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文学类文本阅读之语言与手法分析
-1-文学类文本阅读第十六讲)语言与手法分析(对应学生用书53~56页)1.学会根据语境推敲文学类文本中内涵丰富语句的含义。2.掌握赏析语言表达特色的常见角度及艺术表现手法。●近义词辨析(十二)1.“淹没”与“湮没”淹没:大水漫过或被其他有形事物盖过。堙没:埋没,多指抽象事物。2.“中止”与“终止”“中止”指做事中途停止。“终止”指结束。3.“震动”与“振动”震动:颤动,使颤动,物体受外力影响而迅速、剧烈地颤动,多指一次。也指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内心不能平静。振动: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钟摆的动作就是振动。4.“内涵”与“内含”内涵:人的内在涵养。语言所包含的内容。内含:其中含有、包含。(往往是具体的)5.“障碍”与“阻碍”障碍:名词,阻碍通行的东西。阻碍:动词,阻挡,使不能顺利前进或发展。6.“意旨”与“意志”意旨:意图,意向,目的。意志: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7.“防备”与“防范”防备:为应付攻击或避免伤害预先做好准备。防范:戒备,防备。●易误用的成语(二)之“用错对象”1.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误用示例: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误用分析:该词不能用来形容花木。2.楚楚动人:形容女人打扮得漂亮,姿态娇柔,能打动人。误用示例: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了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误用分析:该词一般不用于形容文章3.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误用示例: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误用分析:该词只能用于人,不能用于物。-2-4.倚马可待:原意是站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很快就可以完稿。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误用示例: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误用分析:该词不用来形容做事。5.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误用示例:《大河之舞》自1994年首演以来便炙手可热,并且引起了全球的踢踏舞热潮,更被全球艺人一致推崇为当代最具爱尔兰民族风格的经典音乐剧。误用分析:该词在此处用错了对象。6.汗牛充栋:用牛运书,牛累得要出汗;用屋子放书,要堆满整个屋子。形容书籍极多。误用示例: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误用分析:该词只能指书多,不能指人多。7.如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误用示例:辩论会上,听了同学们慷慨激昂的发言,张教授真有一种如坐春风的感觉。误用分析:这里用错了对象。8.举案齐眉:形容夫妻互敬互爱。误用示例:老张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真可谓举案齐眉、相敬如宾。误用分析:“举案齐眉”和“相敬如宾”只能用于夫妻之间。9.东山再起:原指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后用以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误用示例:打假活动是长期的,如果我们稍有疏忽,冒牌货就会东山再起。误用分析:该词只用于人而不用于物。10.朝思暮想:形容时刻想念。往往用于思念,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想”。误用示例:最近一段时间,寻找好剧本成了不少影视制作人朝思暮想的事。误用分析:句中的“朝思暮想”可用“梦寐以求”来替换。11.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误用示例: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误用分析:此句指听话人听不懂,而不是陈寅恪先生讲课内容紊乱或空洞,显然用词不正确。12.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误用示例:博物馆里珍藏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鱼、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美轮美奂。