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35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课时提升作业
-1-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3.5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课时提升作业(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2015·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清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黄爵滋曾经指出:“鸦片之害,其终不能禁乎?臣谓非不能禁,实未知其所以禁也。夫耗银之多,由于贩烟之盛,贩烟之盛,由于吸烟之众。无吸食,自无兴贩,无兴贩,则外夷之烟自不来矣。”可见,黄爵滋认为禁烟应()A.严控对外贸易B.严惩吸食人员C.提高关税税率D.严打贩烟分子【解析】选B。由“无吸食,自无兴贩……”,可判断作者认为禁烟的关键是严惩吸食鸦片的人员,故选B项。2.(2015·临沂模拟)下列哪一条约废止了广东十三行独揽中国对外贸易的特权,为外商经济入侵大开便利之门()A.《南京条约》B.《望厦条约》C.《天津条约》D.《北京条约》【解析】选A。广东十三行独揽中国对外贸易的特权是在鸦片战争之前,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协商关税,从而废止了此特权,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拓展延伸】鸦片战争与禁烟运动的关系禁烟运动只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索,根本原因是英国要保护自由贸易和扩大海外市场。即使没有林则徐禁烟,只要清政府一天不放弃锁国政策,英国的贸易权益得不到保障,双方的矛盾总有一天会激化到开战的程度,只是时间不同而已。3.(2015·武汉调研)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B.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C.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D.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解析】选C。依据材料中“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要求对方也守约”等信息说明随着国-2-门被打开,清政府在与外国的交往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外关系上逐渐近代化,故C正确。4.有学者认为:“《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此观点的依据是战胜国()A.掀起瓜分狂潮B.要求扩大市场C.扩大资本输出D.希望利益均沾【解析】选B。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列强并未掀起瓜分狂潮,故A项错误;从列强角度来看其发动战争的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故B项正确。【拓展延伸】鸦片战争后西方商品没有打开中国市场的原因(1)中国仍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家庭手工业的生产产品完全可以满足家庭需要甚至还有盈余,故不特别需要西方的商品。(2)当时开放程度不高,小农经济也没有大规模解体,其对外国商品的抵制作用较为强烈。(3)当时外国资本还未取得更多的特权和利益。5.(2015·临沂模拟)“许开台湾互市,英、美、法、德相继而来,派领事,划租界,设商行,建栈房,轮船出入,次第渐兴,而交涉愈繁。咸丰九年,设通商总局于道署,由道办之。”材料显示的情况最早发生于()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解析】选B。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五口通商,没有台湾,故A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与英、法等国签订了多个条约,开放了更多的通商口岸包括台湾地区城市,故B正确;材料中提到咸丰年间,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光绪年间,时间不符,故C、D错误。6.(2015·昆明摸底)1875年,英国怡和洋行的“海洋”号轮船在黄海海域将中国轮船招商局的“福星”号货轮撞沉,造成中国大量财物损失和63人罹难。然而“海洋”号及其船长却被上海的英国领事法庭放走,没有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究其原因是英国在中国享有()A.领事裁判权B.领海航行权C.片面最惠国待遇D.自由通商权【解析】选A。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875年,英国怡和洋行……轮船在黄海海域将中国……货轮撞沉……然而……船长却被上海的英国领事法庭放走,没有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可知此事是对中国司法主权的破坏,结合所学可知原因与近代时期英国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有关,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3-7.(2015·皖南八校联考)马汉在《海权论》中指出:“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以下能印证作者观点的事件是()A.《北京条约》的签订B.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C.《马关条约》的签订D.武昌起义后列强猛攻武汉【解析】选C。《马关条约》中,中国被迫开放了沙市、重庆等通商口岸,使日本的侵略势力深入长江中上游。8.(2015·湖北联考)民族主义只有在短暂的时期内变得极为重要,即在民族建构、政府、外部威胁、领土争议、或内部受到敌对族群或文化群体的主宰危机时,民族主义才显得极为重要。最能反映该观点的时期是()A.鸦片战争后B.甲午战争后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D.抗日战争后【解析】选B。此题强调最能反映民族主义的重要性的时期,也就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候,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C错误;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民族危机最严重,故B正确;抗日战争后进行的解放战争主要是国共两党的内战,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故D错误。9.(2015·湖南师大附中月考)甲午战争时期,有人向日方提出,隶属广东水师的广丙号巡洋舰不属于北洋舰队,希望日军能予归还。这反映了当时许多中国人()A.关注北洋舰队的生死存亡B.想尽快结束甲午中日战争C.深爱民族国家并据理力争D.缺乏民族国家的整体观念【解析】选D。由题干内容可知,一部分国人把民族战争当成了中国某一军事力量的独立战争,没有认识到国家与民族的内在统一性,故选D。10.最近,一些学者针对史学界长期存在的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的观点提出疑问。切断清军、联军的交通与通讯,是义和团破坏电线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观点说明,在评价历史事件时要()A.根据立场确定观点B.坚持采用革命史观-4-C.透过现象深入本质D.正确对待西方文明【解析】选C。从表面上看义和团破坏电线是盲目排外,但其本质是出于反侵略斗争的需要,应该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环境中分析,故C项正确。【拓展延伸】“扶清灭洋”口号的分析“扶清灭洋”口号的核心是“灭洋”,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即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这个口号并不是经过科学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后提出来的。