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2016届高考地理第八单元人口与环境
第八单元人口与环境A组基础题组一、选择题(2015·河南开封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大于65岁的人口达到7%即为人口老龄化。预计中国大于65岁的人口从7%达到14%将用27年时间,而法国用了115年,瑞典用了85年,美国用了66年。读“大于65岁行动不便的人口变化表”,回答1~2题。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发达国家中国1.资料所示的我国人口问题是()①人口基数过大②人口老龄化速度快③老龄人口生活质量降低④人口增长速度过快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资料所示人口问题对我国发展的影响有()①养老保障问题凸显②存储收益增加③产业结构调整加快④劳动力短缺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预计中国大于65岁的人口从7%达到14%将用27年时间,……美国用366年”中国老人口老龄化速度快,我国大于65岁行动不便的人口比例上升,也突显了老龄人口生活质量降低。第2题,材料显示了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相应的养老保障问题和劳动短缺问题也就更加明显了。答案1.D2.C(2015·湖南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下图为不考虑“单独二胎”实施情况下我国某省三项常住人口统计及预测数据,其中扶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读图完成3~4题。3.在不考虑“单独二胎”实施情况下,2013~2020年()A.人口总抚养比先降后升B.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先升后降C.总人口最大峰值在2016年D.人口总抚养比增长先慢后快4.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后十年内,该省()A.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B.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C.总人口规模提前达到峰值D.“用工荒”问题会得到部分缓解解析第3题,根据等值线分析,少年抚养比变化不大,老年抚养比上升导致人口总抚养比上升,A错;图中显示的是劳动年龄人口而不是比重,劳动年龄人口数先上升后下降,B错;图中只能显示2016年劳动人口数最大,但不一定是总人口最大,C错;老年人口抚养比增长先慢后快,少年抚养比变化不大,人口总抚养比增长先慢后快,故选D项。第4题,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后10年内,老龄化问题不能得到缓解,且老年人口抚养比上升,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A正确;劳动年龄人口面临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增加,B错;总人口规模不一定提前达到峰值,C错,少年成长需要时间,10年未能成为劳动人口,“用工荒”问题不会得到缓解。答案3.D4.A5.(2015·陕西宝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如下图甲、乙、丙表示三个不同地域,有关甲、乙、丙三地域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A.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农村到城市,是由于文化教育引起的迁移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是由于收入差距引起的迁移C.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D.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出,甲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乙地位于长江三角洲、丙地位于珠江三角洲,前者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后两者属于经济发达地区,现代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收入差距是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人口主要由农村迁到城市,从甲地迁到乙、丙两地;这种人口的迁移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加快经济发展,缩小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答案C(2015·四川成都联考)某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持续增长,下图示意该地区25人/平方千米等人口密度线的变化。据此完成6~7题。6.对该地区人口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A.西北多,东南少B.南多北少C.东北多,西南少D.均匀分布7.若A地区人口密度高于周边地域,其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A.水源充足B.资源开发C.交通便利D.地势高峻解析第6题,该地区人口持续增长,图示25人/平方千米等人口密度线东(南)移,说明人口西(北)多东(南)少。第7题,若A地区人口密度高于周边地域,说明其自然条件或人文条件优于周边,故排除人口容量更小的“地势高峻”。答案6.A7.D(2014·浙江金华第一学期期末)读我国X省人口的相关资料,完成8~9题。全省城镇乡村其中省外流入人口总数(万人)54433355208811820~14岁占比(%)13.212.813.89.515~59岁占比(%)72.976.467.389.460岁及以上占比(%)13.910.818.91.1X省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人口年龄构成表8.目前,该省人口增长模式为()A.“高—高—极低”模式B.“高—高—较低”模式C.“高—低—高”模式D.“低—低—低”模式9.该省城镇和乡村的“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差异显著,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环境污染程度B.医疗卫生条件C.人口迁移数量D.人口生育政策解析第8题,图示我国X省出生率为10‰,而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皆远低于10‰,故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第9题,由于城乡差异,该省省内人口迁移以乡村迁往城市为主;省际人口迁移,该省以人口迁入为主,并且大多迁入城镇。省内人口迁移和省际人口迁移都以15~59岁年龄段为主,从而导致城镇老年人口比重小。答案8.D9.C(2015·黑龙江大庆高三第二次质检)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结合下表及所学知识回答10~11题。某岛国2014年环境与人口信息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最适宜的人口数实际供养的人口数45万25万35万10.若a、b、c、d代表该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且abcd,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是()A.aB.bC.cD.d11.若2014年该岛国的人口总量用X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Y表示、环境承载力用Z表示,则三者的关系是()A.Z>Y>XB.X>Y>ZC.Y>Z>XD.Z>X>Y解析第10题,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地区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是指环境允许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即能养活多少人。