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20161202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视听教育理论第二节学习理论第三节教育传播理论第四节系统方法理论第一节视听教育理论在视听教育理论发展的过程中,比较系统和成熟的就是美国教育协会视觉教学部戴尔于1946年在其所著的《视听教学法》一书中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一.经验之塔理论二.经验之塔理论要点一.经验之塔理论戴尔将人们获得的经验分为三大类: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和抽象的经验,并将获得这三类经验的方法分为十种,如图1-3所示。第一节视听教育理论第一节视听教育理论二.经验之塔理论要点戴尔把“经验之塔”理论的要点概括为以下五点:1.塔的经验分布塔的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则越抽象。2.学习方法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这是较有效的学习方法。第一节视听教育理论3.教育升华教育、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而要向抽象和普遍发展,上升到理论,发展思维,形成概念。4.替代经验位于“塔”的中间部位的那些视听教材和视听经验是替代的经验,它比上层的言语和视觉符号具体、形象,又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弥补下层各种直接经验方式的不足第一节视听教育理论5.形成科学的抽象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育媒体,使教学更为具体、直观,也能为抽象概括创造条件,从而形成科学的抽象。第二节学习理论研究人类学习过程内在规律的学习理论,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目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习理论有:一、行为主义理论二、认知主义理论三、建构主义理论四、人本主义理论第二节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理论(一)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1.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其基本公式为:S-R(S代表刺激,R代表反应)2.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3.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第二节学习理论(二)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1.程序教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影响斯金纳从操作性学习中提出了程序教学,并推动了程序教学运动。20世纪70年代后,程序教学的思想和方法被广泛用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第二节学习理论(二)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2.程序教学对教学设计的影响斯金纳从操作性学习中提出了程序教学,并推动了程序教学运动,从而促使了教学设计过程和理论的诞生与早期发展。第二节学习理论二、认知主义理论(一)认知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1.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简单联结,而是知识的重新组织2.学习不是通过尝试错误来实现,而是顿悟3.学习是信息加工的过程第二节学习理论(二)认知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根据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专家们提出了相关的指导教学设计的原则:(1)用直观的形式向学习者显示学科内容结构,应该让学习者了解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各类知识元之间的相互关系。(2)学习材料的呈示应与学习者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应当按照由简到繁的原则来组织教学内容。第二节学习理论(3)学习以求理解才能有助于知识的持久和迁移(4)向学生提供认知反馈可以确认他们的知识正确和纠正他们的学习错误。(5)学习者自定目标是学习的重要促进因素(6)学习材料既要以归纳序列提供,又要以演绎序列提供(7)学习材料应体现辩证冲突,适当的矛盾有助于引发学习者的高水平思维。第二节学习理论三、建构主义理论(一)建构主义学习者对学习的认识1.以学习者为中心;2.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3.学习过程同时包括两方面的建构,既包括对旧知识的改组和重构,也包括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第二节学习理论4.学习既是个别化行为,又是社会性行为,学习需要交流和合作;5.强调学习的情景性,重视教学过程对情境的创设;6.强调资源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第二节学习理论(二)建构主义教学的实现途径建构学习理论中学习者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建构知识意义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支架式建构支架式建构即指当建构新材料A时,先有同性质的材料B的知识,将有助于A的学习。第二节学习理论2.抛锚式建构抛锚式建构即指当建构新材料A时,先呈现一组概念,从而有助于A的学习。3.导引式建构导引式建构即指为了建构新材料A,可以选用一种材料B的学习来引入A的学习,使A的意义在材料B的基础上更易理解。第二节学习理论(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价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过程的生成模式的解释,有助于中小学学科教育尤其是理科学科的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情境性教学,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对改变教学脱离实际,对深化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第二节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视教学中的师生、生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为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协作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二节学习理论四、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强调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意识所具有的主观性、选择能力和意愿;2.