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学科试题及参考答案
1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学科试题命题人:杨晓峰核卷人:沈建芬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商鞅一人多姓。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其中“商”姓来源于:A、所任官职名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D、因功得到的封地2、王夫之在论述古代两种政治制度的利弊得失时说:“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文中的“封建”这一制度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个朝代?A、商B、西周C、秦D、西汉3、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帝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于第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康熙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中国古代的:A、世官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王位世袭制4、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A、分封制和郡县制B、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宗法制D、宗法制和郡县制5、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这位在历史上有“千古一帝”之称的秦始皇为有效“制六合”而采取的措施是A、推行郡县制B、统一文字C、统一货币D、统一度量衡6、据史书记载,官员“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文中处缺失的官员身份应是:A、御史大夫B、刑部尚书C、平章政事D、军机大臣7、贾谊在《治安策》中指出:“高皇帝(汉高祖刘邦)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余城,少者乃三四十县,惠至渥(wò,优厚)也。然其后十年之间,反者九起。”由此,贾谊建议汉文帝A、实行“推恩令”B、巩固汉初分封的格局C、削弱地方封国势力D、实行郡县制加强集权8、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论及唐代制度时说,在地方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在朝廷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制度。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这两种制度”是指A、分封制和都县制B、郡县制和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和郡县制D、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9、“惩唐季藩镇,削其兵柄,收其赋入,一兵之籍,一财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为之也。”这一评论是针对A、西周分封制瓦解B、北宋强化中央集权C、西周分裂割据局面D、北宋“重文轻武”治国理念10、元史记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中的“内”是指A、大都及其周边的河北、山西、山东三省B、直隶行省C、富饶的江南地区D、成吉思汗起家的斡难河地区11、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A、地方无选举权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察举制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12、明太祖曾作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明太祖这样辛苦主要是因为他A、废除了丞相制度B、设置了军机处C、扩大了六部权限D、推行了行省制13、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2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成称元辅,其他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A、汉代尚书台B、唐代三省六部制C、明代内阁制D、清代设军机处14、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A、汉朝的刺史B、宋朝的通判C、明朝的内阁D、清期的军机处15、清代科考规定,在殿试答卷时,文内遇有“皇帝”等字,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这在本质上反映出A、八股之风愈演愈盛B、君主专制影响深刻C、科考规范愈加严格D、君主名号不再避讳16、自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后,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就成为一个突出问题。下图反映了皇帝与宰相关系的演变过程,从图中可以判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君权与相权都逐渐加强B、君权与相权都逐渐削弱C、相权逐渐加强D、君权逐渐加强17、托马斯•卡伦德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郇(xún)窄的一隅,生活着近五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出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闻名遐迩”。材料反映的是A、古希腊文明B、古罗马文明C、不列颠文明D、阿拉伯文明18、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记载梭伦的诗歌:“我使许多流落外邦的雅典人返回他们为神所保佑的祖国……对那些留在家乡遭受奴役之耻,在主人面前总是因害怕而发抖的人,我也使他们获得了自由。”取得以上效果的梭伦改革的措施是①推行财产等级制度②废除债奴制③建立四百人议事会④实行陶片放逐法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9、历史留给历史无尽的讽刺:30僭主(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败于斯巴达,斯巴达扶植“30僭主”执政,其统治的暴虐导致后世把“僭主”直接译为“暴君”)恨苏格拉底入骨,但不敢杀他,雅典民主派却以绝对公平的陪审团,通过真正民主的程序,杀死了苏格拉底。从苏格拉底之死可看出:A、雅典民主政治不及僭主政治开明公正B、过多的公民参与民主政治容易导致人民独裁C、雅典民主程序的公正体现了法律的公正D、直接民主容易导致公共权力的滥用20、“克利斯提尼用全新的、基于理性的体制,代替沿袭已久的颇具权威的惯例,意在用对整个城邦的忠诚替代传统的对部落和氏族的忠顺。”这里“基于理性的体制”表现在:A、建立公民陪审法庭B、设立四百人议事会C、设立五百人议事会D、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21、恩格斯说:“在希腊人和罗马人那里,人们的不平等比任何平等受重视的多。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人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民、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广义而言),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肯定是发了疯。”这段话认为古希腊罗马民主的实质是:A、主权在民的民主B、最直接最完整和最纯粹的民主C、城邦式的直接民主D、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22、公元116年的一天,罗马街头。长期定居罗马的小亚细亚(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艾哈迈德立即投诉法庭。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严惩。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罗马法律①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②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③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通行于帝国统治范围内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3、古罗马颁布的《民法大全》中规定:“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这说明A.古罗马人认为人是衡量万物的标准B.罗马法保证人在各个方面是平等的C.古罗马人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罗马法强调司法实践中的证据意识24、钱乘旦先生认为,英国最符合“统一民族国家——建立专制王权——克服专制王权”这一进入现代化的3常规路径,走得是最顺利的。英国在“克服专制王权”这一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一步是A、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B、“光荣革命”的胜利C、《权利法案》的颁布D、两党制的形成25、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D、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26、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实行联邦共和政体,下列宪法的规定体现了联邦制原则的是A、确立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总统和国会议员由民选产生C、实行两党制D、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27、近代以来,欧美各国纷纷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在学习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后,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英国首相由议会少数党领袖担任B、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权力不受任何机构的制约C、法国总统由皇帝任命D、德意志宰相主持内阁工作,只对皇帝负责28、“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A、权力的制约与平衡B、国王和首相之间权利制约C、议会和首相之间权利制约D、全体公民参与程度高,民主比较彻底29、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B、“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C、“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D、“皇帝是国家元首”30、美国一位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某可卡因(毒品)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美国允许可卡因(毒品)合法化,还须向哥伦比亚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中期的中国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A、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31、唐朝的三省六部制通过分散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也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32、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较好地处理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33、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实行的“陶片放逐法”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34、《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历史上第一部习惯法,它的颁布表明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和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35、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陆续设立郡县,秦朝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三、材料题(每题10分,共30分)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劫,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宋之于唐,只好说像东汉之于西汉,有事而无故,有形势推迁,而制度建立。只因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引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之得失》材料二: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4是可以的。材料三: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钱穆《中国历代政治之得失•序》(1)根据材料一,说明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2分)(2)结合材料一,在政治制度上,宋有变动的也是迫于时代,为什么?(2分)材料中的理由是什么?(1分)(3)结合所学知识,请以具体史实来说明材料二的现点.(3分)(4)结合材料三和明淸相关史实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来抹杀”而是“利泽长久”(2分)3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之口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男人就是城邦。”——马克壵《世界文明史》材料二:雅典民主政治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卓尔不群的雅典》材料三: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材料四:罗马法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罗马共和国特设一种审理公职人员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等重大刑事案件的法院,实质上就是陪审法院。罗马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保护人可以替被告发言,反驳控告人提出指控。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材
本文标题: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学科试题及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98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