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模拟试题
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模拟试题语文试卷扒齿港镇初级中学第一部分(26分)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8分)(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君子好逑。(《诗经.关雎》)(2),西蜀子云亭。(刘禹锡《陋室铭》)(3)同样写落日,王维的,写出了落日的温暖壮丽,范仲淹的,写出了落日的苍凉悲壮。(4)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为归京的朋友吟道:,表达依依不舍之情。2、阅读下面的文字没,回答后面的问题:一朵玲珑剔透的洁白的雪花曼妙地飘舞在毫无遮拦的天空。她张开好奇的眼睛,打量着这个神奇的世界,她要找一处静洁的地方,停下来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气。她不屑那些随波逐流的伙伴,讨厌那些取媚献谄的雪花。她歪着脑袋想着这些令她愉快的事情,心里充满了骄傲和自豪。(1)为加黑字注音并为斜体字的同音字组词。(2分)玲珑剔透不屑——懈()(2)指出这段文字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并说出其表达效果。(2分)3、河北省某中学在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和规范汉字书写示范校的工作中,引领学生开展查找错别字,纠正错别字的“啄木鸟行动”。下面是该校学生在这次行动中发现的带错别字的招牌或者广告语,请你找出错别字并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3分)(1)某眼睛广告:一明惊人(2)某热水器广告:随心所浴(3)某胃药广告:无所胃惧(4)某商场:厨柜(5)某报刊:寻人启示(6)某工艺宣传牌:播撒文明,收货礼让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2013年石家庄市教育局组织了一次“万名教师访万家”的专项活动,走访家庭2万余户,撰写调研报告5000余份。B、培养孩子合理花钱的习惯,需要父母潜移默化、循序渐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句俗语会给做父母的很多启示。C、萤火虫是怎样产生的,乡间没有谈起;但古书上却说它是腐草化成的。D、我有什么办法呢?——哎!只有一块八毛七分钱,叫我有什么办法呢?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教材推荐给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名著之一。这部小说是原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出版后对全世界一代代的青年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们相信你一定读过这部小说,喜欢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请你回答下面几个问题:(5分)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________②这部名著吸引你的原因是:③让你印象最深刻的精彩句子是:6、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材料一:最近一段时间,主打汉字听写的节目《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惊艳于电视荧屏。尤其是央视科教频道制作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首播之后一夜爆红,不仅超越《中国好声音》《快乐大本营》等大热综艺节目,登顶微博热门话题榜,还从央视十套“逆袭”进驻央视一套播出。材料二:2013年10月21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了中、高考改革方案:2016年起,中考英文分值由120分增至150分,英语由120分降为100分;高考语文由150分增至180分,英语由150分降至100分。同时,方案进一步明确:小学三年级前不开设英语课程。(1)上面的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2)“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这句话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宣传语,同时也道出了近年来国人对汉字传承的危机感。请你为“保护母语,传承中国文化”提两条建议。第二部分(共44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7——9题。(5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7、本诗的作者是:(1分)8、请就诗中划线句子的内容设置问题。(2分)9、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做简要赏析。(2分)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10——15题。(14分)(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0、学习文言文要随时注意积累。请写出例句中加点字的词义,将下面的积累卡片补充完整。(3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编号:111词词义例句入①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草色入帘青《陋室铭》③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2、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3分)(二)勤训《恒斋文集》【原文】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不若彼者乎?13文中表明观点的句子是(2分)14与“且惜寸阴”中的“且”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2分)A、愚公者,年且九十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D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15作者举大禹、陶侃的事例,其用意是什么?(2分)三、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16——20题(11分)学知识与学做人①当今社会,知识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知识的价值也被越“炒”越“高”,“学知识”确实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而“学做人”却往往被人们忽略,似乎它是件无足轻重的事。其实不然,“学知识”与“学做人”是紧密相联的,两者具有同等的重要性。②首先,“学做人”是“学知识”的前提与基础。当你还是一个幼童的时候,你已经从父母的潜移默化或幼儿园老师的启蒙中开始学做人了。