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2016刘一男考研词汇网课
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放射源:半衰期(half-time):母核数目衰变掉一半所需时间,或放射性活度减弱一半所需时间。半衰期差别很大,短的不到1s,长的达到1015y医疗照射:医疗照射是指患者因作为他们自己医疗或牙科诊断或治疗的组成部分而受到的照射;除了职业性受照人员之外的其他人,这些人对辐射照射清楚了解,但在支持和安抚患者方面自愿进行帮助而受到照射,以及在包括照射到生物研究计划中志愿者所受到照射。职业照射:除了国家法规、标准所排除的照射以及按规定予以豁免的实践或源产生的照射以外,工作人员在其工作过程中所受到的所有照射。光电效应:光子被原子内层电子吸收,全部能量被电子吸收使之成为自由的光电子,其位置由外层电子填补,同时发射出特征X射线或俄歇电子康普顿效应:光子将部分能量传递给核外电子,使之成为康普顿电子发射出来,而光子能量减少,改变方向运行辐射损伤:机体受电离辐射照射而产生的各种类型和不同程序的有害效应。辐射作用于人体,可在分子、亚细胞、细胞、组织器官以及整体水平上产生各种损伤效应。临床上把可观察到的辐射损伤统称为放射性疾病半值层(halfvaluelayer,HVL):使原射线量减弱一半所需要的某种吸收材料的厚度。当特定辐射能量或能谱的X射线辐射、γ射线辐射窄束通过规定物质时,比释动能率、照射量率或吸收剂量率减小到所测量值的一半的规定物质的厚度。确定效应(deterministiceffects):指效应发生的严重程度与剂量相关,有剂量阈值,阈值以上才可发生这种效应。如不育、白内障、造血机能低下、寿命缩短,放射性皮肤损伤和一些急性放射病等。随机效应(stochasticeffects):是指辐射效应的发生几率与剂量相关的效应,发生几率随受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它不存在剂量阈值,如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外照射:是指辐射源位于人体外对人体造成的辐射照射。包括均匀全身照射、局部受照内照射:进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作为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放射性核素可以经由吸入、食入、皮肤或伤口进入人体。生物效应:指某种外界因素对生物体产生的影响,射线作用于生物体,在原发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引起的机体代谢紊乱、功能障碍、形态学上的变化以及相应临床症状的出现和发展。照射量:指x或γ射线的光子在单位质量空气中释放出的所有次级电子,当它们完全被阻止在空气中时,在空气中产生一种符号的离子的总电荷量。是表示射线空间分布的辐射剂量。单位:C·(kg)-1吸收剂量:授予单位物质(dm)(或被单位物质吸收)的任何致电离辐射的平均能量(dE)。单位:戈瑞(Gy)比释动能:X或γ光子等非电离辐射粒子在与物质相互作用时,物质中原子核外电子接受能量形成次级粒子射线,在单位质量的物质中,不带电粒子转移给带电粒子的全部初始动能之和叫作比释动能。单位:戈瑞,Gy或J/kg当量剂量(HT):吸收剂量与辐射权重因子的乘积。单位:希沃特(Sv)有效剂量(E):各组织或器官的当量剂量(HT)与相应的组织权重因子(WT)的乘积的总和。评价随机效应的危险度,使辐射防护走向定量化。单位:希沃特(Sv)入射体表剂量(entrancesurfacedose,ESD):X线诊断中射入患者体表处照射野中心的吸收剂量。单位:Gy,主要用于二维成像(X线摄影、透视)剂量的度量剂量面积乘积(dose-areaproduct,DAP):X线管发出X线束的横截面积与整体空气比释动能之积。DAP是一种X线授予患者总能量的替代量度。单位:Gy*cm2,二维、三维成像剂量的度量,如乳腺X线摄影、体层成像、DSA等CT剂量指数:CT剂量指数并不直接表征CT受检者的剂量,但与受检者剂量有很密切的关联,主要包括CT剂量指数100(CTDI100)、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单位:mGy剂量长度乘积:CT扫描不仅完成一圈,需要沿Z轴扫描,扫描长度必然会影响其所致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引入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product,DLP)更好衡量多排(层)螺旋CT扫描的电离辐射风险。