误用分析:这里用来形容石刻作品中的花鸟虫鱼和人物形象,显然是陈述对象的误用。●常见易考的名言名句(十五)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东晋·傅玄·太子少傅箴)2.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晋书·王献之传)3.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晋·陆机·文赋)4.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5.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6.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南朝·刘勰·文心雕龙)7.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南朝·刘勰·文心雕龙)8.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南朝·江淹·别赋)9.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南朝·萧铎·纂要)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王籍·入若耶溪)-3-●重点虚词“因”1.用作介词(1)译为“依照,根据”。如: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2)译为“依靠,凭借”。如: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传》)(3)译为“趁着,趁此”。如:不如因而厚遇之。(《鸿门宴》)(4)译为“通过,经由”。如: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鸿门宴》)(5)译为“因为,由于”。如: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书》)2.用作连词,译为“于是,就,因而”。如: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3.用作名词,译为“原因,缘由,机缘”。如: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4.用作动词,译为“沿袭,继续”。如: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字形速记缠绵悱恻妄自菲薄匪夷所思纲纪废弛废寝忘食费尽心思分道扬镳分庭抗礼纷至沓来焚膏继晷愤懑不平奋笔疾书丰功伟绩蜂拥而至凤冠霞帔幅员辽阔浮光掠影釜底抽薪●写作素材亚历山大想做第欧根尼一天,第欧根尼在晒太阳,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对他说:“你可以向我请求你所要的任何恩赐。”第欧根尼躺在酒桶里伸着懒腰说:“靠边站,别挡住我的太阳光。”亚历山大托人传话给第欧根尼,想他去马其顿接受召见。第欧根尼回信说:“若是马其顿国王有意与我结识,那就让他过来吧。因为我总觉得,雅典到马其顿的路程并不比马其顿到雅典的路程远。”有一次亚历山大问第欧根尼:“你不怕我吗?”第欧根尼反问道:“你是什么东西,好东西还是坏东西?”答:“好东西。”第欧根尼说:“又有谁会害怕好东西呢?”征服过那么多国家与民族的亚历山大,却无法征服第欧根尼,以至于他感叹:“我若不是国王的话,我就去做第欧根尼。”【话题】做独特的自己;不惧权威。1.不能根据上下文准确推敲文句含义。2.不知道从哪些角度去赏析描写性语句、语段的表达特色。3.做艺术手法鉴赏题时弄不清楚艺术表现手法究竟有哪些。文学类文本阅读鉴赏题考的比较多的是艺术手法的赏析和语言的玩味。,一)归纳总结解答语言含义、语言艺术题的角度理解句子含义。做这类题目,就是解释句子所蕴含的意义,分析其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揭示文章主题方面的作用,因此要注意对其“言外之意”的把握——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比喻义、双关义。赏析句子或语段。做这类题,一般从下面四个方面入手:①抓住事物是什么特征、使用了什么修辞;②从哪些视角观察、调动了哪些感官;③按什么顺序描写、具体使用了哪些描写手法;④句式有何特色等。-4-典例1(2014·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枣香醉人洪丽丽上午接到爷爷的电话,说给我酿了一罐醉枣,让我抽空回老家一趟。爷爷每年都会在枣子成熟的季节,亲手挑选出一颗颗饱满、红润的大枣,蘸上白酒,密封在玻璃瓶中。瓶口用稀稀的黄泥土封住。静置两三个月后,待枣香、酒香融为一体,合为一物,才有了今天爷爷酿的醉枣。八十岁的爷爷和八十二岁的奶奶住在离小城六十公里外的乡下老家,固执而孤独地坚守着三间土坯房和一个种着七棵老枣树的大院子。