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时跟踪检测(六)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标“★”题难度稍大,意在提醒学生慎思慎做,教师可对这些题目进行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中山模拟)每周升旗仪式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心中总会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历史上最早将五星红旗定为我国国旗的会议是()A.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2012·呼和浩特模拟)“它的任务是:团结各种力量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在全国未普选以前,它执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材料中的“它”是指()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一国两制”构想3.(2012·江门调研)“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村民选举制度4.《青藏高原》唱响全国:“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呀啦索,那就是青藏高原?”下列哪些事件给西藏地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①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②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③1965年西藏自治区的成立④改革开放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5.“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出现了特殊的集党、政、军、司法等大权于一体的“革命委员会”一元化体制,它对中国民主政治最突出的危害是()A.维护和发展了个人崇拜B.打砸抢非法夺权的专制机构C.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D.冲击了中国的宪政6.(2012·温州模拟)20世纪末,我国第一次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外电评论:“这是中国第三代党中央核心人物关于未来治国方略和政治走向上的一个公开宣示。”将这一治国方略写入宪法的会议是()A.一届全国人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D.中共十六大7.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中,促进了国家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的是()A.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B.逐步建立了村民民主自治制度C.坚持和加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健全和发展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8.(2012·宁波期末)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材料得出的结论中,最恰当的是()A.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一国两制”B.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C.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9.(2012·杭州师大附中月考)“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双方可先派人接触,充分交换意见。”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这段文字应出自()A.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B.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C.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D.1992年“九二共识”10.(2012·金丽衢十二校联考)1990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实现香港顺利回归奠定了基础。《基本法》中所蕴含的原则有()①一国两制②港人治港③高度自治④社会主义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11.为庆祝澳门回归十周年,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和澳门记者联合举办了“十年回眸”全国巡回图片展。下列说法符合图片介绍的是()①“一国两制”促进了澳门的繁荣稳定②澳门回归促进了大陆与澳门的经济往来③澳门回归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成功实践④澳门回归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2.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对设在珠海市南部横琴岛的澳门大学新校区实施管辖,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与横琴岛其他区域实行隔离式管理。这意味着横琴岛的一部分将成为实行“一国两制”的新区域。这表明()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B.“一国两制”保证了澳门的繁荣稳定C.“一国两制”适合中国任何地区D.“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途径二、非选择题(第13题14分,第14题26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我们今天的民主是从1949年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起步的。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在取得解放战争战场上的决定性胜利以后,没有独霸政权,而是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一起共商国是,采用政治协商的形式……在此基础上,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李君如《怎样看待当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发展的走势》请回答:(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根据本国国情对少数民族聚居区所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的法律依据。(6分)(2)结合材料一、二,你认为材料二中维吾尔族老人歌颂共产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3)材料三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什么基础上确立的?(4分)14.(2012·杭州师大附中月考)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五权宪法”的表现形式是五权分立,即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五权分立”。“五权宪法”是以“人民有权,政府有能”的权能分开说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从权能分开说的内涵看,是把国家的大权一分为二。一个是“政权”,一个是“治权”。政权即为“权”,是“管理政府”的力量,这个“权”由人民来掌握;“治权”即为能,是政府自身的力量,这个“能”应当是有能的人组成的政府掌握。孙中山认为,只有这样将“权与能”分开,才可以做到“人民有权,政府有能”。又根据革命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治国措施,保证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分阶段、按步骤进行。材料二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材料三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这五年时间里,人民民主政权在全国各地普遍建立并得到巩固。从1949年起国家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工作,到1952年,我国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五权宪法”的思想特点及性质。(8分)(2)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定1954年宪法的有利条件及历史作用。(10分)答案课时跟踪检测(六)1.选B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最早将五星红旗定为我国国旗的会议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选C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以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3.选C材料中“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指出了中国现代政党制度的优越性,只有C项是对中国现代政党制度的表述。4.选B七届二中全会未涉及西藏问题,排除①;1954年宪法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少数民族地区也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故②③④均正确。5.选D解答本题要注意“革命委员会”是集党、政、军、司法等大权于一体的一元化体制,最突出的危害在于冲击了中国的宪政。6.选C中国共产党的会议不可能修改宪法,因此,B、D两项错误;材料中的时间是“20世纪末”,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于1954年,故A项也是错误的。7.选A注意关键信息“国家决策”,只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才是“国家决策”的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村民民主自治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都不是“国家决策”的制度。8.选B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的变化。题干提供的信息反映出毛泽东由建国初50年代的武力解放已经在开始探索采取和平方式统一台湾。9.选C回答本题关键是材料中“国共实行第三次合作”,根据所学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就实现祖国统一问题提出九条方针政策,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之间的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阐明了统一后对台湾的基本政策。这些方针政策受到海峡两岸人民的欢迎。本题选C项。10.选B本题考查了一国两制的有关特点,根据所学,①②③项正确,第④项社会主义说法错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11.选C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一国两制”的实施,澳门的顺利回归,有利于大陆与澳门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①②④均是对材料的正确表述;澳门不属于民族区域自治,③表述错误。排除含③的A、B、D三项。12.选A本题考查学生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授权”“新区域”等信息可知,澳门的管辖范围进一步扩大,“一国两制”构想得到进一步丰富,故选A项。C、D两项不符合史实,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3.解析:第(1)问,据所学知识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据此结合材料一回答;第(2)问实质考查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第(3)问,据材料信息“共商国是”“政治协商”“选举产生”等信息回答。答案:(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少数民族地区人民享有民主自治权利,开始当家做主。(3)协商民主与选举(票决)民主相结合。14.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五权宪法”的思想特点及性质。性质一问较容易,凡是资产阶级制定的宪法,性质必定是资产阶级宪法。思想特点可从材料一归纳出来。第(2)问回答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可从材料二来回答,材料中可归纳出经济立法涉及领域较为广泛,根据最后的“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可以概括出将西方有关法规与本国实际结合这一特点。反映资产阶级要求这一特点容易忽视。第(3)问考查了1954年宪法的背景等知识点和历史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特点:国家大权分为五种形式;权能分开;分阶段完成。性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2)经济立法涉及领域较为广泛;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将西方有关法规与本国实际相结合。(3)客观环境: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政权建设,为人民行使制宪权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和法律基础;我国经济恢复,国营经济迅速发展并处于国民经济的领导地位;制定《共同纲领》为制宪积累了经验。历史作用:保障了社会主义建设。
本文标题: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人民版)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Word版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628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