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6届江苏高考生物《每日一练》(第九期解析版)
2016届高三每日一道高考题(第九期)日积月累定能成功积跬步致千里12015年__月__日星期___海南卷单选()细胞膜是细胞的重要结构。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B.乙醇通过细胞膜需要消耗ATPC.氨基酸借助膜蛋白可通过细胞膜D.蛋白质分子可以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答案】B【解析】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其功能特点是具有一定的选择性,A正确;乙醇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氨基酸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借助膜蛋白通过细胞膜,C正确;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程度地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D正确。2015年__月__日星期___海南卷单选()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假设蔗搪分子不进出细胞,则关于这一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B.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C.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协助扩散D.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答案】D【解析】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反之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两者浓度相等时,吸水量与失水量相等,水分进出达到平衡状态;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实验过程中,甲吸水、乙水分进出平衡、丙失水,所以实验前甲的浓度>乙的浓度>丙的浓度,A错误;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外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水分进出平衡,B错误;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自由扩散,C错误;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D正确。2015年__月__日星期___江苏卷单选()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烧时,食欲减退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失去了活性B.口服多酶片中的胰蛋白酶可在小肠中发挥作用C.用果胶酶澄清果汁时,温度越低澄清速度越快D.洗衣时,加少许白醋能增强加酶洗衣粉中酶的活性【答案】B【解析】发烧时,体温升高,消化酶活性降低,患者表现为食欲减退,A错误;胰蛋白酶在小肠中发挥作用,消化分解蛋白质,B正确;温度越低,果胶酶活性降低,细胞壁分解速度减慢,果汁澄清速度越慢,C错误;白醋呈酸性,使酶变性失活,所以洗衣时加少许白醋会导致加酶洗衣粉中酶活性降低,D错误。2015年__月__日星期___江苏卷单选()下列关于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固定化酶的主要目的是实现酶的重复利用B.溶解氧交换受阻是固定化酶应用的重要限制因素2016届高三每日一道高考题(第九期)日积月累定能成功积跬步致千里2C.固定化细胞用于生产能分泌到细胞外的产物D.凝胶与被包埋细胞之间不是通过共价键结合【答案】B【解析】固定化酶实现了酶和底物的分离,酶可重复利用,A正确;酶的催化作用不需要氧气,故固定化酶的应用不需要氧气,与溶解氧交换受阻没有影响,B错误;固定化细胞可用于生产分泌到细胞外的产物,如分泌蛋白等,C正确;凝胶与被包埋细胞之间没有化学键,不通过共价键结合,D正确。2015年__月__日星期___海南卷单选()关于生物体产生的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B.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成氨和CO2C.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属于水解酶类D.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和细菌细胞壁【答案】D【解析】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A正确;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成氨和CO2,B正确;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属于水解酶类,C正确;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细菌细胞壁的成分是肽聚糖,需用肽聚糖酶降解,D错误。2015年__月__日星期___重庆卷简答题10.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2)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X处理的作用是使。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管粒颜色显著白管粒(填“深于”或“浅于”),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2016届高三每日一道高考题(第九期)日积月累定能成功积跬步致千里3【答案】(1)0.5mL蒸馏水控制pH红粒小麦低缩短(2)β-淀粉酶失活深于【解析】(1)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0.5mL蒸馏水,以形成对照实验;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维持培养液中pH的相对稳定。显色结果表明,红粒管中蓝色较深,说明此时淀粉酶活性较低。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也越低。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达到相同显色效果的时间应当缩短。(2)图中X处理的作用是使β-淀粉酶失活,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明显较深,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2015年__月__日星期___北京卷简答题31.研究者用仪器检测拟南芥叶片在光-暗转换条件下CO2吸收量的变化,每2s记录一个实验数据并在图中以点的形式呈现。(1)在开始检测后的200s内,拟南芥叶肉细胞利用光能分解,同化CO2。而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叶片可通过将储藏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和热能。(2)图中显示,拟南芥叶片在照光条件下,CO2吸收量在μmol·m-2·s-1范围内,在300s时CO2达到2.2μmol·m-2·s-1。由此得出,叶片的总(真实)光合速率大约是μmolCO2·m-2·s-1。(本小题所填数值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3)从图中还可看出,在转入黑暗条件下100s以后,叶片的CO2释放,并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提示在光下叶片可能存在一个与在黑暗中不同的呼吸过程。(4)为证明叶片在光下呼吸产生的CO2中的碳元素一部分来自叶绿体中的五碳化合物,可利用技术进行探究。【答案】(1)水细胞呼吸ATP中的化学能(2)0.2~0.6释放量2.4~2.8(3)逐渐减少(4)14C同位素示踪以看到“点”的重心逐渐上升,也就是说明叶片释放的CO2量在逐步减少。(4)探究化学元素的去向,往往采用的是14C同位素示踪技术。
本文标题:2016届江苏高考生物《每日一练》(第九期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686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