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2014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
硕考网系列图书《2014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复习精编》《复习精编》是博学中大精品考研专业课系列辅导材料中的核心产品。本书严格依据学校官方最新参考书目,并结合考研的精华笔记、题库和内部考研资讯进行编写,是博学中大老师的倾力之作。通过本书,考生可以更好地把握复习的深度广度,核心考点的联系区分,知识体系的重点难点,解题技巧的要点运用,从而高效复习、夺取高分。考试分析——解析考题难度、考试题型、章节考点分布以及最新试题,做出考试展望等;复习之初即可对专业课有深度把握和宏观了解。复习提示——揭示各章节复习要点、总结各章节常见考查题型、提示各章节复习重难点与方法。知识框架图——构建章节主要考点框架、梳理全章主体内容与结构,可达到高屋建瓴和提纲挈领的作用。核心考点解析——去繁取精、高度浓缩初试参考书目各章节核心考点要点并进行详细展开解析、以星级多寡标注知识点重次要程度便于高效复习。历年真题与答案解析——反复研究近年真题,洞悉考试出题难度和题型;了解常考章节与重次要章节,有效指明复习方向。《复习精编》具有以下特点:(1)立足教材,夯实基础。以指定教材为依据,全面梳理知识,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让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等学科基础知识有全面、扎实、系统的理解、把握。(2)注重联系,强化记忆。复习指南分析各章节在考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将各章节的知识体系框架化、网络化,帮助考生构建学科知识网络,串联零散的知识点,更好地实现对知识的存储,提取和应用。(3)深入研究,洞悉规律。深入考研专业课考试命题思路,破解考研密码,为考生点拨答题技巧。编写说明主要内容主要特色硕考网系列图书1、全面了解,宏观把握。备考初期,考生需要对《复习精编》中的考前必知列出的院校介绍、师资力量、就业情况、历年报录情况等考研信息进行全面了解,合理估量自身水平,结合自身研究兴趣,科学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为考研增加胜算。2、稳扎稳打,夯实基础。基础阶段,考生应借助《复习精编》中的考试分析初步了解考试难度、考试题型、考点分布,并通过最新年份的试题分析以及考试展望初步明确考研命题变化的趋势;通过认真研读复习指南、核心考点解析等初步形成基础知识体系,并通过做习题来进一步熟悉和巩固知识点,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过好基础关。3、强化复习,抓住重点。强化阶段,考生应重点利用《复习精编》中的复习指南(复习提示和知识框架图)来梳理章节框架体系,强化背诵记忆;研读各章节的核心考点解析,既要纵向把握知识点,更应横向对比知识点,做到灵活运用、高效准确。4、查缺补漏,以防万一。冲刺阶段,考生要通过巩固《复习精编》中的核心考点解析,并参阅备考方略,有效把握专业课历年出题方向、常考章节和重点章节,做到主次分明、有所侧重地复习,并加强应试技巧。5、临考前夕,加深记忆。临考前夕,应重点记忆核心考点解析中的五星级考点、浏览知识框架图,避免考试时因紧张等心理问题而出现遗忘的现象,做到胸有成竹走向考场。考生A:考研不像高考,有老师为我们导航,为我们答疑解惑,考研是一个人的战役,有一本好的教辅做武器,胜算便多了几分。博学版复习精编对知识点的归纳讲解还是很不错的,配合着教材复习,少了几分盲目。考生B:我是新闻传播学专业的考生,专业课基础较为薄弱,中山大学又是名校,虽然不是跨考,但是本科所学教材与中山大学考研的指定教材不一样,博学版复习精编对指定教材分析得透彻,对我是很有指导和帮助作用的。考生C:本科院校和所学专业都不是我理想的,所以我信誓旦旦准备考研,想将来致力于新闻传播。跨考的压力很大,我又是不大善于总结归纳和分析的人,博学出品的教辅给我吃了一颗小小的定心丸,有对教材的讲解,更有对真题的详细解析,以及对出题规律的把握,相信我一定能考好!