因此,它既是中外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又是农民阶级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还处在感性阶段的产物。11.(2015·南京摸底)英国《当代评论》刊载:“大沽口有三名正在为各国轮船装卸货物的工人……都成了俄军的射击目标。……通州已是死亡之城……白河两岸的房屋被洗劫一空。这些都是那些文明使节的所作所为。”上述事件发生于()A.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C.八国联军侵华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解析】选C。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中国的主要是英法联军,没有俄国军队,故A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侵略中国的是日本,也没有俄国军队,故B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八国联军”包括俄国,故C正确;抗日战争时期侵略中国的主要是日本,故D错误。12.(2015·湖北重点中学联考)“自道光后期以来,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对抗和失败交错的过程。多次失败导致了屈服;多次对抗又表现了逼来之势面前的不甘屈服。”材料反映出晚清当局者在十九世纪后60年()A.无所依傍和茫然自失的心理B.面对民族战争的矛盾心态C.民族抵抗意识的完全丧失D.传统意识支配下的排外心理【解析】选B。从题干中“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多次失败导致了屈服;多次对抗又表现了逼来之势面前的不甘屈服”的信息可知,清王朝在十九世纪后60年面对民族战争时呈现的一种矛盾心态,故B正确;A、C与“多次对抗又表现了逼来之势面前的不甘屈服”的信息不符,故A、C错误;传统意识支配下的排外心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52分)13.(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偶然与必然工业革命英国明清时期的中国禁烟运动-5-材料二破坏与建设有人说,如果没有美国打开日本的大门,日本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才能过渡到现代文明社会。也有人说,美国对日本侵略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给日本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材料三侵略与学习甲午战争之前,相对来讲,两国之间算是比较平等的。但是甲午以后这种局面就改变了,两国之间的关系发生那么大的转折,这跟两国的历史有很大的关系,有一些经验教训不能够轻易忘掉,不过,20世纪的历史已经证明,甲午以后,这两个国家都输了。——《甲午战争:中日双输的历史教训》(1)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材料一中的四个词语,以“偶然与必然”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10分)(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50字左右。)(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3)根据材料三甲午战争中中国失败,结合20世纪上半期有关史实说明为什么日本也输了。有人说“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里程碑”。从现代化角度谈谈你的理解。(8分)【解析】第(1)题,首先理清四个词语之间的内在关系,然后试着分析其中的必然和偶然因素。如英国首先进行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和掠夺原料,积极向外扩张。明清时期的中国腐朽落后,特别是禁烟运动成为英国侵略中国的借口。扩大市场和掠夺原料是必然因素,禁烟运动只是偶然因素。第(2)题,美国侵略日本具有双重性:破坏性和建设性。根据自己的理解阐述观点。第(3)题,“日本输了”着重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战败的方面分析理解;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的现代化方面谈谈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答案:(1)写作示例: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使英国迫切需要尽可能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因此英国极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明清时期的中国已经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对外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因此中国必然会成为西方列强侵略的对象。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清政府的禁烟运动成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偶然)。(10分)(2)观点一:破坏性。美国打开日本的大门使日本的领土、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遭到破坏,日本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观点二:建设性。美国对日本侵略在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科技,促使了新思想的产生,推动了日本改革,从而使日本开始向现代社会过渡。观点三:二者兼而有之。破坏性,理由参考观点一;建设性,理由参考观点二。(观点合理,言之有理即可。8分)(3)原因:经过甲午战争日本割占了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拿到中国2亿两的赔款,很快走上军-6-国主义道路,这就导致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4分)理解:政治:资产阶级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经济: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思想: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先进中国人进一步向西方学习,产生了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思想、实业救国思潮、民主科学思想等,进一步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4分)14.(2015·湛江调研)(26分)对同一历史事件,不同的立场会有不同的历史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胜的日本确保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桥头堡,获得的巨额战争赔款加快了以军需产业为中心的产业化。同时镇压了抵抗日本侵略的东学农民运动,强迫进行甲午改革,扩大了对朝鲜的影响力。以甲午战争为契机,长期延续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宣告瓦解。——韩国国定教科书材料二日清战争是作为欧美式近代立宪国家而发展的日本与中华帝国的决战。被称为“沉睡的狮子”而让人惧怕其潜力的清朝,与世界的预料相反,一下子就败给了新兴的日本,自古以来东亚所持续的中华秩序崩溃了。其后,列强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1)据材
本文标题: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35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课时提升作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704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