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房地产 > 2015综合应用能力C卷-试卷
《综台应用能力C类》一、科技文献阅读题:请认真阅读文章,按照每道题的作答要求作答。(50分)关于地表水的来源,一些科学家认为是彗星或陨石撞击地球时带来的,也有科学家认为是从早期地球的内部慢慢渗透出来的。最新研究发现,地球内部可能存在着一个3倍于地表海洋总水量的“隐形海洋”,这也为后一种可能的模式提供了新的证据。近日,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和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上撰文称,地球内部可能存在着一个3倍于地表海洋总水量的“隐形海洋”。“隐形海洋”位于地球内部410-660公里深处上下地幔过渡带,其形态不是我们熟悉的液态、气态或固态,而是以水分子的形式存在于—种名为林伍德石的蓝色岩石中。林伍德石是—种在高温高压环境下(介于525-660公里间的地幔)产生的矿物,能将水合物包含于其结构中。1969年,这种矿是首次在Temham陨石中被发现,且被认为很有可能大量存在于地球地幔中。“我想我们终于找到了整个地球水循环的证据,这或许有助于解释地球地表液态水的存在。”在西北大学地球物理学家史蒂文·雅各布森看来,他们的发现提供了地表水来源的一个合理解释。地下有“水”的猜想据报道,研究人员利用遍布美国的2000多个地震仪分析了500多次地震的地震波。这些地震波会穿透包括地核在内的地球内部,研究人员据此分析地震波穿透的是什么类型的岩石。由于水的存在,地震波传播的速度会降低。结果表明,在美国底下660公里深处,岩石发生部分熔融,且从地震波传播速度减缓来看,这是可能有水存在的信号。美国的研究人员还在实验室中合成上下地幔过渡带中存在的林伍德石,当模拟地下660公里深处的高温高压环境时,林伍德石发生部分熔融,就像“出汗”—样释放出水分子。“上述研究推论的逻辑是,如果地下有水的形式存在——哪怕只有很少—部分,就会降低部分物质的熔点,他们在地幔过渡带高温高压的环境中会产生部分熔融。溶液中的波速要比固体矿物中的波速低很多,加上水的存在,所以能够显著降低地震波的波速。当观测到这种情况,首先就会推测是不是有部分熔融的发生。”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张研究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研究结论是—项逻辑上比较合理的推断。也就是说,如果这些地震波穿过地下660公里深处,恰好经过发生部分熔融的林伍德石,那么地震波传播速度降低的现象就容易理解了——由此也能够推测:正是由于水的存在,导致了林伍德石的部分熔融。难以定论有“海洋”然而,尽管此推论在理辑上能够讲得通,但以这种“从现象分析物质成分”的方式得出的结论是否成立,还难以定论。同样来自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昕的林研究员认为,美国科学家用地下水的可能性去解释地震波传波速度减缓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其结论还不宜“外延太多”,毕竟局部的现象不能代表整个地幔过渡带圈层均如此。“地球物理的很多问题是有多解性的。”林研究员认为,地震仪测到的地震波速的变化,也许有别的解释。他举例说,俯冲板块(通常情况下俯冲板块是指由洋壳组成的大洋板块)相对于地幔是一个“冷而干硬”的东西,它到底能冲到多深?有人认为它穿过了过渡带,有人认为停留在转换带上面。“如果它穿过了过渡带,由于洋壳中有很多含水矿物,那么林伍德石含水就有可能说是一个局部的特例。”究竟是不是特例?判据是什么?林研究员与他的博士研究生曾经在开展南极陨石冲击变质研究中,发现了大量林伍徳石。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林伍徳石颗粒的Fa值(FeO的摩尔占比)与拉曼谱峰(可用于确定物质的成分)有很好的线性相关。从而建立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式,进而得到利用拉曼光谱测定林伍徳石的化学成分的新方法。美国某学刊中有研究曾利用拉曼光谱的方法测出林伍德石Fe0的摩尔含量在25%左右。林研究员认为这—数据意味着该地区的林伍徳石中铁橄榄石占25%左右,这比地幔平均高出8%左右。“这就给了一个信号,这个林伍徳石代表性不强。”“地震波速变化,是不是一定因为水,即使是因为水,是不是全球性的,我认为都值得继续考究。”林研究员总结说。地球物理学与比较行星学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科学家对林伍德石的猜想始于地幔转换带,而对其着手研究则始于来自陨石中的此类矿石。这其中又是怎样的联系呢?