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15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含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含马克思主义哲学)高考考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2.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3.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主干构建·精要概览思维存在物质意识决定朴素形而上学历史唯物主义意识意识意识决定物质主观客观无产阶级辩证法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自然观历史观科学性革命性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知识框架核心考点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1)从社会实践来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从哲学自身派别来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3.哲学基本问题两方面的关系•(1)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第一方面是根本的,第二方面是从属的。•(2)第一方面的内容在哲学上称为本体论,第二方面的内容在哲学上称为认识论。认识论必须以本体论为前提和出发点,认识论中总是贯穿和渗透着本体论。•特别提示:•(1)是否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2)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1.(2013·天津高考)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2013年3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科学家的这些新发现再次证明•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存在就是被感知•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A•2.《庄子》中惠子认为,“子(指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从哲学基本问题角度看,惠子的观点•A.认为思维与存在不具有同一性•B.体现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分歧•C.表明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D.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A•3.(2010·山东高考)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A核心考点二哲学的基本派别•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2.唯物主义及其形态•(1)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考点突破·深度剖析(2)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主要区别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认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就是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不仅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而且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认为人类社会在本质上也是物质的基本评价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可惜只是一种猜测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提示(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经典观点•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考点突破·深度剖析3.唯心主义及其形态(1)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2)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要区别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观念、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考点突破·深度剖析基本评价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局部的作用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夸大了客观精神的作用;就局部的作用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提示(1)主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王守仁:心外无物。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笛卡儿:我思故我在。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2)客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辟地、上帝创世记)。•柏拉图:理念论。•黑格尔:绝对观念论。•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朱熹:理在事先。考点突破·深度剖析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区别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回答的是世界“怎么样”以及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来把握世界的问题联系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要正确揭示世界的本原,不仅要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还要坚持辩证法的观点,只有这样,才可能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考点突破·深度剖析图示哲学上“两个对子”的关系提醒从思想观点上看,哲学上存在“两个对子”,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从哲学派别上看,哲学上只存在“两大阵营”,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4.(2013·福建高考)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①存在就是被感知•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③→④→②B.②→③→④•C.③→②→④D.②→①→③C•5.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下列与之相一致的观点是•A.观念的产生,并无必要假设外物的存在•B.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C.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D.物质是按―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B•6.(2013·重庆高考)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1945年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1995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承认侵略并道歉。2013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安倍晋三的言论意在为日本的侵略历史翻案,体现了其•A.否认历史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B.历史认识中的主观能动性思想•C.关于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思想•D.英雄创造历史的唯意志主义观点A•7.“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是南宋著名哲学家朱熹的经典论述,“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是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的代表论断。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可能达成的共识应该是•A.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C.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D.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义C•8.(2014高考山东卷33)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C考点突破·深度剖析核心考点三马克思主义哲学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产生条件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③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意义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它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2)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社会历史研究领域。•(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点突破·深度剖析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考点突破·深度剖析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角度阐释从内容特点看①从其特征来看,在科学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高度统一起来。②从其研究对象来看:正确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把哲学对象规定为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科学之科学”观点的错误考点突破·深度剖析从产生发展看①从其产生来看,有其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基础,是对人类哲学思维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进行批判地继承和创造性地发展的结果。②从其发展来看:从不自封为终极的真理,而把自己看作是一门创造性的科学,它随着实践与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完善从任务作用看①强调不仅要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成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②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9.(2012·江苏高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④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A•10.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使“世界重新燃起了对马克思的关注”,马克思故居开始成为旅游热点,《资本论》在德国一度成为畅销书,莱比锡大学重新树立马克思雕像……危机使许多人意识到“马克思还活着”。“马克思还活着”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A.具有科学性与完整性的特点•B.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C.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是发展的科学•D.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永恒的真理C•11.科学发展观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这表明•①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③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④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D课堂限时测试•1.“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合理之处在于•A.强调存在的重要性•B.强调感知的必要性•C.是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B•2.“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亦无间隙。天之象,地之形,皆其范围也。”下列与王夫之的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凡有皆象,凡象皆气•B.攻其一点,不及其余•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A•3.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
本文标题:2015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含马克思主义哲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71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