上了小学,在各种课本中,你会发现一本《思想品德》课本,这正是在为你今后的道路做铺垫,让你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③其次,“学知识”是“学做人”的进一步发展。当你知道要尊敬老师,要诚实……之后,你会感到不满足,这时知识填补了这个空白。你便开始了“学知识”的漫长历程。这个过程使你充实,令你更加聪明。但你应该知道,光有知识,不会做人,是无法立于当今社会的。④由此,可以引出第三点“学做人”与“学知识”相辅相成,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学做人”的同时需要“学知识”,在“学知识”中也别忘了“学做人”。光会做人,没有知识不是“完人”;而光有知识,不会做人,同样也不是“完人”。厚此薄彼是不明智的。看看我们的同龄人,不少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现阶段的问题还不是很多,但将来碰壁之时是不会少的。反之,你将受益匪浅。“学知识”与“学做人”就如同你的左右臂膀,断了哪个都是残废。⑤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让你既重视“左臂”也重视“右臂”,好好地保护这左右“臂膀”吧,它们会伴随着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顺利地走下去。16、本文的中心论点什么?(2分)17、为第③段中的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2分)18、第④段中“完人”指的是的人。(2分)19、第④段中“左右臂膀”揭示了“学知识”与“学做人”之间什么样的关系?(2分)20、摘出你认为最有哲理的一句话,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3分)四、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21——25题(14分)家乡的芦苇在我的家乡微山湖西岸,芦苇是个声势浩大的家族。茫茫苍苍的芦苇荡,给了沿湖儿女希望温暖,也是游子心中一片精神绿洲。在传说里,芦苇是慈爱的母亲。苇荡中生活着一种俗称苇喳子的苇莺,苇喳子窝垒在苇秆上,跳跃在苇叶尖,雌雄对唱,情意殷殷。传说很久以前,湖畔村落里一对男女青年相恋,因贫富悬殊,遭到女方家人的反对,硬把女儿许给一个有钱有势的人家。出嫁的前一天晚上,女孩逃出家门,和心上人一起逃向烟波浩渺的微山湖。女孩的父亲发现后立即派家丁前去追赶,夫家也驾起船只在湖上堵截。眼看这对情侣就要被捉沉湖,突然水边生出一丛丛芦苇将他们拥入怀中。追赶的人便用镰刀拼命地去砍割芦苇,可是越砍越多,越割越密,面对茫茫苇荡,只得无功而返。这对青年从此便化成一对小鸟,相依相和,不停地歌唱,以表达爱情的誓言和对芦苇的感恩。在家园遭到侵略时,芦苇是热血男儿。1938年微山湖地区被日本侵略军占领,面对国破家亡,沿湖人民纷纷奋起反抗。铁道游击队在芦苇荡的掩护下一次次痛歼敌寇,并携手维护了延安通往华北的秘密交通线,护送了刘少奇、陈毅等抗日将领顺利渡过微山湖。茫茫湖区,每一根芦苇都是一名战士。在经济困难时期,芦苇是乡亲们的重要生存资源。芦苇是盖房和编织生活用品的好材料,人们睡觉的席子,围粮食的遮子,装棉花的篓子,盛馍馍的筐子,以及一些逮鱼的渔具,都是用芦苇编成。至今我的眼前仍然常常浮现这样的场景:夜晚,父亲在一旁破篾,母亲在一旁编席,一边忙活一边盘算以后的日子。天不亮他们就起床,把一片片芦席和篓子挂在扁担上,颤巍巍挑出门去卖。下午回来,总会给我们捎回几只包子或一小捧炒花生,让我们欢天喜地。芦花是防寒的好材料。北方的冬天滴水成冰,一场接一场的大雪铺满路径,人们把晒干的柳树根砍成鞋底,以麻或茅草捻成细细的绳,然后用芦花编成一种特制的保暖鞋——茅窝。里面填上一些碎芦花,双脚伸进去很快热气腾腾,雨雪畅通无阻。在无数个冬天的夜晚,母亲站在门口等我放学归来,当我的高底茅窝的踢踏声由远而近传来,她便踮起脚尖张望,风吹起她的头发,像一簇雪白的芦花在飘动。芦荡是一种非常壮美的自然景观。春天新芽茁壮,满眼生机,莺啼燕舞其间;夏日刮风下雨,波涛滚滚,宛如万马奔腾;秋末冬初花穗似雪,西风萧萧,漫野旌旗飞扬,面对一望无际的芦苇,仿佛能听到古战场上金戈铁马的声音。芦笛则是一种天籁之音。吹笛子的少年小心翼翼地将一层薄薄的苇膜从芦苇腹腔中取出,用舌尖潮湿一下贴在笛子的音孔里,于是悠扬的声音便缭绕在湖畔的空中,飘落在乡村的小道上,和村庄上空升起的炊烟融在了一起。芦苇历来是人们抒发情感的载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首《诗经》里的诗句,使这个普普通通的草本植物家族,自此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永恒,成为古往今来无数人难以释怀的情结。然而,最使我刻骨铭心的,还是那一首首在湖风中飘荡的家乡童谣。“芦苇高,芦苇长,芦苇荡里捉迷藏。多少高堂名利客,都是当年放牛郎。”这首饱含着家乡父老对游子嘱咐和期待的儿歌,20多年来,一直在我耳畔萦绕,使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不敢忘本。春风吹来,微山湖西岸又是绿苇满眼的时节了。如今在这里,芦苇已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湿地里一望无际的芦苇荡,把清新的空气输送给人们,把美丽的传说讲述给人们,把诗情画意呈现给人们,把天籁之音传送给人们,历史的演变已使青青的芦苇在人们生活中变成了全新的角色。而过去的风霜雪雨,仍然在温暖着我们的回忆。21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述家乡的芦苇的?(3分)22作者在第四段中写父母编席的场景,有什么作用?(2分)23结合具体语境,简析下面加划线词句的表达效果。(3分)在无数个冬天的夜晚,母亲站在门口等我放学归来,当我的高底茅窝的踢踏声由远而近传来,她便踮起脚尖张望,风吹起她的头发,像一簇雪白的芦花在飘动。24第六段引用家乡童谣有何用意?(2分)25结尾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什么作用?(4分)第三部分(50分)完成下面的小作文和大作文26(1)2014年3月31日是第十九个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为提高全校师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你所在学校的政教处将邀请交警一中队的民警于3月31日下午三点在学校大礼堂做普法教育安全宣传演讲,要求全体师生携带纸笔参加。请你拟写一则通知(发通知的时间为3月30日),注意书写格式。(10分)27(2)根据要求作文。(40分)某鞋厂派了两名推销员,一同飞往一个海岛开辟市常刚一下飞机,他们就了解到所有岛民从来没有穿鞋的习惯。推销员甲心里凉了半截,立即向厂里发出电报:这里没有市场,预计他们的需求量为零!推销员乙却惊喜万分,也立即向厂里发了电报:市场前景广阔,他们的需求量将从零开始。请联系这则材料,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1)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点,不可对原材料扩写、续写;(2)题目自拟;(3)文体自定;(4)不少于5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5)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语文试题参考答案扒齿港镇初级中学1、(1
本文标题: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模拟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680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