张研究员解答了记者的疑惑。原来,限于人们难于拿到地下如此深度的矿石样本,对于地球深部结构和成分的研究,科学家们选择了一种间接的途径——比较行星学。通俗地说,比较形星学即经由比较行星间特质的差异性来研究行星的学问。地球作为太阳系中一颗行星,对其他类地行星物质成分的研究,可以为地球内部的物理构成提供借鉴。正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随着行星星际探测技术的发展和探测范围的扩大,比较行星学得到了快速发展。“地球深部研究是—个多学科交叉的点,就好像‘瞎子摸象’一样。比如我们做实验和模拟计算的,摸到的是一条腿,做比较行星学摸到的是另外—条腿,不同学科有不同的角度和推测,但是大家都希望到最后能够得出大象的图景。”张研究员说:“地球物理学与比较行星学可以相互佐证。”而对于“地球深部是否存在隐形的海洋”这一问题,张志刚认为,找到地表水源头的研究意义重大,美国科学家的发现值得重视,不过列其结果的检验、可靠性及真实性仍需要假以时日。根据文章,回答下列问题:1辨析题:对下面的句子作出正误判断,并进行简单解析。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和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推测,“隐形海洋”里的水可能是存在于地幔中的林伍徳石中的水分子。错误,偷换概念,文中“隐形海洋”里的水是以水分子的形式存在于一种名为林伍徳石的蓝色岩石中,而不是存在于林伍德石的水分子。2单项选择题:备选项中只有—个最符合题意,请写出正确选项的序号。在模拟地下高温高压环境的实验中,美国研究人员使用林伍徳石来自于()A地球地幔B实验室合成C陨石D其他行星3不定项选择题:备选项中至少有—个符合题意,请写出正确选项的序号。下列关于林伍徳石的说法正确的是:()A能将水合物包含于其结构中B可能在于陨石中C有人认为很可能大量存在于地球地幔中D在高温高压环境下产生4简述林研究员质疑美国研究人员“隐形海洋”结论的主要论点。要求:紧密结合材料,提炼观点,不超过100字。主要论点有:—是地下水的可能性去解释地震波传播速度减缓,局部的现象不能代表整个地幔过渡带圈层均如此;二是洋壳中有很多含水矿物,林伍徳石含水可能是一个局部的特例。三是仅研究林伍徳石代表性不强。5请给本文写—篇内容摘要。要求:概括准确,条理清楚,文字简洁,不超过250字。关于地表水的来源,最新研究发现,地球内部可能存在着一个3倍于地表海洋总水量的“隐形海洋”。它在地幔中是以水分子的形式存在于—种名为林伍德石的蓝色岩石中。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室合成的林伍德石模拟地下高温高压环境时,会发生部分熔融释放出水分子。但此论点存在争议,这种“从现象分析物质成分”研究对象可能是个特例,代表性不强。科学家选择了一种间接的途径比较——比较行星学。即比较行星间特质的差异性来研究行星,可以与地球物理学相互佐证。对于“隐形海洋”问题论证还需假以时日。二、科技实务题:请根据给定材料,按照每道题的作答要求作答。(40分)2013年底,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了《2012年环境统计年报》,以下是年报中的部分资料:资料1:资料2:2012年在调查统计的41个重点工业行业中,废水排放量位于前4位的行业依次为造纸和纸制品业、化学原料祀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4个行业的废水排放量101.1亿吨。2012年,造纸和纸制品业废水排放量前5位的省份依次是浙江、广东、山东、河北和河南,5个省份造纸和纸制品业废水排放量15.8亿吨,占该行业重点调查工业企业废水排放量的46.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废水排放量前5位的省份依次是江苏、山东、湖北、河南和浙江,5个省份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废水排放量为12.7亿吨,占该行业重点调查工业企业废水排放量的46.4%。纺织业废水排放量前5位的省份依次是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和福建,5个省份纺织业废水排放量为19.3亿吨,占该行业重点调查工业企业废水排放量的81.4%。农副食品加工业废水排放量前5位的省份依次是广西、山东、云南、河南和河北,5个省份农副食品加工业废水排放量为8.9亿吨,占该行业重点调查工业企业废水排放量的56.9%。问题:1请根据资料l,分析2012年全国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同比变化情况,并对下一步污染治理的重点提出简要的意见和建议。