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2014年秋高二上期中考语文试卷(教师版)
1泉州一中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二年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命题:高一备课组审题:倪振成一、课文内容默写(每空1分,共10分,有错不得分)1、(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3)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7)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8)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9)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10)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二、课内外文言文阅读(30分)(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8分)2、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是(B)A、景翳翳以将入B、处涸辙以犹欢C、而御六气之辩D、常在床蓐(答案:B。A,“景”通“影”C、“辩”通“变”D、“蓐”通“褥”)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A、慈父见背..见背:被背着B、适.千里者适:到C、他日趋.庭趋:快走D、除.臣洗马除:授予官职(答案:A。“见背”意为“离我而死去”。“见”表一方对另一方的关系)4、下列加点的词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C)①或棹.孤舟②凡在故老.③眄庭柯以怡.颜④悦.亲戚之情话⑤屈.贾谊于长沙⑥雄州雾.列⑦梓泽丘墟..⑧宾主尽东南之美.⑨臣具以表闻.⑩非臣陨首所能上.报A、①⑥/②/③④/⑤⑨/⑦/⑧⑩B、①⑩/②⑦/③/④/⑤⑨/⑥⑧C、①⑦/②⑧/③/④/⑤⑨/⑥⑩D、①⑦/②③/④/⑤⑥/⑧⑩/⑨(答案:C。①⑦名词作动词/②⑧形容词作名词/③形容词使动用法/④形容词意动用法/⑤⑨动词使动用法/⑥⑩名词作状语)5、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A)例句:奚以知其然也A、复驾言兮焉求B、农人告余以春及C、既自以心为形役D、都督阎公之雅望(答案:A。例句为宾语前置句B、状语后置句C、被动句D、定语后置句)2(二)文言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11题。(1)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节选自《逍遥游》)(2)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塗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塗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塗中。”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节选自《秋水》)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2分)A、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知:知识B、旬有五日而后反.反:通“返”,返回C、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相:做相国D、或.谓惠子曰或:有人(答案:A。“知”通“智”,才智。)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2分)A、①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B、①庄子往见之.②及其所之.既倦C、①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②于是..余有叹焉D、①亦若此矣.②死已三千岁矣.(答案:D。语气助词,用于陈述句句末,相当于“了”。A、①连词,表修饰;②通“耐”,能。B、①代词,代惠子;②动词,向往、追求。C、①在这个时候;②对于这件事。)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C)(2分)A、俨骖騑于上路..B、虽然..,犹有未树也。C、奚惆怅..而独悲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答案:C。A、上路:(古义)高高的道路。(今义)指走上路程,动身。B、虽然:(古义)两个词,即便这样。(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C、举世:古今皆指失意、伤感。D、告诉:(古义)申诉(苦衷)。(今义)①说给人,使人知道;②被害人向法院提起诉讼。)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3A、要“无己”“无功”“无名”,也即“无所待”,就要构建一个富于灵性的、充满无限自由的、和谐广大的精神世界,这反映了庄子对绝对心灵自由的追求。B、“庄子钓于濮水”是中国文人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典范,表现了中国文人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情操。C、“惠子相梁”文章比喻巧妙贴切,以鹓雏比喻志向高洁之士,以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尖锐深刻。D、选文使用了多个寓言故事,使文章充满了奇特的想象,体现了庄子散文的独特风格,他的人格魅力和文章魅力融为一体。(答案:B。“坚决不合作的典范,表现了中国文人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情操”有误。)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答案: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1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3分,共12分)(1)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世人都称赞他,他并不因此而奋勉;世人都责难他,他也不会因此更加沮丧。他认清物与我的分际,辩明荣与辱的界限。(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至于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之中的人,那他还依靠仰赖什么呢?(3)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塗中乎?