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6年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预习复习提纲(最新人教版)
1/14第七章力第一节力1、作用:为了研究方便,物理学中把生活中所说的“推”、“拉”、“吸引”等概括为作用。2、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3、力的单位: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它发生形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注意】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是指(以下三种情况之一):①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②运动快慢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③运动方向改变。【举例】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它发生形变:用力捏橡皮泥、手压或拉弹簧;甲:塑性形变乙:弹性形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甲:加速运动,运动方向指向磁极。乙:小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时,其轨迹为弧形,此时它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是磁铁的吸引力,方向指向磁铁磁极;二是水平桌面对它的摩擦力阻力,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向后。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如图,分别在A、B、C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可以感受到在A点用力容易把门推开.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A.力的作用点B.力的大小C.力的方向D.力的单位答案:A6、力的示意图: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包括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在受力物体上沿着里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上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7、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2/14现象:两小车因同名磁极相互排斥而同时向后退;说明: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③相互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能产生力的作用现象:她将向后运动说明: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小民同学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想利用它们来说明本节课所学习的几个知识.实验一:用力推动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小球,小球若受到向左的推力,就会向左运动;受到向右的推力,就会向右运动.当推力的大小不同时,小球移动的快慢也会有所改变.实验二:将两个相同的磁铁分别固定在小车上,如图所示,把左车移近右车时,两车相吸,右车也在向左车靠拢.若将任一车上的磁铁两极位置对调,则两车移近时相互排斥,松手后两车同时向后退.实验三:课外活动时,用手将陶土捏成各种形状.请你:(1)找到相同的器材(没有陶土可以用橡皮泥代替),重新做一下上面的实验.(2)回答:以上三个实验分别说明的问题.实验一:_____.实验二:_____.实验三:_____.答案:实验一: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实验二:相互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能产生力的作用.实验三: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8、力的性质: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课后习题:2、如图所示,用细线将圆环悬挂在天花板上,请你在图中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注意不同要求)属于平衡力的是:圆环受到的重力和细线对圆环的拉力。3、如图所示,帅帅同学在用75N的力推箱子,请画出他对箱子的推力示意图.解析:力F的作用点在手与物体接触的地方,方向是水平向右.3.1如图所示,一位同学在水平用力推箱子,请画出箱子受到的重力、支持力及推力的示意图.3/144、如图所示,两只小船静止在湖面上,小明坐在小船上,用力推另一只小船,小船都运动起来.此现象说明:(1)_____(2)_____.答案: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请举例说明:(1)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的关系4/14第二节、弹力1、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2)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自动地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①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弹性强弱和弹性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同一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②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③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④例:放在桌面上的水杯,受到桌面对它的支持力,它是弹力;桌面受到水杯的压力,它也是弹力。⑤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2、弹簧测力计(1)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测力计。实验室常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还有:握力计、弹簧秤、托盘秤。(2)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即: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注意顺序】使用前,拉动几次挂钩,检查弹簧,指针是否与外壳有摩擦,从而避免造成读数错误。a.认清量程和分度值,弄清每一个小格表示多少牛。如右图量程为5N,分度值为0.2Nb.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c.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d.把待测力加在挂钩上,注意: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伸长方向,防止指针、弹簧与外壳接触。e.待指针稳定后读数,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示例: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过程中,有如下操作:①轻轻来回拉动几次挂钩.②把待测力加在挂钩上.③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弄清刻度上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④调整弹簧测力计指针位置.⑤待指针稳定后读数.上述操作正确的顺序是()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①⑤C.④①②③⑤D.③④①②⑤答案:D【特殊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5/14弹力实验:(一)实验1:压气球或拉橡皮请大家同学们压气球或拉橡皮,仔细观察它们的变化,体会你的感受,然后谈谈你的发现.①手压气球,气球会_____;手拉橡皮筋,橡皮筋会_____;在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形状或者体积改变,叫_____.②坚硬的物体是否也会发生形变呢?_____③物体发生形变后,如果撤去外力就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种形变叫_____形变.当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能产生力,这个力叫做_____.(二)实验2:手压橡皮泥橡皮泥受力发生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样的形变和弹性形变不一样,我们把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___.(三)实验3:探究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大小的关系提出问题: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大小有没有什么关系?猜想: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大小有关系.进行实验:①用大小不同的力拉橡皮筋,用的力越大,橡皮筋伸长就_____.②用大小不同的力压气球,用的力越大,气球形变大小_____.结论:通过以上两个实验说明_____.答案:变形伸长形变是弹性弹力塑性形变越大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大小有关系课后习题:1、在橡皮泥上留下指印、跳板被压弯两个现象中,发生的是不是弹性形变?答:①橡皮泥在不受力后不能恢复原状,不属于弹性形变;②跳板在不受力时能恢复原状,属于弹性形变。2、小强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刚拉开时不费劲,拉开越长越费劲。原因?答:因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刚拉开时,弹簧的伸长量较小,弹簧受到的拉力也较小,所以感觉不费力。而两手拉开的距离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弹簧受到的拉力也就越大,所以越拉越费劲。3、旧弹簧测力计不能准确测量的原因?答:旧弹簧使用时间长,不再满足“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这一条件,因此无法准确测量。4、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A:();B:().答案:4.6N;0.7N.5、用椭圆形的厚玻璃瓶装满水,把细玻璃管通过带孔的橡皮塞插入瓶中。沿着不同的方向用力捏玻璃瓶,观察细玻璃管中水面高度的变化。答:用此装置的原因:用力捏玻璃瓶时,瓶会发生形变,但我们肉眼不易观察到,此装置可以把这种形变放大,容易观察到。当沿椭圆的短轴方向捏瓶壁时,瓶内容积变小,细管中水面上升。当沿椭圆的长轴方向捏瓶壁时,瓶内容积变大,细管中水面下降。6/14示例1、为了探究力能否是玻璃瓶发生形变,小林把圆柱形玻璃瓶装满水,然后用带有细玻璃管的橡胶塞塞紧瓶口,组装好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细玻璃管上有刻度,便于观察细玻璃管内水面的变化.(1)小林用力挤压玻璃瓶壁,发现细玻璃管内水面_____(选填“上升”/“下降”)了.(2)下面实验中与该实验方法相同的是_____.A、敲击鼓面时,鼓面撒上纸屑,观察振动B、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保持电阻大小不变C、通过观察水平面上木块被撞的距离判断动能的大小D、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3)小林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结论:细玻璃管内水面变化,表明力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小华却认为:可能是由于手挤压玻璃瓶壁时,瓶内水的温度升高所致,因此不能说明力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为了验证谁的猜想正确,小华用手轻轻摸住玻璃瓶的外壁,如果一段时间后观察到_____,则他的猜想是错误的.答案:上升A细玻璃管内水面保持不动示例2、一个椭圆形厚玻璃瓶中灌满水,把细玻璃管通过带孔的橡皮塞插入玻璃瓶中,如图所示。用带厚手套的双手挤压玻璃瓶,我们看到的现象是,这一现象说明力是的原因;带上手套的目的是。答案:细玻璃管中夜面上升(或液柱变长)物体发生形变防止液体受热膨胀(或体积变大等)三、重力、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公式:G=mg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第八章力和运动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7/14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二、二力平衡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5、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物体受力条件物体运动状态说明受
本文标题:2016年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预习复习提纲(最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74479 .html