废水的排放量:2012年,废水总排放量为684.8亿吨,工业废水排放量221.6亿吨,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462.7亿吨,比上年增长3.9%;化学需氧量总排放量为2423.7万吨,其中工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338.5万吨,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153.8万吨,城镇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912.8万吨,比上年下降3%;氨氮排放总量为253.6万吨,其中工业源氨氯排放量为26.4万吨,农业源氨氮排放量为80.6万吨,城镇生活氨氮排放量为144.6万吨,比上年下降2.6%。意见和建议:1加大处理城市生活源产生废水的力度。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城市生活污水的资源化,积极开展污水深度处理,提高污水回用率与资源化水平;第三要积极城市倡导节约用水。2继续减少农药、有机肥料等的使用,畜禽规模养殖场完善废弃物处理和瓷源化利用设施,减少化学需氧量、氨氨的排放。2.绘制一张“2012年重点工业行业废水排放情况表”,全面、准确反映资料2的所有信息。三、材料作文题:请阅读给定材料,按照作答要求作答。(60分)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人们有时会有一些偶然的发现。这些偶然发,正因为它不在预料之中,往往可以成为研究的新起点,为科学宝库增光添彩。而对偶然发现的关注和探索,需要敏锐的洞察力。洞察力不只是“我发现了”这种灵光一闪式的顿悟,更是—种“善于发现、透彻分析、苦心钻研”的科学研究方式。科学发现中不乏这样的例子:为了研究胰的消化功能,明可夫斯基给拘做了胰切除术,狗的尿引来了许多苍蝇,他对尿进行分析后,发现尿中有糖,于是领悟到胰和糖尿病有密切关系。青霉素的发现同样如此。英国圣玛丽学院的细菌学讲师弗莱明早就希望发明—种有效的杀菌药物。1928年,当他正研究毒性很大的葡萄球菌时,突然发现原来生长的很好的葡萄球菌全都消失了。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仔细研究后发现,原来有些霉菌掉到葡萄球菌里了。显然消灭葡萄球菌的,不是别的,正是青霉素,这—偶然事件,促成了药物青霉素以及一系列其他抗菌寨的发明。这是现代医药学中最大成就之一。洞察力可以改变世界,我们普通人也需要用洞察力去解决很多困扰我们的问题,从而使工作和生活效率更高。请参考给定材料,围绕“探索、发现与洞察力”这一主题,结合实际,自拟题目,写—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论证充分,字数800-1000字。勇于探索、发现,提升洞察力世界庞繁复杂,许多人都渴望得到“—双慧眼”把这个世界看个明白,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够看的明白、真切。苹果砸落,砸中过成千上万个脑袋,只有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食物发了霉,赶紧倒掉,只有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这双“慧眼”其实是一种洞察力,这种洞察力不只是“我发现了!”,还足灵光一闪式的顿悟,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具有非凡洞察力的人总是抱着开放的态度,发现他人未曾注意的问题,从而最先发现新颖的、潜在的、更最价值的目标。试问沃森与克里克这两个初出茅庐的研究者何以能解开DNA的奥秘?同样研究这—课题的资深科学家罗莎琳徳却与这—重大发现失之交臂。当时的科学界普遍认为,DNA结构过于简单,无法承担遗传密码,肯定是蛋白质包含了基因信息。罗莎琳徳的研究是为了证明DNA的意义,而沃森与克里克则竭尽努力研究DNA的双螺旋结构,以证实DNA的遗传学意义。固定思维让罗莎琳徳对各种新发现视而不见,最终与重大发现失之交臂。既成的观念裹挟让失意者寸步难行,而开放的态度才能助飞成功者的思维。说到底,洞察力是指一个人深入事物或问题的能力,是对—件事物的留心程度、观察程度。提高洞察力需要我们对身边的每—个人或者每—件事都进行细心的观察,勇于探索、发现、区分两个事物间的异同点,无论它是多么的常见与平凡。在此基础上,进行多角度的思考
本文标题:2015综合应用能力C卷-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75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