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2016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四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考点展示1.辩证的否定观1.辩证否定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2.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3.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4.创新的社会作用基础知识梳理一、辩证的否定观1.辩证否定(1)含义: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2)特点。①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实质: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1)观点:否定就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排拒或毁灭,是借助于外力作用实现的事物的变化。(2)基本特征:“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内涵: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即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3.方法论要求(1)破: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2)立: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三、创新的社会作用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2)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3)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4)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1)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2)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1)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使得人类认识的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使得人类思维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2)创新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预习检测1.莫言认为,其创作深受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马尔克斯和福克纳的影响,同时他又意识到一定要果断地“逃离”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面向世界,博采众长B.拓展想象空间,摆脱已有观念C.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D.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解析莫言的创作深受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的影响,同时他又果断地“逃离”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体现了C。A不是哲学道理;B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答案C2.在一项测验中,应试者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谁能将一个瓶盖拧开?第一位拧了几分钟没有打开,就拿出了手帕包在瓶盖上面拧,还是不行;第二位身强力壮,显然力气不小,拧了半天也没有打开;第三位以为是他们拧的方向不对,于是反方向拧,还是不行。这时,测试者从书桌下掏出一个螺丝刀,在瓶口轻轻地启动了一下,然后轻松地拧开了盖子。这个事例说明()①惯性思维会造成陈旧的思想观念②创造性思维有利于人们改变事物的属性③打破惯性思维,能取得新突破④善于寻找新思路,有利于我们取得成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题干体现的是惯性思维和陈旧的思想观念不利于人们取得成功,①说法不准确;题干中,事物的属性并没有改变,②错误。③④符合题意,应入选。答案C3.亚里士多德在西方被称为“最博学的人”,也被奉为物理学的绝对权威,他认为“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速度要快些”的观点,统治了西方将近两千年。1590年伽利略作了著名的比萨斜塔自由落体实验,证明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无关,进而动摇了亚里士多德长期在物理学中的统治地位,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这告诉我们()①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敢于怀疑权威,立足实践,不断创新②要坚持革命批判精神,敢于破除旧观念,敢于开拓新境界③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敢于颠覆前人的一切成果④否定就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故③错误,应排除。①②④都正确。答案A4.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指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这说明()①只要引进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就能实现创新②创新需要新思路、新方法③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④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A.①②B.①④C.②④D.①③解析②④说法正确。①说法太绝对;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但并不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③说法错误。答案C5.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就迫切要求领导干部要树立科学思维方式、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从中可以看出()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实践创新需要理论创新的指导③理论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实践创新④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③④B.②③C.①②D.①④解析我国的社会状况要求领导干部要树立科学思维方式、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体现了①②。③说法错误;④在材料中未体现。答案C含义事物的否定是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地位与作用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新事物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发展的基础实质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核心考点突破核心考点1辩证否定观1.辩证的否定四角度理解辩证否定观内容理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事物内部存在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当肯定方面处于支配地位时,事物就被肯定;当否定方面上升为支配地位时,事物就转化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实现了对事物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否定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没有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事物就不会发展和前进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旧事物通过否定的环节联系起来,新事物是从旧事物中生长出来的,并以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东西,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是事物发展中连续与非连续的对立统一•2.辩证法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区别辩证法的否定观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否定的动力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的外因作用的结果,是主观强加于事物的否定和肯定的关系否定中包含肯定,肯定中包含否定,发展是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否定和肯定都是绝对的,要么否定一切,要么肯定一切否定同发展、联系的关系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是“扬弃”是联系和发展环节的中断,不是“扬弃”3.正确理解否定与质变的关系(1)否定和质变都是对事物发展过程的表达和揭示,说明事物是怎样发展的,一事物如何变为他事物,新事物是怎样代替旧事物的。(2)否定和质变是有区别的,表现为:第一,它们各自表达的事物发展过程的方面不同。质变是与量变相对应的哲学范畴,质变揭示的是一事物变为他事物,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途径和形式。否定是与肯定相对应的概念,否定揭示的是一事物变为他事物,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和途径以及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即一事物变为他事物、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必须通过否定的环节。它表明新事物与旧事物既存在质的不同,又存在着联系,是一种“扬弃”的关系,既有克服又有保留。第二,质变主要体现的是事物发展过程的渐进性的中断,即事物发展的非连续性。否定则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注意:哲学上讲的“肯定”和“否定”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肯定和否定,它指的是事物自身的存在和灭亡。事物的存在是由事物内部“肯定”的因素占主导地位决定的。事物的灭亡是由事物内部“否定”的因素占主导地位决定的。•真题调研1.(2013·四川)手机已经从简单的通话工具演变为个人信息智能终端设备。至2012年底,我国手机用户突破11亿。“世界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有人因为使用手机成瘾,让手机变成了“手雷”,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对此,我们应该()①正视手机控制社会的事实②适度使用,防止矛盾的转化③辩证否定手机功能的拓展④创新科技,消除人性的弱点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使用手机既有好处也有弊端,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使用手机也应坚持适度原则,所以②③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C2.(2013·上海)物联网技术有助于农产品种植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和精准化。下图是用传统农耕方式和物联网技术种植番茄的不同过程。从上图中看,运用物联网技术种植番茄是()A.一种原始创新B.对传统种植方式的既克服又保留C.具有创新意识的理论活动D.改变了传统种植方式的内部联系【解析】选B。运用物联网技术种植番茄是在原有种植技术基础上的创新,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原始创新,故A项错误,B项正确;运用物联网技术种植番茄属于实践活动,C项理解错误;运用物联网技术种植番茄是根据事物自身固有的内部联系进行的创新,D项错误。故选B。3.针对要用幸福指数取代GDP统计的说法,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强调,只有GDP,可能不一定幸福;但如果没有GDP,一定不会幸福。我们需要的是超越GDP,而不是抛弃GDP。这一观点表明()①辩证的否定包括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②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彻底代替旧事物③改革创新应该是对现存事物的“扬弃”④事物的发展方向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选C。超越但不能抛弃GDP说明发展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①③正确;②说法违背了辩证否定观;④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性。核心考点二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1.革命批判精神内容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也就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方法论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注意:辩证的否定观、革命的创新精神在高考中多与系统优化方法、发展观点、意识的能动性结合在一起考查。应注意以下两点:(1)掌握辩证的否定观应反对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反对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极端化行为。(2)树立正确的权威观,既不可无视权威,也不能迷信权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发展。2.创新的社会作用作用表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人类思维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人类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3.多角度透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哲学依据(1)从唯物论角度看。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实际情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想问题办事情,只有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才能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因此我们必须发扬创新精神,反对因循守旧。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这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2)从辩证法角度看。①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只有创
本文标题:2016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四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696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