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5访谈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访谈录,顾名思义就是对访问谈话的记录。它是一种常见的新闻文体,在当今的各种新闻媒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访谈录通常分为两部分:•前者相当于小序,后者是全文的主体。如:•第一部分是对访问对象、访谈内容、时间背景等的介绍;•第二部分是访者与谈者的对话。访谈的相关知识•访谈的特点:•首先,要有一个中心话题。它是和读者关心的焦点问题、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目的等分不开的。每次问答都围绕这一中心展开,抓住了关键,重点突出,访谈不枝不蔓,记录成文自然就紧凑严整。•其次,提出的问题往往按一定的次序展开。或时间,或空间,或逻辑(由主到次、由此及彼等)等,这样形成文字才能脉络清晰,条理分明。•再次,成功的访谈在每次提问新的话题前注意过渡。适当的接过对方的话,延说几句,然后再转换到新的问题上,使文章过度自然,前后连贯。一、关于快速准确地把握访谈的主要进程和内容(1)迅速通读一遍全文,把握讨论话题。(2)将访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文字分开,先读提问者(访问者)的问题,把握有哪些主要问题;再阅读访谈对象的文字,大致把握其阐述分析。(3)重点精读一些提问者提出的一些关键问题和访谈对象的关键回答,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4)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与其他类型的文章读解分析方法一样。《访钢琴演奏家傅聪》•1.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4分)•【分析】本题考查考生掌握访谈文本的特征以及整合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在本访谈中,采访者一共提出了七个问题,题目要求考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因此,我们不应随意摘抄,而应将这七个问题大致进行分类和整合诊断练习•第①个提问,“很小就开始吗?”,被访者的回答是“我怎样开始学习钢琴的”。•第②问的是“最喜爱的作曲家”,必然涉及为什么喜爱。•第③的提问如何看待音乐艺术里面的价值——追求世俗观念里的价值,还是追求精神世界里的价值?•第④的提问就比较直接——对音乐最高境界的追求。•第⑤问的是成为艺术家的最重要条件。•第⑥问“做人、弹琴的原则”。•第⑦问“对音乐的看法”。分类和整合•第①个提问,“很小就开始吗?”,被访者的回答是“我怎样开始学习钢琴的”。•第②问的是“最喜爱的作曲家”,必然涉及为什么喜爱。•第③的提问如何看待音乐艺术里面的价值——追求世俗观念里的价值,还是追求精神世界里的价值?•第④的提问就比较直接——对音乐最高境界的追求。•第⑤问的是成为艺术家的最重要条件。•第⑥问“做人、弹琴的原则”。•第⑦问“对音乐的看法”。整合1.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4分)•(1)被访者的基本情况;•(2)对音乐的认识和追求;•(3)怎样成为一个艺术家。【阅读方法指导】•阅读访谈关键是迅速把握访谈的话题、理清访谈的线索、归纳访谈的主要内容、分析访谈的技巧、评价访谈的收效。•如何快速准确地把握访谈的主要进程和内容。•将访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文字分开,先读访问者的问题,把握有哪些主要问题;再阅读访谈对象的文字,大致把握其阐述分析。2.傅雷曾对傅聪说:“做人,才做艺术家。”从全文看,傅聪认为艺术家应该怎样做人?(5分)•前一题是对“问”的内容的梳理、归纳;•本题则是对“答”的内容(“艺术家应该怎样做人”)的梳理、归纳。在文本中,最明确提到“如何做人”的是。另外,第五个问题的回答中也有相关内容。采访者问:“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傅聪对第六个问题(“……这是不是你做人、弹琴的原则”)的回答。“应该具有‘赤子之心’”或“真诚第一”是答案的要点之一。从回答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答案:坚持原则的勇气、坚持真理的勇气等。其余要点可以从采访者提出的第三个问题的回答入手分析概括,傅聪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却涉及一个人(艺术家)的“追求”问题。•我听说现在数量惊人的中国家庭送孩子去学鋼琴,你怎么看这件事?•假如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成名成家的捷径,那他们是不可能做到的!假如他所追求的就是这些的话,他所得到的价值就不是我认为的音乐艺术里面的价值,而是世俗观念里面的价值,那是一种很危险的价值。假如不具备对音乐那种“没有它就不能活”的爱,那还是不要学音乐,学电子、学医、学法律成功的机会都要大得多!学艺术一定要出于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有“大爱之心”,然后愿意一辈子不计成败地献身。假如有这样一个出发点,即使孩子不能够成为一个专业的音乐家,可是他有了一个精神世界让他可以在那儿神游,这也是一种很大的幸福!•我听说现在数量惊人的中国家庭送孩子去学鋼琴,你怎么看这件事?•假如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成名成家的捷径,那他们是不可能做到的!假如他所追求的就是这些的话,他所得到的价值就不是我认为的音乐艺术里面的价值,而是世俗观念里面的价值,那是一种很危险的价值。假如不具备对音乐那种“没有它就不能活”的爱,那还是不要学音乐,学电子、学医、学法律成功的机会都要大得多!学艺术一定要出于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有“大爱之心”,然后愿意一辈子不计成败地献身。假如有这样一个出发点,即使孩子不能够成为一个专业的音乐家,可是他有了一个精神世界让他可以在那儿神游,这也是一种很大的幸福!①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应该摈弃世俗的价值观(不应该把艺术作为成名成家的捷径);②应该有“大爱之心”;③应该有不计成败地献身艺术的精神(对艺术具有“没有它就不能活”的爱)。【答案参考】•能摈弃世俗观念,有“大爱之心”,有献身艺术的精神;•有坚持原则的勇气;•有“赤子之心”(真诚)。