若a、b、c、d代表该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且a>b>c>d,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取决于资源量最小的那一个,即d,所以本题D正确。第11题,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允许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即能养活多少人,而人口合理容量代表了合理生活的最大人口、国家发展与安全的最小人口数量(最佳人口),即适合养活多少人。若2014年该岛国的人口总量用X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Y表示,环境承载力用Z表示,则三者的关系是Z>X>Y,所以本题D正确。答案10.D11.D二、非选择题12.(2015·浙江杭州高三第一次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联合国人口类型划分标准。人口类型少儿人口比重(0~14岁)老年人口比重(65岁以上)年轻型人口40%以上4%及以下成年型人口30%~40%4%~7%老年型人口30%及以下7%及以上材料二国际比较中的中国老龄化进程。注:发展中国家数据剔除了中国材料三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2013年世界移民报告显示,全球国际移民的总数持续上升,下表为部分主要移民国家的相关资料。排名国家移民人口数(人)移民人口占世界总移民人口比(%)移民人口占本国人口比(%)1美国4578509019.814.32俄罗斯110480644.87.75阿联酋78269813.483.76英国78241313.412.4(1)说明我国老龄化的特点。(2)为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3)说出阿联酋国际移民主要特点并分析原因。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一,根据材料二曲线分析,中国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口规模大,不断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第(2)题,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可以适度调整人口生育政策。适当推迟退休年龄。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保险制度。发扬传统美德,尊老爱老,家庭养老。第(3)题,根据材料三表格判断,阿联酋国际移民总量不大,移民占本国总人口的比重大。主要是因为阿联酋石油开采,金融业、旅游业和会展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快,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吸引大量外来务工者。阿联酋本国人口少,青壮年劳动力缺乏。实行宽松的移民政策,吸引移民进入。答案(1)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口规模大,不断接近发达国家水平。(2)适度调整人口生育政策;适当推迟退休年龄;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保险制度;发扬传统美德,尊老爱老,家庭养老。(3)特点:国际移民总量不大;占本国总人口的比重大。原因:石油开采,金融业、旅游业和会展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吸引大量外来务工者;本国青壮年劳动力缺乏;宽松的移民政策。B组能力提升一、选择题(2015·河南濮阳模拟)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特大城市2000、2005、2010年各年龄段人口数量。读图完成1~2题。1.图中代表2010、2005、2000年的曲线依次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①、③、②2.导致城市2000~2010年青壮年人口数量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产业转移B.交通通信C.计划生育D.职业需求解析第1题,读图,东部特大城市的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外来青壮年打工创业人口比重不断增加。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水平逐渐增加。根据图中青壮年人口比重、老龄人口比重,代表2010、2005、2000年的曲线依次是①、②、③,A对。第2题,图中,青壮年人口比重占最大,增长最明显,说明该年龄段人口数量最多,数量增长快,主要因素是职业需求,D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不是该市人口增长的因素,A错。交通通信、计划生育与人口增加关系不大,B、C错。答案1.A2.D(2015·江苏南通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下图为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图。读图完成3~4题。3.2000~2013年期间()A.珠三角人口死亡率高于粤东西北B.粤东西北常住人口总数高于珠三角C.广东常住人口增速呈减缓趋势D.珠三角人口主要迁往粤东西北4.珠三角常住人口增速变化,其原因最不可能是珠三角当地()A.产业转型、升级B.生育政策调整C.部分企业迁出D.环境质量下降解析第3题,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有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人口增长率下降,不能表示人口死亡率高,A错。只表示增长率的变化,不表示总人口的数量,B错。说明常住人口增速呈减缓趋势,C对。图示内容不能表示人口迁移方向,D错。第4题,珠三角常住人口增速变化,可能是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减少,A可能。生育政策是全国性的,不是一个地区可以改变的,B不可能,选B。可能是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出,也可能是该地环境质量下降,C、D可能。答案3.C4.B(2015·湖南长沙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166万平方公里。下表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统计数据。读资料,回答5~7题。常住人口(万)出生率(‰)死亡率(‰)城市人口比重(%)2000年184617.575.4033.82010年218115.995.4339.95.新疆()A.2010年人口增长已接近“三低”模式B.人口密度增大已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与本地城镇化无关D.农业人口2010年比2000年大为减少6.新疆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增多,其原因是()A.环境改善,合理人口容量增大,自然增长率上升B.矿产资源开发、商贸活跃,劳务输入人口数量增多C.政策扶持、文化教育发展,0~14岁人口比重上升D.少数民族地区医疗保健水平提高,死亡率大幅下降7.下列地区环境承载力大小与其主要制约资源正确的是()A.塔里木盆地-淡水资源B.三江平原-土地资源C.珠江三角洲-气候资源D.青藏高原-生物资源解析第5题,根据表格数据,2010年新疆人口自然增长率约10%左右,已接近“三低”模式,A对。中国的人口密度约138人/km2,新疆人口密度增大到约13人/km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B错。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与本地城镇化密切相关,C错。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农业人口比重下降,但总人口增长,农业人口数量2010年比2000年不一定减少,D错。第6题,新疆十年来常住人口数量增多,主要是西部大开发政
本文标题:2016届高考地理第八单元人口与环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707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