考生体悟使用说明硕考网系列图书目录Ⅰ序言Ⅱ考前必知一、学校简介二、学院概况三、专业介绍四、师资力量五、就业情况六、学费与奖学金七、住宿条件八、其他常见问题Ⅲ考试分析一、考试难度二、考试题型三、考点分布四、试题分析五、考研展望Ⅳ复习指南《传播学教程》《新闻理论十讲》《新闻学概论》Ⅴ核心考点解析《传播学教程》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硕考网系列图书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第六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第七章大众传播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受众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第十二章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第十五章批判研究的主要流派《新闻理论十讲》第一讲新闻——叙述事实第二讲新闻价值第三讲新闻真实第四讲新闻客观性原则第五讲大众传媒的职能第六讲新闻出版自由第七讲新闻法第八讲新闻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第九讲宣传学第十讲舆论学《新闻学概论》第三章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第四章新闻事业的产生第五章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第六章新闻媒介的性质第十章新闻媒介的运行体系与管理模式第十一章传媒业经营硕考网系列图书第十六章中国的新闻改革Ⅵ历年真题试卷与答案解析历年考研真题试卷中山大学200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中山大学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中山大学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中山大学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中山大学201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历年考研真题试卷答案解析中山大学200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中山大学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中山大学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中山大学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中山大学201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Ⅶ备考方略一、高分备考方略(一)考研英语(二)考研政治(三)考研专业课二、辅导班推介(一)公共课(二)专业课三、教材与辅导书推介(一)公共课(二)专业课四、考研必备网站推荐Ⅷ资料推介硕考网祝您2014中山大学考研金榜题名,加油!硕考网系列图书Ⅳ复习指南《新闻理论十讲》第七讲新闻法一、本章复习提示本章主要介绍新闻法的相关内容。除了新闻法的分类与核心问题外,还包括新闻法的“四权”概念(知情权、隐私权、隐匿权、更正与答辩权)、侮辱与诽谤的区别以及我国新闻实践过程中出现过的“新闻官司”等。截止到2013年中大新闻学复试时,本章内容还没有考过。但鉴于2013年两会前展江、魏永征等教授对出台新闻法的强烈呼吁,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新闻法会在今后几年中大新闻学的考试中出现。此外,新闻法四权中的知情权、更正与答辩权可能在有关公民新闻、媒介近用权的考题中涉及,而隐私权、隐匿权、侮辱、诽谤则多能够和新闻伦理联系起来,希望同学们注意。对于本章内容,新闻法的分类、新闻法核心问题、我国新闻实践中的“新闻官司”只需要看一下,重点了解我国没有出台新闻法的原因以及现状。对于新闻法的“四权”概念和违反新闻法的三个方式:侮辱、诽谤、侵犯隐私,则需要认真理解并且牢牢记下。二、本章知识框架图新闻法新闻法1.大陆法系2.海洋法系3.中国(属于大陆法系)新闻法的“四权”概念侮辱与诽谤1.公众对权力组织的“知晓权”2.公民的“隐私权”3.为新闻来源保密的“隐匿权”4.“更正与答辩权”1.侮辱2.诽谤3.诽谤的构成要件4.真实性是防止触犯诽谤罪的最主要的手段我国新闻实践中的“新闻官司”1.一度存在的“国家诽谤”2.新闻侵权的法律体系3.对于言论和表达错误(包括假新闻)处罚的几个原则新闻法的核心问题硕考网系列图书Ⅴ核心考点解析《新闻理论十讲》第七讲新闻法一、新闻法的三种形式★★1.大陆法系以立法形式正式颁布《新闻法》,法院审理案件只能依据和服从《新闻法》。2.海洋法系以不成文的习惯法和以最高法院的判例为标准的判例法来审理案件,没有成文的《新闻法》。3.中国(属于大陆法系)没有单独成文的《新闻法》,而是把新闻法规的有关条文写入《宪法》、《民法》、《刑法》以及其他的专用法律条款中。二、新闻法的核心问题★★保护新闻自由,同时必须防止滥用新闻自由,从而在确保国家利益、公众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鼓励新闻媒介满足公众需要,促进国家发展。