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4年上学期马克思实践教学手册
湖南文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学生实践手册课程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小组成员:姓名学院专业学号备注唐xx学院自动化小组负责人郭xx院自动化小组成员唐xx学院自动化小组成员杨xx学院自动化小组成员蒲xx学院自动化小组成员指导老师:成绩:评阅时间:xxxx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制2014年2月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须知(注:打印本手册时,此页内容不要打印)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文件)中关于“要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规定的精神,为使实践教学真正落实,达到提高大学生了解社会,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实践教学手册。一、实践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结合实践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体现、反映和巩固理论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教学,对于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认识国情,认识社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行为,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培养和巩固科学的世界观、奉献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二、实践教学课时分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2(理论)+16(实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4(理论)+8(实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4(理论)+32(实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0(理论)+8(实践)三、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1、实践教学主要是围绕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产实习、专业实习,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指导教师一般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2、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分散实践由学生个人自行联系进行,集中实践由学校统一组织。根据集中实践教学的需要,学校积极与省内外有关地方和单位联系,建立实践教学基地。3、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前要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安排下,结合实践的具体情况,在相应课程开课后两周内制定出本门课程的分散实践计划。四、实践成绩评定1、学生在每门课程期末考试前,将完成了的该门实践教学手册统一交到湖南文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办公室,电子文档分班级打包发到863010001@qq.com。2、任课教师评定成绩。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第一次评定不及格者可在毕业前再安排一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成绩不合格者本门课程的理论考试成绩评定为不及格。3、各任课教师要严格把关,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xxxx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2014-02-20课程社会实践实施方案(注:打印本手册时,此方案不要打印)一、社会实践形式:采取指定实践内容和自主实践调查相结合的形式。指定实践内容为阅读与社会热点问题解析;学生自主实践调查应利用课外时间,以学院所在地区为主要实践范围,采用研究小组为单位的方式,围绕教师确定布置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进行调查研究。二、社会实践要求:1、指定实践为每名学生必须独立完成的实践内容。阅读内容一般应为马列原著;对社会热点问题解析,学生应注意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指定实践时,学生应充分利用实践小组的优势展开内部讨论并做好记录与评价,对分歧比较大的问题应及时与指导教师联系,进行沟通与交流。2、社会调查活动一般应利用课外时间(主要是周末)进行,学生组成若干小组(每组成员不能超过5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实施。3、社会调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按照“教师提出选题及参考文献——学生阅读原著或文献、查阅资料,确定调查范围——教师讲授社会调查的方法、要领和具体要求,指导学生确定调查提纲——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学生写出调查报告“五个环节”展开。4、整个社会实践活动要求运用一种理论,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会运用有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实事求是的调查,写出调查报告。三、社会调查实践的具体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①教师在负责班级进行动员。开学前两周内发放本实践教学手册,讲明社会调查的意义、目的和要求,提出选题及参考文献,设计实施方案;②指导学生课后阅读原著或文献、查阅资料,拟定调查提纲,学生上交调查提纲及确定小组组成名单;③对所有参与调查的学生进行集中培训,使其掌握基本调查方法。2、实施阶段:布置调查任务,并要特别强调加强组织纪律性,特别注意安全,参与调查的学生根据调查提纲进行调查,教师通过通讯等手段参与其中,为学生提供具体指导和力所能及的帮助。3、总结阶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写出调查报告,以班级为单位,在学期常规教学结束三周前上交调查报告。学期常规教学结束前教师可以组织召开一场社会调查经验与成果交流会,系统汇报交流本次调查活动成果和体会,并进行分数评定,评出成绩。四、社会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1、调查报告写作的格式①须注明调查题目的、调查意义;调查的对象、时间、地点、范围,以及调查的主要方法;调查小组成员(写明班级所在系、姓名、学号)。②须发挥团队优势展开分工与合作,并将调查到的事实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并依据事实材料的分析研究,得出符合逻辑的、具有说服力的结论。③须针对调查得到的事实,提出具有独到见解的看法或有价值的建议,以期对今后学习和工作提供参考,发挥社会调查报告应有的社会价值。④小组成员应根据要求事项共同完成一份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应撰写在小组负责人的实践教学手册上,正文字数要求不少于3000字。2、调查报告材料应亲自调查获取第一手材料,调查报告的材料须真实可靠。在调查报告中,要提供材料的来源,反映材料获取的过程。3、调查报告交稿的形式调研报告完成以后交纸质文档一份给任课老师,并以班级为单位将电子文档打包发到863010001@qq.com。4、调查报告必须是在本学期学习期间完成的调研报告,不得以寒暑假调研报告替代。五、考核方式:1、学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调查报告交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参与实践教学过程的调查报告、态度或其他表现,同时参考各小组评价综合评定,并单独记录学生的实践报告成绩。