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6传统文化的继承优质课.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针灸针灸起源于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针剌法萌发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时,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具是砭石,后来逐渐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到现在用的不锈钢针。灸法的起源与火的发现和使用有着密切关系,当身体有不适时,用火烘烤得以减轻,继而用各种树枝作为施灸工具,逐渐发展到针灸。针灸早在公元6世纪就传到了朝鲜、日本等国,现在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已传到世界各地。京剧,清朝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其前身为徽剧,通称皮簧戏,同治、光绪两朝,最为盛行。同治、光绪年间皮簧班中陆续出现了一批著名演员,他们善于吸取其他地方戏的各种优点,并在艺术形式方面敢于革新尝试,迅速促进了皮簧戏的发展,终于形成一个崭新的剧种----京剧。近百年来,这个剧种遍及全国,已成为中国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剧种。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近代经过考证,关于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000~6000年左右的黄河中游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创造了文字。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种形体逐渐形成。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一的、可以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1个态度:•识记2个作用:•理解3个特点:•清楚4个表现:•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去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3、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学习重点:传统文化的作用•学习难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自主学习•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的含义是什么?•2、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3、传统文化的继承的表现有哪些?•4、传统文化的作用是什么?•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是什么?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鲜明的民族性和历史性继承性相对稳定性2、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含义: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意义)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含义: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3)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贵”—和谐社会(传统)-----(今天)(传统)-----------(今天)浩然正气-讲正气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每逢佳节倍思亲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祖国统一1、当世界各国领导人穿上“新中装”时,马上就得到世人的认可,不管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评价“一看就知道是中国的”,为什么?2、设计师把很多传统文化元素,比如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宋锦”工艺运用到衣服上,体现了什么?3、新中装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是不是被原封不动的继承下来了?鲜明的民族性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的特点继承性2014年北京APEC上的新中装3、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1)传统习俗(2)传统建筑(3)传统文艺(4)传统思想(1)传统习俗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一般认为元宵节以汉武帝在正月上辛祠祭拜为其开端,大约从公元3世纪开始,慢慢形成的一种节日;元宵节在南北朝时发展成一固定的节日。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清明节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2006年5月20日,中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的起源据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屈原本是楚国的大夫,热爱祖国,后因小人诬陷离间而被流放。楚国被秦国攻陷后,屈原百感交集,心情沉痛,投入汨罗江自尽。人们划船在江中打捞屈原的尸体,后又包粽子投入江中,防止鱼吃屈原的尸体,后来演变为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还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2)传统建筑福建土楼陕北窑洞北京四合院内蒙古蒙古包北京四合院文化自清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据元末熊梦祥所著《析津志》载:“大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街通。”这里所谓“街通”即我们今日所称胡同,胡同与胡同之间是供臣民建造住宅的地皮。当时,元世祖忽必烈“诏旧城居民之过京城老,以赀高(有钱人)及居职(在朝廷供职)者为先,乃定制以地八亩为一分”,分给迁京之官贾营建住宅,北京传统四合院住宅大规模形成即由此开始。小小的四合院在封建社会是以家族的伦理道德、宗法观念、等级礼制、堪舆风水、对幸福人生的追求、向往和艺术美学为蓝图建筑起来的!是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典范。北京四合院的建筑装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它反映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艺术的成就。传统建筑北京故宫由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开始建设,,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共有殿宇9999间半,是世界最大的宫殿,也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为代表(3)传统文艺传统戏曲——京剧古代文学传统绘画(4)传统思想传统思想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哲人孟子就提出了,不要过度捕捞鱼虾,这样才可以不断得到鱼虾,要按严格的时令进山伐木,这样才能有利于森林的生长。(“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孟子》)今天的东北吉林查尔干湖,捕鱼人:严格遵守着古人的传统思想,猎杀不绝,只捕5年以上的大鱼,不捕小鱼。这类思想,如今被称作循环经济。形式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含义影响地位实例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或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主要指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对建筑技术的审美观念有影响有悠久的历史,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对文化发展的方向、风格会产生影响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元宵节看花灯、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等四合院、乔家大院、平遥古城、故宫、布达拉宫京剧、晋剧武术、诗歌、书法、国画等“大同”世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诚信、和为贵4、传统文化的作用: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起积极作用;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起消极作用双重性积极作用:如果传统文化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消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②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为什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请问:在今天,我们应如何认识“孝”道?在世界文化遗产——安徽省西递村的敬爱堂中悬挂着一个“孝”字。“孝”是一个象形文字,即是一个跪拜之“子”的意思,不孝则是“猴”,即非人也。“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在封建社会,一方面,“孝”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维系政权的一个工具,一切听命于“一家之长”的观念,使人往往屈从于独断的权威或传统的家庭礼教。另一方面,“孝”又包含尊老、敬老、养老,以及亲人、爱人、爱国等思想,是中华民族家庭和睦、邻里相亲、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所以,对待包括“孝”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为什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意义)对民族对个人2、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具体要求传统文化是什么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为什么含义意义稳定性民族性继承性作用特点重要性如何做做法态度
本文标题:2016传统文化的继承优质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654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