,纵然……也,与其……不如,尚且……何况等,出题人往往在关联词语使用是否配套上做文章。如:“人们认为,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不只是”与“而是”不搭配,应将“不只是”改为“不是”。2.虚词位置要正确一般来说,副词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前;介词一般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连词虽然不和任何句子成分发生关系,但由于表意的需要,其位置有时在主语之前,有时却在主语之后,不能随意挪动,不然就会影响文意的表达。如:“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又看了一阵。”这个句子中的虚词的位置不当,应将“又”放在“然后”一词之后,才能正确地表意。此外,在复句中,如果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关联词可放在主语之后;如
本文标题: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一部分专题三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67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