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时跟踪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
1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一)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选择题1.(2015·东城区质检)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在此过程中()A.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B.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群落的优势物种未发生明显变化D.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优势物种无种内斗争现象,劣势物种种内斗争明显2.(2015·苏北一模)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演替至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可能找到苔藓、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B.某坡地发生山崩,一段时间后,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属于初生演替C.草本阶段多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调节能力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的内部变化,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3.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是群落的垂直结构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4.右图为甲、乙、丙三种生物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已知甲和丙之间没有能量传递,则甲和乙、乙和丙的种间关系分别是()A.竞争、竞争B.捕食、寄生C.寄生、竞争D.捕食、互利共生5.(2015·青岛模拟)乱石窑裸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乱石窑裸地与人工砍伐后的阔叶林上发生的演替种类相同B.同一个群落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演变的群落类型相同C.杂木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大于阔叶林群落2D.上述演替中,营养结构趋于复杂,有机物总量增多6.(2015·南京一模)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样地类群数个体数第1层第2层第3层第1层第2层第3层人工广场绿地14831827422某植物园13741909218农用地11849211321注:第1层为距地表0~5cm;第2层为距地表5~10cm;第3层为距地表10~15cm。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D.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7.(2014·安庆二模)下图所示的是某地三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分布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银毛蝙蝠、蓬毛蝙蝠比棕蝙蝠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三者的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利共生关系C.竞争和捕食的存在会限制种群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D.蝙蝠的夜间觅食能有效降低被许多天敌捕食的风险8.(2015·南京模拟)右图是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甲、乙、丙和丁四个物种的种群大小与海水深度的关系,其中一种为藻类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最可能是藻类的是乙物种B.在一定范围内,甲物种的种群大小与海水深度呈正相关C.四个物种的种群在深海区呈垂直分布D.甲、丙物种竞争剧烈导致丙物种种群变小9.下图示某海岛珊瑚礁群落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鱼的个体数及珊瑚礁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3A.珊瑚礁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过程B.珊瑚礁体积增加为鱼类生存提供了更复杂的空间C.演替过程中鱼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定D.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下降10.(2015·湖南十二校联考)下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W表示在达到最大增长速率的时候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情况。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3有被排除的危险D.两图中的物种种间竞争激烈程度相等11.(2015·长春一模)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会杂草丛生,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繁茂起来,最后演变成一片森林,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12.已知物种甲与物种乙具有捕食关系,纵坐标表示生物量,横坐标表示时间,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4A.①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甲的增加而导致乙的减少B.②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甲的增加而导致乙的增加C.③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甲的减少而导致乙的增加D.④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乙的减少而导致甲的减少二、非选择题13.鸭为杂食性水禽,除捕食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外,对稻田中几乎所有的杂草都有取食。为研究稻鸭共作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表。项目杂草密度(株/m2)物种丰富度(种)杂草相对优势度草龙节节菜稗草陌上菜异形莎草常规区4012.00.2470.1890.1000.1020.094稻鸭区2.35.300.2590.2710.0890注:相对优势度表示植物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1)采用样方法调查杂草密度时,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_______。表中杂草密度数值应采用样方调查结果的________值。表中数据说明稻鸭共作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杂草的密度,从而限制了杂草对水稻的危害。(2)由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可知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群落中杂草的________。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________地位下降,而有些杂草的优势地位明显上升,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由此推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对稻田群落的________有不同的影响。