三、新闻法的“四权”概念★★★★★1.公众对权力组织的“知晓权”(1)陈力丹定义①是指公众通过传媒享有了解政府工作情况的法定权利,属于新闻自由范畴。②中国于2007年出台《信息公开条例》。(2)《2012年新闻传播学笔记与考研真题详解》上的定义知情权:指公民拥有通过公开的渠道公平地获取有关国家、社会公共领域的信息以及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属于新闻自由范畴。知情权的本质是信息的公开和信息的自由流动。在现代社会,知情权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前提,是现代国家民主宪政的前提。2.公民的“隐私权”(1)陈力丹定义①是免于被不正当地公开的权利;个人(或组织)如果愿意,可使他本人和他的财产不受公众监视的权利。②法院判决侵犯隐私罪时,常以传播内容是否有新闻价值作为决定性依据。(2)《2012年新闻传播学笔记与考研真题详解》上的定义隐私权: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生活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受他人侵扰、知悉、使用、披露、公开的权利。硕考网系列图书3.为新闻来源保密的“隐匿权”(1)陈力丹定义记者应该主动相被采访对象询问,是否允许公开其形象、姓名和其他情况。如果对方提出这方面的要求,记者和他所服务的传媒有责任替他们保密。(2)《2012年新闻传播学笔记与考研真题详解》上的定义隐匿权:媒体及新闻从业者为消息来源保密的权利。即未经消息来源的同意,有责任替消息来源保密,不将其透露给第三方。4.“更正与答辩权”(1)陈力丹定义指新闻内容出现失实或差错时,当事人有权提出要求更正或答辩。传媒也有责任主动更正错误,或允许当事人在报道的同一版面或时间段发表更正或答辩的声明。(2)《2012年新闻传播学笔记与考研真题详解》上的定义更正权:指新闻报道中具体事项的交代出现失实,相关人有权要求传媒做出更正,传媒自身也有责任在发现差错时主动更正。答辩权:被新闻报道提及的相关人,有权对报道内容的公正性或全面性进行答辩。四、侮辱与诽谤★★★1.侮辱通过信息传播、泛泛地辱骂别人,贬损他人的人格尊严的行为。(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2.诽谤无确凿的证据而散布对他人不真实的事实并损害他人的名誉。(分为民事和刑事)3.诽谤的构成要件(1)陈述的事实是虚假的,而且这样的事实社会评价为绝对否定性的,包括无意的图片传播。(2)虚假的事实涉及特定人的社会评价,包括犯罪、违法、违背公德等行为。(3)事实虚假的程度判断方面,严重失实或基本失实而损害当事人的名誉。4.真实性是防止触犯诽谤罪的最主要的手段。五、我国新闻实践中的“新闻官司”★★1.一度存在的“国家诽谤”在反右与文革时期,发表如此诽谤人的文章的传媒背后是国家的权力,这是没有法治的行为。2.新闻侵权的法律体系(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关于新闻侵权的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完善。(2)存在一系列问题。①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中人治破坏法治。硕考网系列图书有些法院在公民和官员、政府机构、公司企业之间的纠纷中,本能地倾斜于强者,压抑公民的表达权利。②现有的规则还允许公权力机构作为起诉诽谤的主体,而在国外起诉方只能是个人。3.对于言论和表达错误(包括假新闻)处罚的几个原则(1)依据健全理性不会信以为真的言辞不构成名誉侵权。(贺卫方)(2)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3)对于民事领域里能解决的问题,公权力不应该轻易介入。(4)刑法若有模糊之处,应当善意解释法律,应当以“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来解释。【更多精彩内容,详见《2014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复习精编》】硕考网系列图书Ⅵ历年真题试卷与答案解析编写说明: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新闻传播学基础科目从2012年开始考核,2012年之前对应新闻传播学基础科目的是传播学概论科目。所以本精编在历年真题试卷板块提供2009~2011年传播学概论科目真题及2012年新闻传播学基础科目真题。历年考研真题试卷中山大学2009年攻读硕士
本文标题:2014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91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