单位:mGy*cm照射野:放疗相关的词汇,放疗机发出射线,通过皮肤到达患者病变部位,通过模拟机(或CT定位机)在人体表划定一个范围,身体前后左右各个方向均可以,这个划定的区域,在治疗时用,通常叫做照射野辐射量:剂量分布:放射强度:指放射性活度,即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内发生核衰变的数目。单位:贝可Bq辐射场:电离辐射在其中通过、传播乃至经由相互作用,传递辐射能量的整个空间范围。X射线的特性;⑴穿透作用——成像、防护⑵荧光作用——X射线透视⑶感光作用——X射线照相⑷电离作用——生物效应的基础、测量射线强度的原理⑸生物效应——放射治疗的基础、需要防护的原因放射线测量的基本原理;用探测仪器把射线能量转换成可记录和定量的电能、光能等,实现对放射性核素的活度、能量、分布的测量放射线的来源及其产生机制;分天然辐射源与人工辐射源,医疗照射已成为最大的人工电离辐射照射来源,且其增加的速度未见减慢。医疗照射的贡献已经超过天然来源的贡献辐射作用人体的方式;(1)外照射:是指辐射源位于人体外对人体造成的辐射照射。包括均匀全身照射、局部受照。(2)内照射:存在于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对人体造成的辐射照射。(3)放射性核素的体表沾染:是指放射性核素沾染于人体表面(皮肤或粘膜)。沾染的放射性核素对沾染局部构成外照射源,同时尚可经过体表吸收进入血液构成体内照射辐射对组织的损伤;人体不同器官的辐射敏感性;高度敏感:淋巴组织、胸腺、骨髓、胃肠上皮、性腺、胚胎中度敏感:感觉器官、内皮细胞、皮肤、唾液腺、肾肝肺上皮轻度敏感:中枢、内分泌腺、心脏不敏感:肌肉、骨、软骨、结缔组织不同辐射类型的辐射权重因子;辐射类型能量范围WR光子电子和介子中子质子(反冲质子除外)Α粒子,裂变碎片,重核所有能量所有能量能量<10keV10-100keV>100keV-2MeV>2-20MeV>20MeV能量>2MeV1151020105520组织权重因子(ICRP60);组织或器官组织权重因子WT睾丸红骨髓结肠肺胃膀胱乳腺旰食道甲状腺皮肤骨表面其余组织或器官0.200.120.120.120.120.050.050.050.050.050.010.010.05吸收剂量、比释动能和照射量的区别。辐射量照射量X比释动能K吸收剂量D计量学含义适用介质适用辐射类型表征X,γ线在考察的体积内用于电离空气的能量空气X、γ射线表征非带电粒子在考察的体积内交给带电粒子的能量任何介质非带电粒子辐射表征任何辐射在考察的体积内被物质吸收的能量任何介质任何辐射与辐射剂量有关的CT扫描参数及关系。1.管电流和曝光时间(mAs越大,X线光子量越多,辐射剂量越高,图像噪声越低,密度分辨力越高,空间分辨力也有所提高)2.扫描层厚(增加扫描层厚,辐射剂量增加,噪声降低,密度分辨力提高,空间分辨力下降,)3.螺距(增大螺距,扫描范围内任何一点暴露在X线束下的时间将减少,接受的辐射剂量随之下降当仅改变螺距而其他扫描条件保持不变时,CTDI随螺距的增大而明显下降螺距增大,使同样扫描范围内光子数量减少,图像噪声增加,同时层面敏感性曲线增宽,使影像在Z轴的空间分辨力下降)4.重建算法(迭代重建算法较滤波反投影算法,可降低辐射剂量)5.管电压:随着管电压的增高,噪声会减小。更高的KV扫描条件,通常会使低对比度分辨率提高较高的管电压适用于对X-Ray有更强吸收衰减的情况例如:扫描肩或盆腔。80KV的扫描电压只能提供大约20%的量子,这种条件仅仅是低剂量技术的特殊应用。例如:儿科CT扫描CT低辐射剂量技术。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管电流CT成像亦能达到诊断要求X(γ)线射野剂量分布特点。高能X(γ)射线的剂量学特点较大深度处,射野中心轴上的剂量最高,向射野边缘剂量逐渐减少;野边缘附近(半影区),剂量随离轴距离增加逐渐减少。一方面由于几何半影、准直器漏射引起,另一方面由于侧向散射的减弱引起;边缘以外的半影区的剂量主要由模体的侧向散射、准直器的漏射线和散射线造成。高能电子束剂量分布特点。在组织中具有一定的射程,射程深度与电子能量呈正比,从加速器中引出的电子能量可以调节,可以根据病变的不同深度选择合适的电子能量作治疗。剂量曲线:从表面到一定深度,剂量分布均匀,达到一定深度后,剂量迅速下降,可保护病变后面的正常组织。不同组织如骨、肌肉、脂肪对电子束的吸收差别不显著,但对组织中气腔应进行剂量效正。随着射线能量的增加,表面剂量增加,高剂量坪区变宽,剂量梯度减小,X射线污染增加。电子束能量愈低,愈易于散射,散射角愈大,剂量建成更迅速,距离更短。对于相同入射的电子注量,低能电子束的剂量跌落要比高能电子束的更陡近距离放疗的剂量学分布特点。