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七校高三上学期模拟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从中选出正确的一项。)1、如何更好地治国安邦,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理想。中外思想家有的提倡“仁政”学说,有的提出“正君心”,有的主张“三权分立”。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①孟子②朱熹③陆九渊④孟德斯鸠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提倡仁政学说,朱熹强调正君心,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陆九渊主张致良知,故选B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孟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陆九渊;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制下的启蒙·孟德斯鸠2、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遵从两大原则: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蒋介石是中国近代著名人物之一。如果要为其制作一部纪录片,下述生平事迹应该予以肯定的是()①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领导北伐②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五次围剿③担任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④参加开罗会议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对蒋介石的生平事迹加以肯定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③④符合题意,②组织了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五次围剿,不利于抗击日本的侵略,削弱了中国的抗日武装力量,因此应该加以否定,故选C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蒋介石·评价3、《资治通鉴》记载:“初,陈群以吏部不能审核天下之士,故令郡国各置中正,州置大中正,皆取本土之人任朝廷官,德充才盛者为之,使铨次等级以为九品,有言行修著则升之,道义亏缺则降之,吏部凭之以补授百官。”对这种现象描述和评价正确的是()①成型于隋唐时期②“中正”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依据③选拔形式体现了民意④容易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据材料可知,材料所述的选官制度为九品中正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④符合题意,九品中正制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故①不正确;九品中正制以出身为选官标准,官制被贵族垄断,民意无从体现,故③不正确,故选B项。考点:古代中古的政治制度·汉至元的政治·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4、汉武帝在位时期,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逐步确立。以下史实中属于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表现有()①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设立“中朝”,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③设立十三州部,加强中央对对方的控制④实行郡国并行制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加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统一思想、实行内外朝制度、刺史制度、推恩令等,故D正确,④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且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考点:古代中古的政治制度·汉至元的政治·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5、史学界和法学界有的学者认为,罗马法流传至今仍不减其影响,主要在于其蕴涵的罗马法精神。比如:《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从习惯法到公民法再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和贵族的斗争B、《十二铜表法》体现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为近现代法律奠定了理论基础C、自然法继承了古希腊浪漫主义的思想传统,它主张人人生而平等D、罗马法的核心目的是为了维护罗马帝国封建君主的统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民法的出现是由于帝国版图的扩大,故A不准确;自然法继承了浪漫主义的传统不正确,故C不正确,罗马法要维护的是罗马帝国奴隶主贵族的统治,而不是封建君主,故D不正确,故选B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法·内容6、《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礁,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与“此渠”同一时期修建的另一古代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井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所述水利工程应为都江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都江堰同时期的水利工程为郑国渠,故选B项,灵渠为秦统一过程中修建的。井渠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C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水利工程的兴修7、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赢得民族独立是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以下实践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实践结果A19世纪80年代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自治区B1938年国民政府组织徐州会战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C19世纪末掀起的义和团运动未能阻止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D1895年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得到了清政府的支持,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省,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没有得到清政府的支持,故ACD说法均不正确,故选B。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伟大的抗日战争·徐州会战8、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民族工业开始兴起。它的产生主要有三种途径,分别是(一)洋务派创办的官办企业;(二)中小地主、华侨等投资兴办的近代工矿企业;(三)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而来的近代工矿企业。以下企业中与三种途径对应顺序正确的是()①轮船招商局②继昌隆缫丝厂③发昌机器厂④大生纱厂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轮船招商局为洋务企业,继昌隆缫丝厂为中小地主投资兴办的企业,发昌机器厂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用机器生产的企业,故选D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产生方式9、1840年以来,中国在经济近代化的道路上,经历了一个从被迫开放到主动融入世界的发展过程。以下史实表述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后五个通商口岸和新中国成立后14个沿海城市的开放,没有本质区别B、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会对中国一些管理落后的企业造成冲击C、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表明中国在促进经济区域集团化上处于主导地位D、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自救”,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口通商为被迫开放,沿海开放城市则是主动开放,前者属于屈辱外交,,入世对中国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对一些中小型落后企业会形成冲击,中国参与非正式会议,并没有起主导作用,故ABC三项说法均不正确,故选D。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甲午中日战争10、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在1937年指出:“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在此一点上,我们不能不说是近年交通事业之进步。”他所说的“进步”应包括①19世纪中后期自行车传入中国②1872年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创办③1906年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上海建成④福建第一次通了火车A.①③B.①④C.①②D.②③【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建成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是在1908年,福建第一次通火车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故③④说法均不正确,故选C项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表现11、严复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1872年,赴英国学习海军。1897年创办《国闻报》,宣传维新变法。1911年,创作大清国歌《巩金瓯》。1915年5月,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1921年10月27日,因抽鸦片而染上哮喘病久治不愈的严复在福州去世。在其墓碑前的一块卧石上,刻有四个大字:“惟适之安”。结合所学知识,以下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严复致力于宣传、提倡进化论思想B、严复提倡西学,反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C、严复在政治上倾向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D、严复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据所学可知,维新派将西方先进的政治学说同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变法的合理性,可见维新派和封建思想之间还有着某种联系,故D说法不正确,选D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维新思想12、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对他的观点解读错误的是()A.他反对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主张确立邦联制B.他的观点体现了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的学说C.他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D.他的观点在1787年宪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麦迪逊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起草者之一,美国1787年宪法强调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行政制度上,实行的是联邦制,故A说法与史实不符,故选A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联邦制13、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孙中山看到,尽管西方列强拥有繁荣、独立与民主,但他们也为工业化的问题所困扰。为预防资本主义的罪恶,孙主张节制资本,以防止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另外,鉴于中国人口的增长超过土地面积的增加而带来持久的土地问题,孙提倡平均地权,从而实现远古时代‘耕者有其田’的乌托邦梦想。”材料表明A、孙中山不赞成中国实现工业化B、孙中山主张民生革命C、孙中山主张民主革命D、孙中山不赞成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孙中山看到西方国家虽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但其贫富分化日益加剧,有爆发社会革命的危险,因此想在中国避免此种局面出现,故其主张民生主义,选B。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三民主义·民生主义14、改革开放后,新中国对台方针经历了从主张武力解放到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重大变化。以下史实中,最能体现这一转变的是()A、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B、1981年叶剑英发表谈话,主张国共第三次合作C、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决定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D、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选项中ABCD四项,均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台湾问题的政策体现,相比而言,最能体现和平统一的史实,应为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故选D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的提出15、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召开多次重大会议,讨论经济体制改革。以下会议和内容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十二届三中全会——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B、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十四届三中全会——国有企业试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十五大——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其中中共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经济体制改革16、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材料中所述的“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都包括哪些重要表现()①西欧进一步联合,成立欧盟②1987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③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④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长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多极化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后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以及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都冲击到了美苏两极格局,欧盟是欧洲进一步联合的结果,但欧洲的联合从战后初期就已经开始,故排除①,选C项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多极化趋势
本文标题: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七校高三上学期模拟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687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