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呢?(4)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参考译文](1)所以,那些才智能够胜任一官之职,善行能联合一乡,品德可使一位君主满意,能力能使全国人信任的人,他们自己很得意,其实和斥鴳一样所见甚小。而宋荣子嗤笑这样的人。世人都称赞他,他并不因此而奋勉;世人都责难他,他也不会因此更加沮丧。他认清物与我的分际,辩明荣与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他在世间,并没有拼命追求什么。即便如此,他也还有尚未达到的境界。那列子驾着风行走,轻妙极了,十五天后才回到地上来。他对于求福的事情,也没有拼命追求。列子这样乘风而行虽然免于步行,但他还是有所依靠的。至于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之中的人,那他还依靠仰赖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神明之人顺应自然而无所为、不求立功,圣哲的人不追求立名。(2)庄子在濮水边垂钓,楚王派两位大夫先行前往致意,说:“(楚王)想将国内的政事托付给您而劳累您。”庄子手把钓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4有三千年了,楚王用锦缎将它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呢?”两位大夫说:“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庄子说:“走吧!我宁愿(像龟一样)在烂泥里拖着尾巴(活着)。”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庄子整整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吗?鹓雏从南海出发要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它不会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它不会饮用。正在这时一只鹞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雏刚好从它面前飞过,鹞鹰仰头看着鹓雏,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三、诗歌鉴赏(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2-13题。出塞马戴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12、有人说,诗的第二句中的“冲”字与第四句中的“缺”字用得很传神,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分)第二句的“冲”字,不仅有“披雪”“带雪”“冒雪”等意思,还能使战士们雪夜冲锋前行的画面更具动态感,从而生动形象地写出将士顶风冒雪奔赴战场的情形,表现出戍边将士一往无前、蹈死不顾的英雄气概。第四句“缺”字运用使动用法,写战士宝刀砍到缺了刃口,极言肉搏拼杀之惨烈,战斗时间之长久,表现出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13、这首诗描写了一次边塞战事,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塑造了戍边将士怎样的形象。(3分)全诗通过外貌、环境和行动描写,为我们塑造了英姿勃发,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戍边将士的形象。诗歌通过衣着来进行人物的外貌描写,用“金带连环”束“战袍”,刻画出了戍边将士们那种全副武装、神采奕奕的风姿;“马头冲雪过临洮”以天气恶劣、行军艰难来突出戍边将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卷旗夜劫单于帐”以“卷旗”的细节,写出勇士们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乱斫胡兵”和“缺宝刀”既表现了战斗场面的激烈,更表现了将士们奋力杀敌、拼死搏杀的无畏精神。四、文学名著阅读(10分)14、下列各项中对《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AC)(5分)A、曹操利用徐庶至孝的特点,于是派人将徐庶老母接来,迫使徐庶离开刘备而投奔自己帐下,等徐庶归曹营后,曹操就将其老母杀害。(37回,徐母是因徐庶弃明投暗而自缢的。)B、夏侯惇率十万曹军杀向新野,诸葛亮经过周密安排,定下火攻之计,令赵云诈败诱敌至博望坡,刘备引军接应,火烧曹军,大获全胜,这是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39回)C、张飞在长坂桥设下疑兵之计,吓死夏侯杰,吓退曹军几十万人马,刘备得知后,对他大加赞赏,夸他有勇有谋。(42回,刘备说张飞“勇则勇矣,惜失于计较”而不是夸他有勇有谋。)5D、周瑜因没有火攻的好风向,焦急而病。孔明在“七星坛”上为其祭得东风,为了躲避周瑜的加害,东风一起,孔明便在赵云的接应下回到夏口,然后布置人马待时截击曹操。(49回)E、周瑜用“假途灭虢”之计,骗刘备说愿代取西川以换荆州。孔明将计就计设下埋伏,大败周瑜。周瑜气得箭疮复裂,坠于马下。这是孔明三气周瑜。(56回)15、简述题(任选一题,5分)(1)“群英会”中谁中了周瑜的计?周瑜如何使其中计?请简述。(45回)群英会中蒋干中周瑜的计。曹操营下以故交的身份、欲为劝降的蒋干前来,周瑜将计就计,大摆群英会,款待这位旧友,三塞其说客之口,洒过三巡,周瑜邀蒋干入帐共寝,假装醉酒故意将假造的曹操水军都督私通东吴的信件让蒋干得知,诱使蒋干偷了假书信。蒋干中计,回去报告曹操,曹操便杀了深得水军之妙的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2)请简述张松献图的原因和经过。(60回)听说张鲁要来进犯,刘璋束手无策。属下张松自告奋勇前去许都,要说服曹操攻打汉中张鲁,解益州之围。张松原准备把西川地图献给曹操,不料曹操见其相貌猥琐,为人高傲,不予礼遇,还乱棍打出。张松在归川的路上,受到了刘备的厚待,感动之余,就将绘制的西川地图献给了刘备。)五、文化经典阅读(6分)16、阅读下列《孟子》选段,回答问题。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成覸①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公明仪②曰:‘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书》曰:‘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孟子·滕文公上·一》/5.1)【注释】①成覸:齐国勇士。②公明仪:曾参弟子。(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A、在这一章的内容中,滕文公与孟子见面两次,有两次次交谈:第一次是滕文公要去楚国的路上,第二
本文标题:2014年秋高二上期中考语文试卷(教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729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