奶奶告诉我,枣树是她嫁给爷爷的第三天上亲手种下的,到现在已有六十个年头了。坐小城的公交车到村口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了。雪后的乡村,色彩单调得很,所有矮小的植物都被覆盖在白绒毯似的大雪之下。寂静的村庄,呈现出一片荒凉的景色。汽车没停稳前,模模糊糊地看到偌大的村口只有枣树下伫立着一个人。下车一瞧,原来是奶奶。她正倚靠着一棵弯弯曲曲、疙疙瘩瘩的老枣树,张望着从远处驶来的汽车。呼呼的北风,依旧是那样寒冷、刺骨,不时地吹拂起她额前几缕花白的头发,但树下的她却像雕塑般一动不动,只有头上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在瑟瑟地抖着。奶奶的个子似乎又矮了一些,童年印象中的她是个大高个,干活利落,走路飞快。我总要仰着小脑袋看她,一溜小跑地跟在她的后面。只是恍惚间,奶奶竟变成了眼前的模样:个子矮了,佝偻着身子,走路也有些不稳了。“不是打电话不叫你来接我吗?”我慌忙上前搀住她的胳膊,把她全身的重量都揽在自己身上。“爷爷的气管炎又犯了吗?”我问。“没犯,别担心,我们壮实着呢!”奶奶一向报喜不报忧。走进院子,七棵老枣树挥舞着光秃秃的树枝,像久违的老朋友般无声地迎接着我。这七棵老枣树收藏着我单纯而快乐的童年时光……“奶奶,今年的枣结这么多啊!”八岁扎着两根羊角辫的我,蹲在九岁哥哥的后面,一边和奶奶说笑着,一边用两只小手胡乱地划拉着地下被爷爷打落的枣子。爷爷笑呵呵地站在木梯上,用力地挥动着手中长长的打枣竿。一阵疾风暴雨,红通通、圆滚滚的枣子纷纷落下。我和哥哥大呼小叫着,疯跑着,打赌谁先找到今年最大、最红的枣子。五岁的小妹最为老实了,两只胖嘟嘟的小手不时地捡起两颗小枣,放进奶奶的大枣筐里,乖巧、懂事的模样,引逗得爷爷和奶奶哈哈大笑。时光如箭,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奶奶,那棵枣树怎么歪成这样了呢?”我问奶奶。奶奶抚摸着干枯的树干说:“唉,这棵枣树也老了!”记忆中这棵枣树结的枣子,即便是刚刚点红,滋味也是酸甜酸甜的,最为解渴、解馋。虽说是棵枣树,它的意义于我来说却是朝夕相处、不离不弃的童年玩伴。春天,顽皮地在它疙疙瘩瘩的身上攀来爬去;夏天,撑一个木床,在它绿色庇护伞下纳凉;秋天,肆意摘取它的果实;冬天,又把所有积雪堆在它的脚下。它和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构成了我童年美好图画中最不可或缺的记忆。一年又一年,奶奶和爷爷为这个大家庭日夜操劳着,枣树发芽、开花、结出最大最红的枣子;一年又一年,奶奶粗糙的手上布满了淤黑色的老年斑,枣树的树皮翅起甚至开始一块块地脱落;一年又一年,爷爷健壮的身体日渐衰弱,枣树的果实也越来越少。时间,飞逝的时间,残酷的时间,把所有一切都改变了。-5-爷爷、奶奶和枣树,却默默承受住了!家中,爷爷正在烧火,锅台旁摆着早已包好的两帘饺子。“怎么又包饺子?不怕累着?”我嗔怪奶奶。“不累,你不是爱吃菜馅的吗?我和你爷爷常包!”灶下烧火的依然是爷爷,抢也抢不过他。他总怕我不会烧这种大灶。爷爷呼呼噜噜的气管和吱吱啦啦的风箱一唱一和的,听得我一阵阵的揪心。“让你们搬到城里就听话吧,你们这么大岁数了,还住在老家土坯房里,会叫人笑话我们不孝顺的!”我又开始劝奶奶。“这房子咋了?不能住人?你们不都是在这房子中出生的吗?”耳背的爷爷显然是听到了我的话,像吵架似的嚷嚷着,固执的表情完全是一个三岁小孩子的模样,令我好气又好笑。“不就图你们有个根,有个老家吗?”奶奶边往锅中下饺子边说。我正用勺子搅着下到锅中的饺子,听到这儿鼻子一酸。吃饭时,照例,爷爷、奶奶一个劲儿地劝我多吃。“别夹了,我都吃饱了,现在都流行减肥,哪有像你们孙女这么胖的!”我夸张地比画着。“咱可不减,把胃都减坏了!”他几乎是对着我吼了。我要走了,爷爷让我捎上那一罐醉枣。“这七颗枣树真是老了,今年才结了半筐枣子!”我听到了他喉咙里发出两声似有似无的叹息声,很轻很轻,却只好装作没有听见,低头快步地走出家门。还是奶奶送我到村口公路上等车,患气管炎的爷爷不常出门,无论是谁回老家,总是奶奶送出屋门、院子、一直送到村口。一个没有老家的人是没有根的。爷爷和奶奶就像这院中七棵老枣树的根,铁铸石雕的根,屹立不倒的根。他们用生命培育出的儿女像极了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红枣,所以不论我们的外表多鲜亮、滋味多甘甜,依然不能离开这深深扎根地下,已然融入血脉的生命之根——哪怕他们走了一段崎岖难行的人生路,耗尽了全部心血、力气,只剩下了风烛残年的躯壳。奶奶目送我坐上了公交车。汽车缓缓开动,我慢慢地远离了老家,最后消失在我视线里的是奶奶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我紧紧地捧着那罐醉枣,不禁陶醉在了那浓浓的枣香和深深的思念之中。(有删改)1.“唉,这棵枣树也老了
本文标题: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文学类文本阅读之语言与手法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94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