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浙江省06《生物》会考复习课件第七单元生物的进化约6%5个知识点制作天台育英中学丁云龙06.6一自然选择学说及其发展⒈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提出者: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1859年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是进化论的中心内容。1过度繁殖:各种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产生很多的后代。远远超过环境的承受能力。1过度繁殖:各种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产生很多的后代。远远超过环境的承受能力。各种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产生很多的后代。远远超过环境的承受能力。⑴过度繁殖:是条件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四方面: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⑵生存斗争(或生存竞争)①概念:生物个体(同种或异种)之间的相互斗争,以及生物与无机自然条件(如干旱、寒冷)之间的斗争,赖以维持个体生存并繁衍种族的自然现象。②原因:ⅰ生物的过度繁殖ⅱ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如食物和空间)有一定的限度③结果:大量生物个体死亡,少量生物个体生存是进化动力⑶遗传和变异①具有普遍性②变异有的对生物生存有利,有的则不利,变异具有不定向性。但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即其性状适应环境的),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并留下后代。③有利变异可以传给下一代。是内在因素⑷适者生存①概念: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被淘汰的生物是对环境不适应的。②例:A、同一环境下的植物,长得快的会比长得慢的占有广大的地盘,因此发育就好、开花结实就多。B、跑得快的动物比跑得慢的更易得到食物并逃避敌害。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自然选择的结果:使生存下来的生物产生适应性是结果结论:对生物进化的解释1·选择材料:由变异提供(过度繁殖是条件)3·内在因素:遗传和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遗传的作用在于积累微小的有利变异)进化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即是定向的)2·进化动力:生存斗争(或生存竞争)4.结果:适者生存⒉对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⑴意义:①说明物种是可变的,是进化的。②正确解释了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⑵不足:①由于受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制,对遗传和变异未能做出本质的阐明。②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局限于个体水平。二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个群体。①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②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叫基因频率。⒈种群的概念和实例⒉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三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思考:为什么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呢?a.种群由许多个体组成,每个个体都有成千上万个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率虽然很低,但种群总的基因突变数是很高的。b.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在有性生殖中通过基因重组可以产生大量的基因型,使种群中出现大量可遗传的变异(1)19世纪中叶以前,桦尺蠖的体色及数量如何?(2)20世纪,桦尺蠖的体色及数量如何?(3)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的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4)桦尺蠖数量变化的内因和外因是什么?(5)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什么?四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作用的实例五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⒈物种的概念:是指分布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在自然状态下可以自由交配和繁殖,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隔离是指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地理隔离是指分布在不同自然区域的种群由于地理障碍,无法相遇而不能交配的现象。生殖隔离是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生殖隔离为新物种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同一物种的种群由于长期的地理隔离产生明显的差异,最后往往导致生殖隔离,因而成为不同的物种。⒉隔离的概念和类型地理隔离突变和基因重组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发展基因库相差很大自然选择(遗传)生殖隔离新物种形成标志长期积累基因频率定向发展五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⒊物种的形成五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本文标题:第七单元生物的进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63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