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时跟踪检测(三)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标“★”题难度稍大,意在提醒学生慎思慎做,教师可对这些题目进行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杭州师大附中月考)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A.解释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2.(2013·温州测试)鸦片战争后,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被迫开放一系列通商口岸。下图中属于19世纪90年代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2012·杭州师大附中月考)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2012·淄博一模)下列是一位同学在历史学习中搜集的图片。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哪次战争对中国的影响()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广州诗人张维屏在一首诗中描述:“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催。……众夷相视忽变色,黑旗死仗难生还。”诗人描述的事件()A.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B.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压迫的斗争精神C.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精神D.表达了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精神6.(2013·临沂模拟)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这里“遭遇的极大困难”准确的说法是()A.闭关锁国局面被西方殖民者打破B.洋务运动昙花一现以失败而告终C.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沦为半殖民地D.英法联军打进北京城火烧圆明园7.(2013·大连一模)德国《前进报》在1900年6月19日的社论《铁拳》一文中盛赞它为“神圣的战争”。文章说:“如果说有所谓‘神圣的战争’,那么,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正是这样一个‘神圣的’民族战争”。“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是指()A.侵华英军B.英法联军C.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日军D.八国联军8.(2012·温州一模)“晚上10点,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方向传来一声沉闷的炮声,随后炮声夹杂着枪声不断传出。……沈阳七十万市民一觉醒来,悲伤地发现青天白日的国旗已经换成了刺眼的太阳旗。”与这段描述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A.中日甲午战争B.九一八事变C.伪满洲国建立D.苏联对日宣战9.(2012·宁波期末)下图所示事件产生的影响是()A.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B.加速并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建立C.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D.使中国的政治中心被迫由北往南移10.(2012·威海一模)日本编写的《新历史教科书》称:“日本希望和平解决中日间战争,从1938年到1941年间多次通过各种渠道向中方提出和平方案,但都没有成功。”其实,当时的历史真相是()A.日军对中国华北、华东等地的进攻被击退,损失惨重B.相持阶段日本希望与中国和平谈判,“化干戈为玉帛”C.日军速决战破产,中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D.中国开辟了境外战场,与盟军联合打击日军,日军被迫提出议和11.(2012·长沙期末)右图是1937年刊发在《救亡漫画》杂志上的一幅名为《收复失土》的漫画,画中的抗日军人一手握枪,一手高举大刀,两腿横跨长城内外。对这幅漫画表述正确的是()A.该漫画创作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B.该漫画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政府的失望C.“收复失土”意指收复丧失的关内大片领土D.该漫画表达了画家渴望“打回老家去”的心声12.(2013·杭州一模)1940年八路军总部电令:由于“国际情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敌于八月进攻西安,截断西北交通之消息……因此,我军应积极地行动……”从中可推测我军采取的行动是()A.召开洛川会议,开辟敌后战场B.配合国民党军队进行淞沪会战C.在华北对日军进行百团大战D.在敌后根据地发起局部反攻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史观就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依据下表对四种史观的解读,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史观解读①革命史观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阶级)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建立新的阶级统治②文明史观人类文明演变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农业文明分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分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③全球史观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形成了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一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④现代化(近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代化)史观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1)长期以来,在有关世界近代史开端的问题上,存在几种不同观点。解放后我国史学界一般都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请问,这一观点的依据是什么?体现了什么史观?(6分)(2)另一种观点认为,1500年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因为1500年前后特别是16世纪的一系列重大事件都表明人类历史进入了剧烈的社会转型时期。目前,史学界大部分学者都持这一观点。请从文明演进或近代化的角度简要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4分)(3)持不同史观的学者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请你站在①、②、③三种史观持有者的角度,分别阐明理由。(6分)(4)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不同史观的侧重点不同。如若运用①、④两种史观对洋务运动作出评价,哪种史观评价较高,哪种史观评价较低?为什么?(4分)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令侵略者想不到的是,这一事件激起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怒潮,中国人民以此为起点进行了长达14年不屈不挠的抗日战争,最终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历经列强蹂躏的中华民族,已经在日本帝国主义鲸吞中国的嚣张野心中彻底觉醒和顽强奋起了!——(2011年)人民日报社论《勿忘国耻共襄复兴》材料二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请回答:(1)材料一中“这一事件”指的是什么?有何严重后果?结合有关史实说明中华民族是如何“彻底觉醒和顽强奋起”的?(9分)(2)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11分)答案课时跟踪检测(三)1.选B费正清在材料中将鸦片战争说成是由于“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情形下发生的战争,抹杀了鸦片战争是英国对中国发动的殖民侵略战争的实质。本题选B项。2.选D考查图片信息获取能力,知识点:《马关条约》。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上海、广州、杭州和重庆。3.选C从“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显然体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那么“在此以后”是指签订《马关条约》以后,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反映了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进行资本输出的要求。4.选C第一幅图片反映的是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第二幅图片反映的是实业救国思潮,第三幅图片反映的是公车上书,都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5.选A三元里人民抗击的是外国侵略者,故B项不选;而D项与题目无关联;三元里抗英发生在鸦片战争后,当时资本主义还没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排除C项。6.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近代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是在半殖民地环境中进行的,这使中国的近代化运动“遭遇极大的困难”。7.选D根据题干时间“1900年”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1900年6月至1901年9月期间发生的一次战争。A项不具体;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56年;中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8.选B材料的有效信息是“东北军北大营、沈阳、青天白日旗换成太阳旗”等,由此可以判定该事件是日军制造的九一八事变。9.选B示意图反映的是1937年的七七事变,七七事变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A项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标志是1935年华北事变;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是在珍珠港事件后的1941年12月;当时中国的政治中心在南方,南京是国民政府的首都。10.选C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者占领广州、武汉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本改变侵华战略方针,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11.选D从时间和画的内容来看,A、B两项错误;作者的意图在于收复丧失的关外大片领土,而C项的表述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项。12.选C本题可以从时间“1940年”以及“八路军总部电令”上判断,采取的行动是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故C项正确。A、B两项发生于1937年,D项发生于1944年。13.解析:第(1)问旨在考查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了解,以及依据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把它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符合革命史观的分期方法。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十五、十六世纪世界历史的掌握情况,这时期欧洲的主要变化和重大事件有工场手工业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活动、文艺复兴以及宗教改革等,这些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推动欧洲向近代社会过渡。第(3)问可以从阶级斗争的对象、中国经济结构和与世界市场的联系三个方面,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第(4)问是用不同的尺度衡量同一个事件,得出不同的结论;洋务运动旨在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从革命史观看,评价会较低;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开端,对中国的近代化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按照现代化史观的尺度衡量,评价应该很高。答案:(1)依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重大胜利,英国从此确立起资产阶级的统治,开辟了资本主义的时代。史观:革命史观。(2)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欧洲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并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3)①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从此进入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时期。②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经济因素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③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中外联系日益密切。(4)革命史观评价较低。因为洋务运动是一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不是革命。现代化史观评价较高。因为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兴办近代工业、近代教育等事业,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14.解析:本题围绕伟大的抗日战争选取材料,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第(1)问应根据材料中“14年抗日战争”判断出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果”根据史实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中华民族如何“彻底觉醒和顽强奋起”并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第(2)问,从材料我们可以归纳出美国因素(海军、原子弹)、苏联因素、综合因素等,材料显然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即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关键作用。答案:(1)九一八事变。后果:日本侵占整个中国东北。史实: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1937年国共两党实现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全民族抗战,经过八年
本文标题: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628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