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第二节学习理论3.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受到尊重,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4.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它在学与教的活动中创造了“接受”的气氛。第二节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意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焦点。教师被看作是促进者角色,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教育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第三节教育传播理论传播(Communication)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信息交流的社会现象,是由传播者运用适当的媒体,采用一定的形式向接受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一、传播模式二、教育传播要素三、教育传播的基本方式第三节教育传播理论一、传播模式(一)拉斯威尔传播模式第三节教育传播理论该模式阐述了传播行为包括的五个要素:谁(Who)、说什么(SaysWhat)、通过什么渠道(InWhichChannel)、对谁说(ToWhom)、有什么效果(WithWhatEffect),这就是著名的“五W模式”。第三节教育传播理论从拉斯威尔传播模式的五个传播要素,我们得到传播研究的五大内容:1.控制分析研究“谁”,也就是传播者,进而探讨传播行为的原动力。2.内容分析研究“说什么”(或称信息内容)以及怎样说的问题。第三节教育传播理论3.媒体分析研究传播通道,除了研究媒体的性能外,还要探讨媒体与传播对象的关系。4.受众(对象)分析研究那庞大而又复杂的受传者,了解其一般的和个别的兴趣与需要。5.效果分析研究受传者对接收信息所产生的意见、态度与行为的改变等。第三节教育传播理论(二)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香农和韦弗(Shannon-Weaver)在研究电报通信问题时提出了该传播的模式:第三节教育传播理论香农―韦弗传播模式把传播过程分成七个组成要素,即信源(传播者)、编码、信道、译码、信宿(受播者)、反馈、干扰。第三节教育传播理论传播的过程“信源”把要提供的信息经过“编码”,通过媒体传出。“信宿”对经过“编码”的信息符号进行“译码”,最后为受播者所接受利用。受传者收到信息后,并通过各种形式给传播者“反馈”信息。此外,在传播过程中还存在干扰信号。第三节教育传播理论(三)贝罗的传播模式第三节教育传播理论这一模式把传播过程分解为四个基本要素:信源:研究信源和编码者需要考虑传播技术、态度、知识、社会系统与文化背景诸项信息:影响信息的因素有符号、内容、处理。通道:传播信息的各种工具受传者:影响受传者与译码者的因素与传播者、编码者相同,也是传播技术、态度、知识、社会系统与文化背景诸项。第三节教育传播理论二、教育传播要素(一)教育传播的特点1.明确的目的性教育传播是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活动。2.内容的严格规定性教育传播的内容是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严格规定的。第三节教育传播理论3.受者的特定性教育传播有特定的受播者,那就是学习者。4.媒体和传播通道的多样性在教育传播中,教育者可以充分发挥各种各样的媒体和通道的优势进行面对面的传播和远距离的传播。第三节教育传播理论(二)教育传播的要素1.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信息的组织者、传播者和控制者,如学校中的教师、学生家长等.2.教育信息教育传播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自始至终充满了教育信息的获取、传递、交换、加工、储存和输出.第三节教育传播理论3.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施教的对象,一般说就是接收教育信息的学生。4.媒体和通道教育传播通道是教育信息传递的途径,在教育传播通道中,教育传播媒体是必不可少的要素。第三节教育传播理论5.传播环境教育传播环境是影响教育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影响较大较直接的有校园环境、教室环境、社会信息、人际关系、校风、班风、电、光、声、色、空气、温度等。第三节教育传播理论三、教育传播的基本方式根据教育传播中传者与受传者的关系结构,可以将教育传播分为以下四种方式:1.自学传播:自学传播是指没有专职教师当面传授的一种教育传播方式。2.个别传播:是传播者与受传者单独面授知识和经验的一种教育传播方式。第三节教育传播理论3.课堂传播:课堂传播是当前学校普遍采用的教育传播方式,学生的学习主要依据课本和教师的语言讲解,亦即主要通过语言和文字符号进行。4.远程传播:远程传播是非面对面的传播活动,例如函授、电视教学、网络教学等等。第四节系统方法理论一、系统、系统方法二、系统方法的基本理论第四节系统方法理论一、系统和系统方法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方法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第四节系统方法理论二、系统方法的基本理论(一)信息论信息论是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从量的方面来研究如何获取、加工、处理、传输和控制系统信息的一门科学。第四节系统方法理论信息论有狭义信息论和广义信息论。信息论在教育领域中应用所形成的理论称为教育信息论,教育信息论是研究教学过程中教学信息如何传递、变换和反馈的理论。第四节系统方法理论(二)控制论控制论是一门以揭示不同系统的共同的控制规律为理论目的的具有更普遍意义的理论,它不仅从事物的质的方面而且着重从量的方面去发现各种控制系统的共同规律,并把反馈方法作为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达到优化控制目的的有效方法。第四节系统方法理论控制论在教育领域中应用所形成的理论称为教育控制论。教育控制论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控制目标,以信息流为主要传输形式的系统。第四节系统方法理论(三)系统论系统论要求把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并用数学模型去描述和确定系统的结构和行为。教育系统论把教育视为一个系统,教育系统的主要组成要素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思考与练习1.阐述学习理论有哪些主要派别,其主要观点是什么?2.阐述戴尔“经验之塔”理论的要点及其对教育技术的启示是什么?3.阐述贝罗传播模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阐述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对教育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义。
本文标题:20161202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633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