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一人口、城市与交通模块二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本专题内容包括三大部分,复习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2)结合城区图或模式图,分析城市功能区以及合理规划问题。(3)结合我国快速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分析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联系聚落或商业活动等,分析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及意义。专题指要主干知识再现(1)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自然增长率、人口老龄化。(2)人口迁移:迁出地、迁入地,经济因素。(3)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4)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形态、城市用地、城市功能区。(5)城市化: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化速度水平。一、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请在图中标注出生率和死亡率,并读图完成表格内容。答案:图中左:死亡率,右:出生率;表格:高高低高低高现代型社会经济模式类型类型Ⅰ类型Ⅱ类型Ⅲ名称原始型传统型③________“三率”特点①________②________低低低转变的影响因素④________发展、传统文化观念和相关的人口政策等二、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经济因素请在方框填入商业、住宅和工业,并说明地租与城市功能分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关系。答案:三、世界城市化过程的差异请在图中标出各曲线所代表的国家:美国、英国、巴西、印度,并读图说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的差异。答案:①英国②美国③巴西④印度从以上几个国家的城市化过程来看,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开始时间都早于印度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目前,英国、美国和日本都已进入了城市化的后期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都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而印度还处于初级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巴西则处于中期加速阶段,城市化推进很快。四、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请在下图中标出各曲线所代表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空运、水路)。答案:①空运②公路③铁路④水路五、交通运输建设的区位因素如下图所示,拟在A地与B地之间建设高速公路,有两种选线方案:方案①通过半荒漠地区,所需建设成本约为15亿元;方案②通过地形破碎、人口较稠密的区域,所需建设成本10亿元。试比较两种方案的优缺点。答案:方案①优点:耕地占用和人口搬迁较少。缺点:建设成本高,干扰半荒漠地区的植被(环境)。方案②优点:建设成本低,有利于沿线村镇的发展。缺点:耕地占用和人口搬迁较多,建设过程中会加重沿线地区水土流失。考点分类突破(2013·浙江文综)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1)~(2)题。考点一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1)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2)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A.①B.②C.③D.④[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本题组的解题关键是明确多维坐标图的判读方法,掌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不同特点。[尝试解答](1)D(2)C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特征利弊原始型(高高低模式)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自然增长率低,且波动较大出生率高,能满足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死亡率高,有时容易出现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模式特征利弊传统型(高低高模式)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快劳动力充裕,促进经济发展加大对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导致积累减少、经济发展速度降低、贫困加剧等,进而引发各种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现代型(低低低模式)少年儿童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压力减小,就业机会较多,利于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和兵源短缺,养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口生活困难和生活孤单等2.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文化素质结构等,人口结构若出现不合理,则会引发人口问题。(1)人口的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各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就目前而言,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项目人口年轻化人口老龄化人口年龄结构趋势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人口问题人口年轻化可导致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持续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可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和养老等费用的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孤单等问题(2)人口的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它用来反映该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加大思想宣传教育,严禁非医学鉴别胎儿性别。(3)人口的文化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的文化结构主要是指各学历层次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人口总体文化水平过低,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家应加大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1.(2015·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1)~(2)题。(1)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A.人口性别比B.老年人口比重C.青壮年人口比重D.少儿人口比重(2)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A.a方案较合理B.b方案较合理C.c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解析:第(1)题,从a、c两方案的人口结构图中可以看出,差异最大的是少儿人口比重;其次是青壮年人口比重;老年人口比重差异最小;人口性别比差异不大。综上所述,D项正确。第(2)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比较,a方案到2050年,老龄化问题会特别严重;c方案到205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会增高,人口总数难以控制;而b方案能兼顾两方面问题,使人口结构更为科学。故B项正确。答案:(1)D(2)B(2013·全国课标Ⅱ卷)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考点二人口迁移(1)2005~2010年()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获取和解读信息]从文字材料和设问中获取信息:(1)从题干中获取“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的信息。(2)从第(2)题设问中获取“人口迁移对迁出区及迁入区的影响”的信息。从图中获取信息:[尝试解答](1)C(2)B1.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分析。(1)不同阶段、不同区域、不同人群迁移的原因分析: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时间差异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自然环境因素作用越小,社会经济因素作用越大地域差异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入到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年龄差异青壮年人群迁移主要是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老年人群迁移可能是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青少年人群最可能是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性别差异男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重工业发达,以第二产业为主;女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轻工业发达,以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为主文化差异学历水平较高的人群迁入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学历水平较低的人群迁入区一般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较多(2)工业化、城市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城市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心,第二、三产业发达,城市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农村人口的迁移。(3)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也发生变化。2.人口迁移的影响(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迁入地迁出地有利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①加强与外界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③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不利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2.(2015·北京文综)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读图,回答下题。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解析:由题意可知,“城市牵挂”程度越高,人口迁出比例越大。读图可知,甲地受南方牵挂远大于北方,说明人口迁出比例南方比北方高,A项错误;北京、上海和深圳附近的广州(省级行政中心)相比,甲地向其迁出的人口比例都较高,B项错误;珠江三角洲样本城市数量比四川盆地多,且牵挂程度高,故甲地向珠江三角洲人口迁出比例比向四川盆地人口迁出比例高,C项正确;同样,从样本城市数量及分布、牵挂程度分析,甲地向内陆城市的人口迁出比例比向沿海地区人口迁出比例低,D项错误。答案:C3.(2015·广东文综)下图为2005~2012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由图可推断该省是()A.海南B.四川C.广东D.浙江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由图可知,在2005~2012年间,该省常住人口数量总体呈减少趋势,说明可能出现了人口向外迁移现象。结合我国人口总体上由中西部向东部沿海迁移的背景,可判断该省为四川。答案:B(2015·四川文综)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回答(1)~(2)题。考点三城市功能分区(1)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A.行政区B.商务区C.住宅区D.工业区(2)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A.丘陵地区B.平原地区C.山地地区D.沟谷地区[获取和解读信息]由两幅图对比可以读出甲地带在0:00时人口较密集,而10:00时人口非常稀疏;且中心城区10:00时人口变得更为密集,因此推测甲地带为住宅区,上午10:00绝大部分居民由甲地带转移到中心城区工作。由图读出该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是集中紧凑布局,路网密集,因此推断该城市位于平原地区。[尝试解答](1)C(2)B1.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态、特征、区位及成因功能分区形态区位特征位置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因商业区呈点状或条状中心商务区的特点:经济活动繁忙;人口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①历史因素②经济因素:主要从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两个方面考虑③社会因素④行政因素工业区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城市外缘,交通干线两侧住宅区是城市的主要职能,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占用面积最大;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高级区与低级区背向发展高级住宅区,在城市外缘;低级住宅区在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原因,如下面图解所示;2.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在合理布置功能区时要考虑很多因素,在合理协调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以
本文标题:2016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第2部分核心知识突破模块2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专题1人口城市与交通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695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