(3)稻田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________以促进水稻的生长。鸭的引入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__的复杂性,从而使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功能提高。14.(2015·长沙模拟)生态学家常常用面包虫进行各种种群生态学实验,它们的卵、幼虫、蛹和成虫都生活在面粉里。下图是两种具有捕食习性的面包虫(甲面包虫:实心点曲线;乙面包虫:空心点曲线)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图1表示甲、乙面包虫生活在装有面粉的容器内;图2表示甲、乙面包虫生活在面粉中放入细玻璃管的容器内。5(1)由图1可知两种面包虫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在不改变外界环境的情况下________面包虫占优势。在加入细玻璃管的情况下,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已知乙面包虫比甲面包虫小,请猜测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面包虫(□)和乙面包虫(■)放在一起的时候,不论异种还是同种产下的卵,都会遭到捕食。斜吻棘头虫是一种寄生在这两种面包虫上的原生生物。图3是在没有寄生虫与有寄生虫的状况下,两种面包虫在实验中的表现。在有寄生生物的状况下,处于优势地位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面包虫。斜吻棘头虫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______。(3)面粉中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可采用________及________。(4)综合图1、2、3可知,________对生物间作用结果有很大的影响。答案1.选A农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较为复杂;由于农田中有生物和原来的土壤条件,故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森林生态系统的优势物种为高大的乔木,而农田生态系统的优势物种是农作物,可见群落的优势物种发生了明显变化;优势物种的种群密度较大,内部也存在种内斗争。2.选A山崩后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群落演替草本阶段昆虫进入,会使生物种类增多,群落结构复杂,调节能力增强;群落演替也受外部环境的影响。63.选A竹林中的所有竹子为一个种群,由于生长的阶段不同而高低不同,不属于群落的结构;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其食性、栖息场所有关;淡水鱼的分层与其食性有关;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质、水分、湿度、光照不同,从而导致生物种类有差异,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4.选D由题图可知,乙和丙表现为“同生共死”的同步变化,则乙与丙之间为互利共生关系;又乙的种群密度随甲的变化为非同步变化,故甲和乙之间为捕食关系。5.选D乱石窑裸地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人工砍伐后的阔叶林有土壤、植被等条件,其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从图形分析,杂木植物群落在山坡地带和凹谷地带由于环境因素不同,发生不同方向的演替;杂木植物群落向阔叶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大;无论是乱石窑裸地→…→针阔混交林群落和阔叶林群落的初生演替,还是砍伐后的阔叶林上发生的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植物种类和数量增多,有机物总量增多。6.选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从表中数据可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人类活动会导致农用地的表层土壤中动物个体数较人工广场绿地和某植物园少;从表中数据无法判断各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的趋势。7.选B分析曲线可知,三种食虫蝙蝠都在夜间活动,但银毛蝙蝠和蓬毛蝙蝠的活动时间比棕蝙蝠相对晚,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三种蝙蝠之间属于竞争关系而不是互利共生关系,三者的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有利于降低它们之间的竞争压力;蝙蝠夜间觅食,既可以避免与白天觅食的食虫鸟之间的竞争,也可避免遭到许多天敌的捕食。8.选B浅海区阳光较充足,有利于藻类进行光合作用,而随着海水深度增加,光照减弱,藻类减少,因此最有可能是藻类的是丙物种;从图中分析,甲物种种群的大小随着海水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呈正相关;由图中只能得出在深海区四个物种的种群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丁,不能说明它们呈现垂直结构;图中呈现的是甲、丙物种在深海和浅海的种群大小不同,不能得出二者间存在竞争关系。9.选D珊瑚礁群落演替是在已有海洋生物的基础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珊瑚礁体积的增加有利于鱼类生存;图中显示鱼的种数逐渐稳定,即鱼的丰富度逐渐稳定;图中珊瑚礁体积与鱼的种数、鱼的个体数呈同步增加或减少趋势,不能说明鱼的种数增加导致珊瑚体积下降。10.选A由题图可以看出,图a中3个物种共有的资源较少,种间竞争不太激烈,种内斗争较激烈;图b中3个物种共有的资源较多,种间竞争较激烈。图a中物种2有自己特有的生存资源,不易被排除,图b中物种2的生存空间狭窄,易被排除。11.选B由农田生态系统演变为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中,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经过长时间的演替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在达到稳态后,物种丰富度、净光合作用产量、固定太阳能总量基本保持不变,而①③答案中的曲线都有下7降趋势,因此是错误的。12.选B在各图中,甲的生物量都大于乙,可确定甲、乙间的捕食关系为甲→乙,故甲的增加会导致乙的增加,甲的减少会导致乙的减少,乙的增加会导致甲的减少,乙的减少会导致甲的增加。13.解析:(1)选取样方时,关键是要随机取样,求出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2)由表中数据可知,稻鸭共作区杂草种类减少,原来的优势种群草龙减少。(3)分解者可将鸭粪分解成无机物,供水稻植株吸收利用。鸭的引入使该稻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变得复杂,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功能。答案:(1)随机取样平均(2)物种数目草龙结构(3)分解者无机物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14.解析:(1)两种面包虫都以面粉为食,结合图1可知两种面包虫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在不改变外界环境的情况下,甲面包虫占优势;加入细玻璃管的情况下,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可能的原因是乙面包虫比甲面包虫小,玻璃管能为乙面包虫提供隐蔽场所。(2)根据图3可以看出,在有寄生生物的状况下,处于优势地位的是乙面包虫;斜吻棘头虫是寄生在两种面包虫上的原生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消费者。(3)面粉中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可采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
本文标题: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时跟踪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699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