实践成绩占本门课程期末总成绩的20%。2、凡是学生从网上下载的文章,没有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实践成绩可视为不及格。3、凡是没有参与实践调查、没有交实践教学手册的学生,本门课程总成绩不及格。六、评定标准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第一次评定不及格者可在毕业前再安排一次。优秀标准(90分以上):学生参与实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文章理论分析与自己的实践内容紧密结合,有自己的观点和视角,分析深入,逻辑性强,行文语言流畅,论文(调查报告)格式规范,文章字数达4000字以上。良好标准(80分—89分):学生参与实际调查,文章理论与实际结合,有自己的观点,语言较流畅,论文(调查报告)格式较规范,文章字数达3000字以上。中等标准(70分—79分):学生参与实践,文章能结合自己的实践内容撰写,但分析欠深入,文章逻辑性不强,行文语言欠流畅,论文(调查报告)格式欠规范,文章字数达2000字以上。及格标准(60分—69分):学生参与实践,但文章没有结合自己的实践来开展研究,纯属理论性文章,没有自己的观点,文章字数1500字以上。不及格评标准(60分以下):学生没有参与实践,提交的文章明显脱离实践活动的内容,且有明显拼凑或网络下载抄袭痕迹。七、社会调查参考选题:各任课老师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自行确定选题。社会实践调查选题申报表调查主题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调研目的通过调研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从而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趋向。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利用马克思哲学相关原理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三观”等。调研主要内容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全面的了解当代大学生关注的各种社会热点问题等情况,用马克思哲学的科学方法针对大学生综合分析其目前存在的一些思想及“三观”状况、特征等。然后针对目前存在的特征情况用马克思哲学思想为指导作出相应的建议,最后对本次调研做一个归纳性的总结。调研计划1.调研前期准备工作:设计问卷调查内容、确立调查的对象及方式、小组分工合作。2.展开问卷调查:在全学院乃至全校通过纸质调查、电子表调查(网络)。3.对问卷等处理:统计相关调查数据,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及“三观”等特征。4.小组讨论:小组互动围绕当代热点问题的分析及结合马克思哲学、马克思的“三观”、马克思的梦想等进行小组讨论。最终确立一个较为合理的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思想观等,作为一个面向普通大学生适应的建议。5.调研总结:对本次调研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并写出心得体会。6.调研后期工作:组织组员撰写实践手册相关内容,并分工合作。调研安全措施本次调研主要地点是本校,但也要做到安全第一。组员间相互协作,调研前做好安全措施教育及准备工作。任课教师意见年月日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调查报告题目:利用马克思哲学相关原理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三观”等取向。摘要此次调查报告是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为基础的情况下而完成的。此次调查报告的内容为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采取问卷调查法。以湖南文理学院学生为例,发放问卷一百份,回收一百份份。调查报告的时间在四,五月份,在湖南文理学院校园内发放问卷,同时在网上也发布了问卷调查并及时回收。此次调查报告为了了解大学生对热点问题的关注度,从而了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三观”等状况。为学校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三观”等取向提供为学校教育改革提供一点理论依据及建议。关键字: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度、“思想政治”、“三观”。一.问题与背景身处21世纪,当代大学生已不再是困于“象牙塔”之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了。当代大学生已经逐渐把步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加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以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提高自身整体素质作为大学阶段学习生活的最高目标。因此,随之而来的是,在校大学生自己创业或参与各种勤工助学活动的现象屡见不鲜。毋庸置疑,勤工助学对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尤其面向21世纪的教育要求培养出各方面综合发展的人才。也就是说,21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要有完善的人格。要关心环境、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具有对环境对社会的责任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变性。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发现当代大学生的总体思想状态及“三观”还是积极向上的,但也有部分大学生迷信“有钱就有一切”、“利己主义”、“理想是不能实现的梦”等观点,在价值观倾向上具有不健康的心态,对于人生目的趋于世俗化、庸俗化。二.问卷分析与结果此次调查以问卷方式进行,问卷一百份,回收一百份。问卷涉及十四个题目,既有选择题又有问答题,包括性别,专业以及了解热点问题途径等等问题。通过对一百份问卷的分析与总结,得出了以下内容:(一)问题及原因1.当代大学生追求实利,关注自我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就业成为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并有着不断加热的趋势。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学生更多的关注自身发展本无可厚非,但是,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更多的追求实利。分析原因,首先是社会环境,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人们价值观的变化。社会的大环境崇尚现实主义,导致身处这样的环境中的大学生们变得更加现实,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受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在现代社会中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在这种背景下,学生个体一方面有追求自我发展与完善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生存压力与市场经济又给他们注入了个人主义与实利主义的混合剂。尤其是教育成本分担,使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与社会需要和国家的需要之间的矛盾加剧。社会上一些庸俗处世哲学的影响,也造成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上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廉洁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
本文标题:2014年上学期马克思实践教学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651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