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2015自然辩证法复习题
2015自然辩证法复习题1/5复习范围:重点复习每章后面的复习思考题,以及十八大报告、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考试题型:以简答题和论述题为主。《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加上基本观点)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1)系统自然观①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②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③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④重视系统演化中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2)人工自然观①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关注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造领域,超越了以往认识狭义天然自然的范围,拓展了天然自然观的研究领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②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上,克服了近代唯物主义的经验论自然观和唯心主义的思辨论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受动性和能动性、自然史和人类史的辩证统一,使得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成为能动的、实践的自然观和既反映天然自然界又反思人工自然界的科学的自然观;③不仅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还强调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并主张尊重自然和社会规律的理性原则和客观方法,突出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革命性、科学性特征。(3)生态自然观①倡导系统思维方式,发挥人的主体创造性,强化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生态意识,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关系方面的发展。②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和辩证理解“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正确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人类在实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1)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2015自然辩证法复习题2/5(2)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3)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技术本质特征的分析: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①劳动资料延长了人的自然的肢体;②工艺学在本质上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③技术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2)国外学者对技术本质特征的研究:欧美技术哲学存在工程学的和人文主义的两种技术研究路向;日本的技术论在技术的本质问题上形成了“方法技能说”、“劳动手段说”、“知识应用说”等观点。这些观点各有特色,但大都表现出对技术理解的单一性。(3)我们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进行分析评价: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技术活动,狭义的技术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广义的技术是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方法和手段。②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能技巧、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性、中立性与价值性、主体性和客体性、跃迁性和累积性的统一。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1)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由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组成①学科结构由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构成;②知识结构由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构成。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表现出现代科学的发展过程,其中学科结构形成立体的架构,知识结构各要素渗透在学科结构相对应的要素之中。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都是系统化的知识,都会经过一个由科学事实到科学理论的形成过程。(2)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由门类结构和形态结构组成①门类结构由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构成;②形态结构由经验形态的技术、实体形态的技术和知识形态的技术构成。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表现出现代技术的发展过程,其中门类结构是立体的架构,形态结构的各要素同样渗透在门类结构相对应的要素之中。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都包含经验技能、都使用工具机器,都蕴涵了知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的研究表明,科学技术在各自的发展中,不但日益多样化和系统化,而且越来越呈现出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3.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继承:是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量变,它可使科学知识延续、扩大和加深。科学是个开放系统,它在时间上有继承性,在空间上有积累性。只有继承已发现的科学事实、已有理论中的正确东西,科学才能发展、不断完善。创新: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出现新的飞跃,引起科学发展中的质变。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趋势和目的。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发展在纵向上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在横向上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在总体趋势上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技术的发展由社会需要、技术目的以及科学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其中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15自然辩证法复习题3/5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1)创造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创造性思维不是在所有辩证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之外的独立的一种思维形式或方法,是能够提出创见的思维,与一般性思维相比,是在思维特征方面不刻板,组合各种思维、灵活调用思维的特性。(2)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进程的飞跃性、思维效果的整体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等。(3)创造性思维注重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统一、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辩证统一。2.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1)系统科学的方法是指20世纪40-90年代出现的系统科学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的总和,这些方法对于从横断方面抽象认识对象的物质结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有重要的作用。把研究、创造和发明对象看作是系统综合整体,并对这一系统综合整体及其要素、层次、结构、功能、联系方式、发展趋势等等进行辩证综合地考察,以取得创造性成果的一种思维方法。(2)复杂性科学的方法是一种综合的方法,侧重把定性判断与定量计算、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还原论与整体论、科学推理与哲学思考结合起来。复杂性思维把事物本身的复杂性特征凸显出来,让人们更加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复杂性状态和性质,考虑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思维在更高的层次上体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在科学上以多样性、相关性和整体性为主要特征。3.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借助现代科学研究,吸取现代科学哲学发展中积极的成分,提出了观察、特别是实验和理论有双向相互作用的观点;(2)在科学发展中,实验相比理论,实验的实践性更强,因而具有更为基础的地位;(3)实践比理论总是更为积极和活跃,实验的新发现不断推动理论的进步,修正理论,指引理论的发展;(4)同样,理论一旦建立,就规范着实验,为实验的设计提供理论框架和指导,使得实验更具有理性的色彩。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异化:所谓异化指主体把自己的素质或力量转化为跟自己对立、支配自己的素质或力量。科学技术异化是在异化的基础上产生的,技术不再是为人服务的工具,不再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客观手段和方法,反而成了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统治人本身、剥夺人自由的异己力量。科技异化实质上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异化和人的异化一种必然结果。(1)自新技术革命以来,人类掌握了强大的科学力量和物质力量,迫使自然界竭尽所能的为人类造福,物质财富大量创造,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各种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增长,如此等等。现代科技革命带来的并不都是福音,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正严重的威胁和制约着人类的发展。大气污染,森林面积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资源缺乏,这些都是科技异化在自然中的集中表现。(2)人从属于自然,当技术异化对自然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时,人类本身也产生了异化,表现为:①人的感知、情感的间接性,理性、智慧的受限制性:现代科技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人直接与客观对象打交道少了,人类对计算机产生了强烈的依附感,浑然不知自己已成为信息的奴隶。这时信息作为主体的异己力量与主体对立起来,信息控制着人的感觉、思想和行动。②人的行为的受制性:机器的出现减轻了人们的体力劳动,但同时它也剥夺了人类的主体性,抑制了人类的创造性。本来要控制自然的技术,异化为使人服从技术发出的指令,被动地受制于技术。因此,控制自然的技术异化为控制人的技术。正像有人所说,科学技术使“上帝死了,人活着”,也是科学技术使“人死了,机器活着”!(3)克服科学技术的异化最根本的是要消灭对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利用方式,把现代科学技术从资本主义制度下解放出来。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来最终解决资本主义的科技异化问题。当然,在马克思看来,异化的完全克服只有在共产主义2015自然辩证法复习题4/5社会制度中才能最终实现。具体地:①“以人为本”的人本性原则;②“着眼于未来”的前瞻性原则;③在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中人始终居于能动的主导地位;④对社会制度进行变革。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科学技术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一样,建立在诚信和道德的基础上。现阶段,默顿的科学的精神气质受到挑战,科学技术工作者有失范行为,需要制定相关科研诚信指南和工程师伦理准则加以规范。①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和医学实践,尤其是进行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
本文标题:2015自然辩证法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77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