因单一点源或线源的照射范围有限,如选择放射源外某一点为剂量参考点,那么与该点相比近源点的剂量要比该点剂量高,会形成一超剂量区。近距离照射中,剂量基本按照平方反比规律变化,在治疗范围内,剂量不可能均匀。外照射时,计划靶区内剂量变化一般不超过±5%。辐射防护的目的与原则。目的: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并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概率使之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原则:1.实施X线诊断检查的正当化2.辐射安全防护的最优化3.不超过规定的剂量当量限值放射治疗的正当性判断:正当化——指所实施的X线检查是必要的,其所致的电离辐射危害同社会和个人从中获得到的利益相比是可以接受的。(盲目的、对病情诊断价值不大或者单纯为了增加经济收入的X线检查都是不正当的!)医技人员的剂量限值。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但不可作任何追溯性平均),20mSv;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50mSv;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0mSv;四肢(手和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0mSv。公众照射剂量限值。公众中关键人群组成员受平均剂量估计值不应超过下述限值:年有效剂量,1mSv;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mSv,则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mSv;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mSv;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mSv。常用的辐射源。浅表和接触治疗源10~50keV(最大能量);中等千伏治疗设备50~140keV(最大能量);常规电压设备100~400keV(最大能量);铯-137设备660keV(初始能量);钴-60机1.25MeV(初始能量);高能电子加速器4~50MeV(最大能量)。一个设备完善的放疗中心应具备各种能量的辐射源,以适应身体各部位的治疗需要。体外放疗中患者防护的基本原则放疗医师必须根据临床检查结果,对患者肿瘤诊断、分期和治疗方式利弊进行分析,选取最佳治疗方案,并制定最佳治疗计划。良性疾病尽量不采用放射治疗。在保证肿瘤得以有效抑制或消除的前提下,采用适当技术措施,保护射野内外正常组织。定期检查患者,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注意放射反应和放射损伤,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放疗用设备、场所和环境必须符合有关辐射安全标准。外照射的基本防护原则及方法•时间:尽可能缩短接受照射的时间。从事放射性工作应事先要了解有关情况并做好准备,熟练操作程序。•距离:尽可能远离射源。辐射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关系,距离加倍,辐射强度减弱四倍。•屏蔽:利用铅板、钢板或水泥墙可挡住辐射或降低辐射强度,保护人员的安全。放射防护设施的布局方式布局:全分隔式布局半分隔式布局随意分隔式布局医用x线诊断防护安全操作要求1.X射线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和射线防护知识,配合有关临床医师做好X射线检查的临床判断,注意掌握其范围正确合理的使用X射线诊断2.除了临床必须的透视检查外,应尽量采用摄影检查,以减少受检者和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3.X射线工作者在透视前必须做好充分的暗适应,在不影响诊断的原则下,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厚滤过和小照射野进行工作4.用X射线进行各类特殊检查时,要特别注意控制照射条件和避免重复照射,对受检查者和工作人员都应采取有效的
本文标题:2016刘一男考研词汇网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659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