2.傅雷曾对傅聪说:“做人,才做艺术家。”从全文看,傅聪认为艺术家应该怎样做人?(5分)3.根据傅聪的观点,演奏家如何才能使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不断地发展”,“不断复活、再生、演变”?(6分)•你认为追求音乐更高境界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我在各国讲学时经常举个例子,那就是黄宾虹说的“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他拿庄生化蝶做一个比喻,说“师今人”就好像是做“虫”的那个阶段,“师古人”就是变成“蛹”那个阶段,“师造化”就是“飞了”,也就是“化”了……伟大的作曲家写的作品完成后还会不断地发展,它会越来越伟大越深刻越无穷越无尽,所以“造化”跟自然一样生生不息,不断复活、再生、演变。真正的“造化”是在作品本身?3.根据傅聪的观点,演奏家如何才能使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不断地发展”,“不断复活、再生、演变”?(6分)•你认为追求音乐更高境界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我在各国讲学时经常举个例子,那就是黄宾虹说的“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他拿庄生化蝶做一个比喻,说“师今人”就好像是做“虫”的那个阶段,“师古人”就是变成“蛹”那个阶段,“师造化”就是“飞了”,也就是“化”了……伟大的作曲家写的作品完成后还会不断地发展,它会越来越伟大越深刻越无穷越无尽,所以“造化”跟自然一样生生不息,不断复活、再生、演变。真正的“造化”是在作品本身?•什么是你说的好的音乐?•对音乐内涵有真正的理解,而且真正有个性,有创造性。这种创造性并不是随心所欲,而是有道理的,是真正懂了音乐之后的创造?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辈子的学问。3.根据傅聪的观点,演奏家如何才能使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不断地发展”,“不断复活、再生、演变”?(6分)•什么是你说的好的音乐?•对音乐内涵有真正的理解,而且真正有个性,有创造性。这种创造性并不是随心所欲,而是有道理的,是真正懂了音乐之后的创造?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辈子的学问。3.根据傅聪的观点,演奏家如何才能使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不断地发展”,“不断复活、再生、演变”?(6分)3.根据傅聪的观点,演奏家如何才能使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不断地发展”,“不断复活、再生、演变”?(6分)•1.演奏家要经历一个“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的过程,在音乐上有很高的造诣;•2.演奏家要对音乐原作的内涵有真正的理解,领悟到作曲家的精神世界;•3.演奏家把个人体验和追求融入作品,从而使作品具有个性和创造性(不断地对作品进行演绎、阐释与再创造)。•17.语言精美,充满色彩,幽默,颠覆性写作,宏大叙事,魔幻现实主义。(6分,每点1分。)•18(1)你(书中)说(二三十年来)莫言的作品几乎每部都读,是什么原因让你如此格外关注?(3分)•(2)莫言是属于西方荒诞文学谱系的吗?(1分)他的创作是否受到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20世纪西方荒诞文学)影响?(2分)19.为什么说莫言获奖“是我们母亲语言的胜利,方块字写作的胜利,仓颉造字的胜利”?19.①莫言直接师法蒲松龄,是中国文学的巨大成功;②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上的地位提升了、影响扩大了;③莫言获奖会让汉语(方块字)更骄傲地立于世界之林。(6分,每点2分。)19.《天工开物古今图说》对《天工开物》的继承和发展分别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1.“继承”体现在《天工开物古今图说》同样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记录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2.“发展”体现在《天工开物古今图说》的图片不再是木刻版的白描,而是相机拍摄的实物照片;同时不再仅仅是记录,还将引起当代人的反思。[4分。“继承”3分,“发展”3分。]20.潘伟为什么能够完成这场“跨越将近400年的对话”?请说出三点理由,并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①潘伟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深入思考。他能发现自己拍的照片与《天工开物》的图片很相似,并开始认真思考及研究。②潘伟具有享受创作乐趣的心态。十年的创作历程虽然漫长,但亦因为“好玩”而不觉得辛苦。③潘伟具有锲而不舍的创作精神。因为他用了十年时间专注考察和拍摄。④潘伟具有细致严谨、追求完美的创作态度。他对于书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件事、每一个工具都认真考证,遇到不懂的就去查资料,请教专家。⑤潘伟具备相关方面的知识,在古文、摄影技术、科技知识等方面都有一定水平。21.《天工开物古今图说》一经出版,就受到不同读者群的关注,如此强烈的反响说明了什么?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看法。(6分)①图文并茂,吸引读者;②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③唤起了人们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④促使人们反思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生存状况。[6分。答对一点2分,答对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本文标题:2015访谈类文本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80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