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015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作业
期末作业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满分100分一、辩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1、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有的时期采取联合政策,有的时期采取斗争政策。答:不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性质上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由其天生的软弱性决定的。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因而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有革命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因它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在经济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既没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力量,又没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有动摇性。毛泽东曾指出,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是他们“从娘肚子带出来的老毛病”。从而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革命的领导者。针对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中国共产党当它表现出进步、革命一面的时候,要争取它参加统一战线;在它表现出妥协、动摇一面的时候,要同它做必要的斗争。同时继续争取、团结它;特别是在同大资产阶级分裂统一战线,进行武装斗争的时候,要努力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同情或中立。总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要采取又团结又斗争的政策,同时,在党内要防止和克服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右倾或“左”倾错误。2、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答:第一,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在哲学上有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一条是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路线.前一条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后一条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第二,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哲学上的不可知论是指那些认为世界不可认识或不能彻底认识的哲学认识论。第三,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与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对立.在认识论上,唯物论都是反映论,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论的反映论是机械的.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3、邓小平理论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为什么改革,怎样改革?答: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依据:邓小平同志反复提出,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了以公有制为基础前提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实行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但是我们常常脱离生产力实际状况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单纯追求生产关系的改变,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深邃的思考,科学地概括和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一科学概括,既为我们坚持公有制、又为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明了方向,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的传统观念,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道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这对于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推进改革,使改革沿着合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方向发展,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取得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最大的理论成果,这一成果已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所证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什么?正确认识我国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依据:明确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正确认识我国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讲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十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这样做没有离开社会主义,而是在脚踏实地建设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广大人民群众从切身感受中更加拥护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和重大突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也是我们深入理解党的基本路线的钥匙。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答:①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就是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②这两类矛盾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的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是非对抗性的;在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除了对抗性的一面以外,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一般来说,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③由于这两类矛盾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其中,敌我矛盾,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解决.而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分清是非的问题,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只能用说服教育的方式解决.毛泽东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概括为一个公式:“团结——批评——团结”,即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④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为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巩固社会主义新制度。意义:1、指导党和人民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纲领性文献。2、丰富和发展了八大思想,为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3、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学说,为国际共运解决了重大难题。2、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答: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马克思明确指出: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已经为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所证实。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其中的生产资料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劳动者也同样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改变了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管理水平。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生产劳动能力。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和主导性的要素。第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更是如此。第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19世纪末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是科学、技术、生产三者关系发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生产、科学、技术三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生产的发展推动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科学的发展。例如,蒸汽机技术革命主要是从工匠传统发展而来,在生产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摸索出技术发明,然后才总结出热力学理论。以电力技术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以来,这种生产带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发生改变,现在是科学推动技术进步,再推动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走在社会生产的前面,开辟着生产发展的新领域,引导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如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它先主要是通过科学实验探索出电磁学理论,通过促进电力技术的革命,并最终引发电力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邓小平在总结科学技术这一发展趋势时深刻指出:“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大量的历史事实已经证明了: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实在,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3、简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内涵。答:社会公德:是全体公德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礼貌,助认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家庭美德: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美德的内容是: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三、分析题(第1题10分,第2、3题每题15分,共40分)1、为什么说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发展?答:一、正视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是与其历史发展走向密切相关的,都有其历史决定性。邓小平同志指出:“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让我们看看历史吧。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毛泽东思想,走自己的道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这一表述,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一方面,封建主义不愿意走资本主义道路。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达两、三千年,在中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备也最顽固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虽然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封建势力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不允许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封建势力还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势力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毛泽东同志曾说:“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同时,也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它们的目的,就是要占领中国的市场,掠夺中国的资源,使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并以其强大的经济势力排除和压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它们决不允许中国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中国的资产阶级也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更没有推翻封建统治,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能力,只有完全依附于国际资本主义才能得以生存、发展。因而,靠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中国最终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封建主义旧统治又延续不下去。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正当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感困惑的时候,十月革命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中国新的出路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人民选择了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一历史性的选择,是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的,是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当时的出路有三条:一是限制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二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互不相干,长期平行发展;三是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走社会
本文标题:2015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作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70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