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经纶文化传媒集团锁定高考·一轮总复习新课标版地理第十五章区域经济发展第2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第2讲解读·重点知能突破·考试技能感悟·高考真谛梳理·基础知识梳理·基础知识一、对外开放的前沿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_________调整。2.国家的_________政策。3.良好的区位条件:毗邻_________,靠近_________,发挥_________丰富、_________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参与国际分工。4.全国最大的_________之一。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港澳东南亚劳动力地价侨乡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思维拓展: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三、问题与对策1.问题产生的原因(1)受地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条件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2)缺乏合理的________________。2.问题与对策问题对策□4____________面临困境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原材料工业和□5__________,推动产业升级城市建设相对落后构建□6__________城市群□7__________问题日趋严重加强□8___________产业基础市场腹地规划与管理产业升级装备制造业大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解读·重点知能知能点一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1.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理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并成为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其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2.“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1979年~1990年为第一阶段;1990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如下表所示:特别提醒:(1)“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比较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发展条件的比较,如下表所示:(2)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典例1:(2014·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1年我国明确提出:“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材料二图1为“‘长三角’城市分布图”,图2为“‘长三角’地区苏州、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下表为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比。(1)分析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2)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方面,首位城市应重点发展下列哪三个产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①国际金融②机械制造③服装制造④石油化工⑤文化创意⑥进出口贸易(3)苏州和嘉兴与首位城市距离相近,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分析两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形成原因。(4)为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连后挂: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1)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2)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产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3)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4)优化产业结构。尤其要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答题流程参考答案(1)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等级体系完整。(2)①⑤⑥(3)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嘉兴。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与周边城市联系;交通条件(通达性)。(4)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减少行政壁垒;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知能点二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其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归纳如下图所示: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如下图所示:典例2:(2014·新课标Ⅱ)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据此完成(1)~(2)题。(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C.增加自住房面积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A.居住人口减少B.城区房价昂贵C.人居环境恶化D.城区不再扩大(1)D(2)B答题流程参考答案突破·考试技能技能归纳产业结构图的判读技巧典例:(2012·江苏高考)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1990年~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1990年~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2)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1)D(2)B答题流程参考答案技能解密:产业结构示意图主要反映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体现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的变化,一般有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三角坐标图等形式。该类图一般结合图中信息和题干信息以及产业结构的发展规律进行分析,抓住产业比重的大小及其变化这两个核心特征,找出判断规律。如下所示:1.观察产业比重的变化,分析产业结构的发展(1)看增加还是减少。如上题图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所谓产业结构优化就是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逐步由第二产业为主导向第三产业为主导发展。(2)看变化的速度。如上面例题中1997年以前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较快,第二产业比重增加较快。2.抓主导产业,分析其内部的变化如上面例题中,虽然后期第二产业变化不大,但其仍是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内部并不是完全不变的,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第二产业,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产业。3.关注地区差异,探究产业结构转变的阶段产业结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次转移的过程,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阶段、方向。如下图,新疆的第一产业比重大于江苏,而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大于新疆,说明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新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4.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第一产业为主导转向第二产业为主导时,在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主要引进和发展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的加工业,或是污染较严重的化工业;当工业化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产业结构就要升级,逐步发展资金密集型工业、重工业,并进一步向技术密集型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原来的那些工业就向较为落后的欠发达地区转移。感悟·高考真谛(2013·安徽高考)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读图完成1~2题。1、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解析:本题考查产业结构调整及图表分析能力。据图可判断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1985~1995年持续上升,1995~2000年下降,2000~2010年又持续上升,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并超过第二产业。因此A、B错误,D正确。从图中无法判断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故C错。本题考查工业化进程。劳动力导向型企业的发展可提高就业率,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可增强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故选A。答案:1.D2.A3、(2013·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材料二图1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2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____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2)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__________,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苏南地区____________;苏中地区________;苏北地区____________。①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②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③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答案:(1)由南向北逐步降低(南高北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2)起点高(起步早);速度快;水平高(3)受上海辐射作用大(距离上海近)引领苏北腹地的发展(带动苏北地区发展)(4)质量(内涵发展)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完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保障设施;提升宜居水平)(5)②③①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城市化进程及发展策略等有关知识。(1)由图可知,江苏城市化水平南北差距较大,南高北低,其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关。(2)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可从起步早晚、水平高低、发展速度快慢等方面进行分析。(3)与南京都市圈相比,苏锡常都市圈离上海较近,受上海辐射影响大,因此成为其有利的区位条件;淮安位于苏北腹地,水陆交通便利,规划其作为增长极,可带动苏北地区的发展。(4)今后江苏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强调质量的发展。具体来说主要有苏南、苏北的协调发展、城乡之间统筹发展等。(5)今后江苏不同地区的城镇化发展的战略不同。苏南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今后主要是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苏中地区离“长三角”近,因此要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苏北地区要发挥大城市的核心和带动作用。近几年高考多通过柱状图、区域图、曲线图、数据表格等,以世界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切入点,考查区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条件,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2014·嘉兴二模)读“我国‘十二五’规划中‘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图”,完成1~2题。1、下列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差异最大的一组是()A.甲与乙B.丙与丁C.甲与丙D.乙与丙2、关于我国城市化战略规划叙述正确的是()A.“两横”是指长江、黄河沿线B.决定区域城市化差异的因素是气候C.进一步控制中小城市的发展D.城市群将成为我国城市化的主体答案:1.C2.D解析:第1题,本题
本文标题:2016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5章区域经济发展第2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694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