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21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点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主要原因:资本主义固有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3直接原因:股票投机过度,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2.特点: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严重。3.影响1经济方面:资本主义世界损失严重。2国际关系:各国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3政治危机:法西斯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4经济政策:推动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宏观调控。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1经济危机爆发后,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加剧了危机。21933年,罗斯福当选总统,首要任务是尽快摆脱经济危机。2.内容1整顿财政金融,恢复银行正常信贷活动。2调整工业生产,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和发动“蓝鹰运动”。3调节农业生产,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3.核心:用国家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需矛盾,缓和社会矛盾。深层点拨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4.评价(1)积极方面①美国逐渐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②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2)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主题一世界主要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对策及其教训1.对策(1)提高关税: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2)实行货币贬值: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2.教训(1)各国在发展经济时,不仅要关注目前的直接效益,更要着眼于未来,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2)政府要居安思危,要适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3)各国要注意协调国际经济关系,削减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在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其重要。讲史料史料1932年康涅狄格州100余家工厂的工人,每周工资竟只有0.6美元。连《时代》周刊也写道:“无法无天的雇主,把美国工人的工资压低到中国苦力的水平了。”1932年,退伍老兵和一战伤残军人山穷水尽,聚集在华盛顿露营,希望政府能提前发放他们的退伍费和伤残抚恤金。胡佛总统下令麦克阿瑟将军镇压,群众示威蜂起,闹事不断。导读史料表明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制度陷入风雨飘摇中。练史料史料(2014·广东高考,改编)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年)的历史被有的西方学者称为“焦虑的时代”。探究概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历史为什么被西方学者称为“焦虑的时代”?答案(1)苏俄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国力增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矛盾和对立出现。(2)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陷入严重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世界处于动荡不安中。(3)德意日法西斯的上台并加紧对外侵略,世界和平受到严重威胁。主题二罗斯福新政的特点1.新的理论和政策: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2.新的特点: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其最大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但没有放弃自由竞争运行机制。3.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其他国家所继承和借鉴。4.新的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继续发展的新起点。讲史料史料新政完成了一次政府职能的转变,它从两个方面永远地改变了美国的自由主义:一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二是政府对人民福利的责任。罗斯福新政对自由主义的影响是深远的……在自由主义深陷危机之时,罗斯福因为标榜它而延长了它,挽救了它。他也深刻地改变了自由主义的内涵,使自由主义从自由放任的古典时期过渡到国家有限干预的现代阶段。——摘自钱满素《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导读史料反映出罗斯福新政对自由主义发展的影响:丰富了政府职能,指出政府应当为人民的福利负责;挽救并巩固了自由主义民主制度;使古典自由主义发展到国家有限干预的现代自由主义阶段。练史料史料(2012·山东高考卷,节选)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探究据材料,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答案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1.(2014·江苏高考)《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1936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由此可知()A.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答案D解析第一种自由应在罗斯福新政之前,A项不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未实现财富平等的分享,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经济方面,与政治自由无关,C项排除。2.(2014·安徽高考)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像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这种经营方式()A.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B.改变了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C.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D.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答案D解析罗斯福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本身是加强对企业的干预而不是放弃干预,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仍然是国有公司,B项错误;这一法案的实施不是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是加强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C项错误。3.(2014·福建高考)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了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答案A解析材料“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兴办教育”“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说明工程振兴局采用多种渠道提供就业机会,故选A项;材料这些做法不属于“金融手段”,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制定法规,排除C项;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是想解决就业问题而不是控制市场,排除D项。4.2014年1月腾讯网有一篇文章以“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为题叙述了美国历史上的制度创新。在人类政治文明的长河中,罗斯福新政的创新之处首推()A.建立统一的联邦体制B.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C.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实行“以工代赈”的福利制度答案C解析备选项中只有C、D两项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创新内容,但“以工代赈”从内涵上属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选C。5.2013年以来中欧贸易战不断升级,涉及光伏产品、葡萄酒、不锈钢等多领域,影响到双方几十万人就业,中国领导人多次强调反对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呼吁双方应以史为鉴。下列最能集中反映贸易保护主义危害的是()A.20世纪30年代各国推行的贸易壁垒B.罗斯福新政期间担保银行信用C.“滞胀”时期美国政府紧缩财政政策D.克林顿政府实行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答案A解析贸易保护主义反映的是国与国之间贸易状况的政策,备选项中B、C、D三项均为以国内经济发展调控为主的政策,故选A。考点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1.调整措施(1)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①原因A.二战后,发达国家吸取大危机的教训。B.接受凯恩斯主义,放弃自由放任政策。②方式A.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B.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C.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③特点:在不同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重点有所不同。④影响A.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B.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2)企业经营方式的变化①人民资本主义——资本社会化A.背景:随着生产力发展和企业规模扩大,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B.含义:股票呈现出分散化趋势,资本家不再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工人也拥有股票。C.评价:缓和了社会矛盾,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企业决定权仍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②经营者革命——企业管理专业化A.背景: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复杂化的要求。B.含义:企业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经营,企业所有者不再直接从事经营。C.作用: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扩大了“新中间阶层”。①前提:战后,发达国家生产力提高。②资金: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③种类: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等。④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⑤实质: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⑥评价A.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也扩大了社会消费。B.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4)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和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2.评价(1)实质: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2)作用①20世纪50~70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②但它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1973年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为走出困境,这些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削减社会福利开支。思维发散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是资本主义主动地寻求自我调节和调整的结果。资本主义之所以要主动地变化,既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同时也是在与社会主义制度较量的过程中,不得不采取的一些改善措施,包括借鉴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建设经验。但是,这些变化并不能真正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3)社会再分配的调节——建立社会福利制度主题全面认识福利国家制度的利弊1.利:福利国家制度确实为各国社会成员谋得许多福祉,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平等,缩小了贫富差距,减少了因贫困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2.弊:一方面集中表现在政府财政支出过大,政府负担过重;另一方面福利国家制度会带来社会道德危机,被认为不鼓励工作,简单地说就是“穷人因懒惰而贫穷,富人因努力而致富”,国家不该用福利来鼓励这些穷人继续懒惰。讲史料史料(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导读史料表明英国、瑞典、德国、美国等均实行社会福利制度,在缓和贫富差距的同时,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降低了经济增长速度,贫困人群扩大,引发了社会不满。练史料史料(2014·北京高考,节选)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1
本文标题:2016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导学案第八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1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694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